APP下载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及其传承体系构建

2013-04-10龙佩林范本祁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强国文化遗产

龙佩林,范本祁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及其传承体系构建

龙佩林,范本祁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根据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构建并加强群众体育健身与文化生活传承体系、学校体育教育传承体系、民俗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传承体系、体育竞赛活动传承体系、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体系建设,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得到有效利用和永续传承。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体育强国;传承体系

建设体育强国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历代体育竞技和健身娱乐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了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有效传承,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怎样的保护传承体系?等等,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1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及基本内涵

我国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及内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早在1980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为使我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而奋斗”的目标[1]。1983年,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在20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并具体提出了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国际体育竞赛成绩、运动场地、体育队伍、体育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衡量指标。此后,在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及内涵的探索中,出现了体育发达国家、竞技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等类似概念,其具体内涵与标志经历了“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奥运会上名列前茅为主”、“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基础性大项的水平与其他世界大赛的成绩”几个阶段[2]。

北京奥运会以后,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并进一步指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首先是要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其次是要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对体育事业的地位和体育强国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说明。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至此,“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及内涵,演变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为主”。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走上了要把“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即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成为“体育强国”的主要和重要标志的科学发展阶段。2010年1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了《继往开来再创佳绩努力迈出建设体育强国新步伐》的主题报告,指明了建设体育强国要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方面出发的工作思路。通过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发展竞技体育事业,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服务体育事业,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

2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价值

2.1 丰富群众健身方法,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运动项目有近千项之多,其中汉族有300多项,少数民族有近700项[3],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极具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们是高度的技巧与艺术的形式的结合,既增强体质,又有益于精神,是祖国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民族特征、鲜明的地域色彩,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各民族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悠久的传统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成为各地群众健身和学校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资源。通过开展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2 充实竞技体育文化内涵,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我们常说,传统体育是现代体育之母,指的是近代以来首先在欧美国家实现现代转型的西方传统体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扩张而传遍世界。如今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已发展成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的主体[4]。我国传统体育竞技方式,一样可以在国内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条件,与现代竞赛体育接轨,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丰富竞技体育文化内涵,为世界现代体育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2.3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改善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和质量

体育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近年来,国内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新生力量。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长期在各民族群众开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具有产业化发展的潜质与特色,可以改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和质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 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

3.1 夯实群众体育健身与文化生活传承体系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传统体育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继承与创造的结晶。在今天的继承与发展、普及推广的工作中,仍然要依靠人民群众,只有符合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和实践需要的体育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青睐,才能在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和实践中生根发芽。同时,在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我国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特色和价值,为群众喜闻乐见,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常见常新的活动项目。将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纳入文化建设工作之中,既可在组织与管理、经费与人力方面得到保障,更可以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扎下根来。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的要求,把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推向全民健身和群众文化生活之中,广泛开展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文化活动,夯实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体系。

3.2 健全学校体育教育传承体系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传统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改造、加工和包装之后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余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内容,发挥其鲜明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民族文化熏陶价值,它不仅能使广大青年学生深感亲切,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而且由于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特点,可以缓解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短缺、体育设备匮乏的不足的问题,为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体育经过学校这个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后,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接受,青年学生走出校园以后,以其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丰富的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就会成为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播人。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构建中,要着力健全这一最具活力的体系。

3.3 拓展民俗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传承体系

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经济产业,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民俗体育是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以民俗体育为载体的系列旅游活动,可以吸引来自国内发达地区或国外的游客,使他们把观赏、领悟、参与民俗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游览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体会田园生活,作为一种愉悦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游客在观赏和参与中对民俗体育有了基本的认识,会产生认同意识。此外,在当前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渐繁荣的背景下,利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以及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极强等特点,可以开发传统体育健身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市场等等[5]。推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将使我国的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以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为优势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民俗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当前拓展出的新型体系。

3.4 完善体育竞赛活动传承体系

当前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各地传统节日、农闲季节中开展,与民俗活动紧紧相联。尚未建立起制度化的训练与竞赛体系,运动水平不高,偶有竞赛活动时,才匆匆应急地抓上一阵,难以显示其高超的技艺性和观赏性,这是阻碍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国家和各地体育、文化、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广泛开展区域性传统节日体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竞赛杠杆的作用,改变目前仅有“民运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局面,在全运会、农运会、体育大会、大运会等各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增设有广泛群众基础、发展较为成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龙舟、秋千、高脚、民族摔跤、赛马、舞龙、舞狮等项目,各省市特别是西部省区市各类综合性运动会中,更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灵活地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竞赛杠杆的推动下,建立起完善、规范的训练体制,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传统体育走向国际体育舞台,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3.5 加强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体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而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在世界体育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近代以来,以奥运会为主的现代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国体育的主体,形成了一种较经济和比其他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全球化形势。但是,体育竞赛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体育文化的消失,当前各国在采用相同的现代体育手段的同时,也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某些传统体育项目还发展成新的世界性体育项目。在当代频繁的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各国传统体育成为展示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使当代体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交融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性和民族性在新的基础上得到统一。因此,在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积极推出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既可以展示我国文明古国的风采,也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获得一个独具特色又不可或缺的支持体系。

[1] 崔乐泉,杨向东,罗时铭,等. 中国体育通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曹守和,赵玉梅.“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提出的由来与涵义的演进[J]. 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5~18.

[3] 李继国. 浅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普及[J]. 中国民族,2008(1):43~44.

[4] 龙佩林. 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 民族教育研究,2002(1):91~94.

[5] 秦为锋.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营运现状的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06(20):3~5.

The Value and the Inherit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Spots Power

LONG Pei-lin, FAN Ben-qi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ocu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sports power, And puts out it should construct and strengthen the inheritance systems of the mass sports body building and cultural life, The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The folk custom tourism and sports industry, The activities of sports competition and the sports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inner rules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 Which makes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get an effective use and sustaining inherita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sports power.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Sports power; Inheritance system

G80-054

A

1007―6891(2013)06―0001―03

2013-05-03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研究”(11XTY001)阶段成果。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Physical Scientific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Hunan Jishou, 416000, 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强国文化遗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强国有我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秦晋争霸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