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2013年总目录
2013-04-10
《社会工作》2013年总目录
题目作者期号
学者论坛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研究:基于北京等地的经验 李迎生 方舒 卫小将 王娅郦 李文静(1)
中国社会工作的问题域及理念 李斌(2)
社会工作行政涵义辨析 史柏年(2)
民国医院社会工作实务初探 王春霞(2)
英美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内容演变与现代社工实务概念框架建构 刘继同(3)
浅论我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 陆士桢 郑玲(3)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模式点评与启示 蔡玉胜(3)
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机制中的社会工作——以房屋拆迁为例 杨芳勇(3)
建立适度普惠型的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体系——以某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为例 张明锁 王洁 柴文莉 王岑琛 王晓明(4)
当代灵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陈劲松(4)
公共职业、专业建设与社会建设 王小兰 陈涛(4)
社会建设三论 陈鹏(4)
社会工作的“时势权力” 何雪松 熊薇(5)
落地生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基础理论建构 黄耀明(5)
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文军 易臻真(6)
从边疆社会工作到民族社会工作:一个历史的回顾 彭秀良 高亮(6)
专题讨论
灾害社会工作讨论
汶川地震灾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讨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1)
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 严樨(1)
汶川地震后的志愿者团队转型方向探讨 冯华(1)
震后失依青少年哀伤经验的社会工作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的深入访谈 刘斌志(1)
社会建设讨论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社会建设的理论发展 关信平(2)
论民生为本的中国社会建设创新 彭华民(2)
维护公平正义视野下的社会建设 陈勃 贺新春(2)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讨论
企业社会工作目标指向探讨——一个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的视角周沛(3)
企业社工与员工正能量培育与发掘 高钟(3)
外来劳务工职业发展的困境及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初探——以深圳市X工业型社区为研究个案 李晓凤(3)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汪鸿波(5)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双主体”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范燕宁(5)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问题与发展路向——以深圳为例 易松国(5)
打造服务品牌:当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取向 朱希峰(5)
专业认同: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体系的建构 慈勤英(6)
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反思 慈勤英 兰剑(6)
基于学生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慈勤英 赵彬(6)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周冬霞(6)
社会协同与目标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多元主体间的互动研究 宁雯雯(6)
理论探讨
本土社会工作督导运作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探索性分析 沈黎 王安琪(1)
叙事疗法在医务社工介入精神疾患中的应用初探——以武汉市某三甲医院为例 祝平燕 万莉莉(1)
社会工作介入肿瘤患者的行动研究 张丽芬 肖飞(1)
改造与救赎:日常生活理论视野下的微观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田丰韶(2)
“工地社会”失范及其社会工作矫治——以“欠薪”为例 王广中(2)
社会企业家的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万希 刘弯弯 徐永高(2)
中国社会工作者对本土文化的反省——以“差序格局”为例 邓莉莉(2)
反年龄歧视的社会工作 黄利会 李丽云(2)
增权视角下的进城老人社会适应问题探析 付敏红(2)
赣商慈善特点与思想探究 贺三宝(2)
目标设置理论在社工激励中的应用构想 李莉 杨晓牧(3)
老年犯: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赵仲杰(3)
孤残儿童社会工作中的督导本土化实践——以院舍社工服务为例 赵晴(3)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展 徐选国 侯慧(4)
从“残废”到“障碍”:称谓的演变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 何乃柱 李淑云(4)
社区建设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方萍(4)
公益创投与微博公益:慈善模式创新研究 李宝芳(5)
论流动儿童教育的四种理论分析取向 王慧娟(5)
论原创红色歌曲在社区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以江西为例 朱红雯 万娜(5)
社会工作本土专业价值观的现象学重构 苗怀宁(6)
社会工作促进协商民主的实现路径刍议 江华锋(6)
伤残社会工作中的困惑思考——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 徐璐 金小红(6)
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艾其茂(6)
实务研究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源的性别差异——基于中国八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小莉(1)
协商、周旋、博弈:乡镇治理转型中的减让履行现象分析——以一次征收计划生育抚养费过程为个案 张丽琴 唐鸣(1)
唇腭裂儿童照顾者性别差异研究 彭振 曾小溪(1)
抗逆力视角下的新生代青年工人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齐芳(1)
机构养老服务合同有名化探讨 闫海 刘闯(2)
能力建设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性实践——以集美大学社工专业为例 邓玮 杨贵华 巨东红(2)
企业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与实践探讨 王丰海(2)
我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设计研究 何平(2)
城中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启示 文雅(4)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引入社工服务的必要性——基于苏北农村学龄儿童的对比研究 崔效辉 晏凤鸣(4)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探析——以保定市X大学社工专业为例 栾文静 刘长青 付双乐(4)
社会工作视野下企业员工压力的因应策略 温谋富(5)
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三进”方案设计 刘红旭(5)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种实践策略 曹志刚(6)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讨及实践——以大学生典型个案为例 周群英(6)
三大方法在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模式探析 张坤(6)
研究综述
特色化是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路径——中部地区社会工作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陈家琪 刘明波 王璇 周有娣(1)
凝聚专业智慧探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八届年会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与社会工作教育使命研讨会”综述 周昌祥 吴克报(2)
医务社会工作的文化转向 常海燕(2)
从“碎片化”到“制度整合”的路径探求——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第三届社会福利论坛综述 赵一红(3)
土处境与现实策略——近十年来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徐迎春(5)
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黄诚(5)
社会调查
居民对城乡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研究——基于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的调研 王鹏翔艾靓(2)
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问题初探——基于广西8所高校的调查 闭伟宁 罗树杰 李红(3)
职业水平考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分析 鄢勇兵(3)
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为例 叶良均 王其佩(5)
儿童救助基金会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探索性研究 安芹 喻霞(5)
家庭变迁背景下家庭功能的现况与问题——以南京市为例 舒星宇 周建芳(5)
社会工作教育
培养社会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能:反省的实务 刘卫华 励娜(3)
再论社会工作三元(教研习)教育模式——社会工作教师承办服务的利弊 黄匡忠 吴耀辉 杨娜(3)
试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水平与职业考试的对接 颜其松 吕庆春(5)
优势视角用于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郭风英(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成人高校管理的路径初探 金德琅(5)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思考——以广西大学为例 闭伟 宁李红(6)
成长与反思: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质性研究——以北京H社会工作事务所为例 王黎芳 赵婕(6)
互模式导向的小组工作教学探索 苗丽(6)
服务项目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路径研究 钱雪飞(6)
社会政策
单位养老服务模式:背景、现状与未来趋势 李学斌(3)
公益创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李学会(3)
中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比较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 刘斌(3)
影响抗争成效的内因初探:对三个底层维权组织的考察和分析 张丽琴(4)
隐性福利泛滥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探析 谢勇才 汪鸿波(4)
电子善务驱动下慈善组织转型升级路径选择——以宁波市为例 张作为(4)
社会工作方法
抗逆力视角下优等生心理压力干预策略探究——基于北京H中学一个个案的跟踪分析 田秀国(3)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问题时遇到的困境分析 牛芳 张燕(3)
危机介入与个案管理在失独者社会工作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欧颖 李春凯(4)
农村社会工作:高等农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特色定位 谭铁军(4)
女性不孕的影响及其社会工作干预 董金平 唐赛君(4)
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专业反思——以深圳市Y区为例 王佳(4)
全球视野
世界老龄化国家和地区养老机构规划的经验——以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为例 马凤芝(5)
我国港台地区社会企业发展策略及对大陆社会企业的启示 刘小霞(5)
澳门安老服务发展历程、政策变迁与模式分析——兼论对内地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 范时杰 贺志峰(5)
增权、灵活、专业:英国残疾人直接支付制度透视 陈奇娟(5)
社会服务组织
类公益孵化器:公募基金会培育草根公益组织的方式新探——兼谈公募基金会的改革转型 玉苗(6)
信息技术条件下社会服务组织提升管理效率的思路及实践——以广东某农民工服务中心为例 马洪波(6)
全国大学生论坛
试析Jane Addams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对中国实践的借鉴 冯丽婕(2)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与社会工作介入 李博(2)
德、美两国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比较研究 郭钰(4)
试论留学生对民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的贡献 刘振(4)
肢体障碍大学生就业促进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 刘叶(5)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徐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