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路径研究
2013-04-10钱雪飞
钱雪飞
服务项目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路径研究
钱雪飞
社会工作专业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回应社会对社工职业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在科研与实践中寻找平衡的需要。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可行性与优势性。联合申报项目、支撑证据为本的服务实践、介入项目评估、提供志愿服务、融入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是依托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路径。
研究性学习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优势性 实施路径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对,通常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生成性学习活动(钟启泉,2005)。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赵洪,2006;李见伟等,2007;李望秀、李华新,2008;姚利民、史曼莉,2008)。但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仍然是值得人们探索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而言,依托社会工作服务类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一、社会工作专业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一)回应社会对社工职业要求的必然选择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培养研究能力应是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大学本科阶段则不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对社会工作专业这样一门强调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应用性社会科学来说更是如此。与人们通常的想法恰恰相反,事实上,研究能力对社会工作非常重要,它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首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科学规范提供社会工作实务服务的必要条件。一名专业社会工作在提供实务服务时,必须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运用可靠的方法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收集相关资料、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分析、制定干预计划、付诸实践,最后结案时还要进行结案评估。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实务的本质与研究性学习一样,都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由于中国的社会工作在现时期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淀,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人才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开拓性,亟须通过研究,解决包括识别服务对象需求、挖掘和动员资源开展服务、评估服务成效、获得社会认同等诸多现实问题(顾江霞、罗观翠,2009),而这种研究能力有必要在本科学习中加以培养。
最后,社会转型衍生出案主境遇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无疑对社会工作者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即研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不能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重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流。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并为之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研究性”,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要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处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绕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钱雪飞,2010)。
(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在科研与实践中寻找平衡的需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领办的社会工作机构,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是由于政府部门希望高校教师能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带动社会工作机构较快地走上正轨。从理论上来讲,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助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作为熟练掌握社会理论与方法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担当者与主体,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无疑是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行不仅可以补充或者丰富自身社会工作实务的经历,更好地促进教学,还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现实的运作中,机构对政府、高校、服务对象均需负责,机构负责人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在管理者和教师两重身份中疲惫地奔波,使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职业选择的两难困境。如何实现角色之间的协调,如何在科研与实践中寻找平衡,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与实务界合作,在项目中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和研究能力优势,为项目的科学规范实施做出自己的专业贡献,同时,又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人才的培养与研究上,应该说是一种好的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平衡,具有可持续性。
二、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对研究有强烈的需求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政府将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等服务提供者来完成,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的做法,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社工服务是为应对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对专业社会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回应(刘春霞,2012)。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能否发挥卓有成效的实践效能,关系到能否获得来自社会大众的认同,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影响至关重要。项目一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非常讲究效率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要如期完成,需要加强研究,项目研究是效率的重要保证。
当前,大多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尤其是试点性服务项目,都还带有探索性,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很多。比如,如何合作的问题,服务谁的问题,服务内容的问题,如何服务的问题等。而这些,都需要项目组通过研究来加以解决。
此外,当前大多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如期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一般还需要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推广示范,而这也使项目对研究有强烈的需求。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因素可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成熟的最佳时期,精力旺盛,具有独立学习、承担任务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也已趋于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与批判性都有了极大发展。这些心理发展因素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自思考、操作,自主地与他人合作,灵活有效地完成各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钱雪飞,2010)。
(三)高校社工师生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研究义不容辞
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我国社会工作界的共同职责,而要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研究。社会本身对社会工作专业有很多的期待,社会工作专业从课堂走向社会现实,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内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目前通行的一种方式,项目运行得顺利与否,影响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全体界内同仁,尤其是高校师生,应该成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研究的主体专业力量。回应现实的需要,以研究的方式契入,符合社会的需求。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先行的大背景,作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正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以专业的力量积极参与项目,为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独特的专业贡献。
三、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性分析
(一)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使研究的选题更现实更专业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般都是针对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要有可行性强的服务计划,同时还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务性(刘春霞,2012)。而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研究内容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很现实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现实的需要而选题,解决了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遇到的选题难问题。依托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倡导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研究,并应用于实践,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强调,使得社会工作人才应用性得到加强。同时围绕服务项目来做研究,专业性更强,学生受益更多。
(二)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使研究的设计更为科学
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高校师生需要与正在从事实际社会管理工作的相关机构及部门打交道,高校师生可以从实际工作部门及人员身上获得很多实践信息,实际工作部门及人员的实践经验、管理理念也将被高校师生所吸纳,这样可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紧密,借助合力作用,可使研究的设计更加完善。
(三)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资金支持
为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更为科学地运作,必须进行需求调研、项目的基期调研、中期调研及终期调研,以便做评估,调研是项目本身的要求,调研经费是项目经费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有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它在为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足够保障的同时,也为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提供了坚强的资金后盾。服务项目有了经费支撑,可以避免常见课程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作业化和虚拟化,而是将研究性课题进行得更深入,并得到更好的研究成效。
(四)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料收集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
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最常见的问题是调研对象的不配合,尤其当调研对象了解到调研的目的仅是学生为了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作业,要让调研对象非常地配合实在较为困难。而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被调研对象主要是项目服务对象、项目服务队伍以及项目所驻社区的相关当事人,因为资料的收集事关项目的运行以及他们的切身利益,研究过程更容易获得调研对象的支持,并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
(五)依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让研究性学习成果得到检验与转化
因为项目需求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可立即得到应用,这无疑将激发高校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对研究性学习更有积极性;同时依托项目进行研究,还能让科研结果更快得到检验,发现已有研究的问题,从而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持续进行。
四、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分析
(一)联合申报项目
高校师生介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宜从联合申报项目开始。项目申报,实质是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类项目的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的论证过程,一般都会具体涉及项目的服务背景、项目的服务对象、项目的服务内容、项目的服务流程、项目的服务目标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与设计。为使申报的项目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在进行项目论证时,有必要通过走访学校、社区、企业等来开展调研,以确定服务对象,并设计、选择项目载体,满足群体的服务需要。而开展调查研究正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优势所在。
(二)支撑证据为本的服务实践
社会工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实践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如今,社会工作领域已经掀起一场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潮流。证据为本的实践是关于社会工作实践要立足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并从众多证据中找出最佳实践的一整套基本理念和操作架构。它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实践者要了解如何阐释和运用研究发现;实践者要学会在其职业生涯中以科学研究指导实践;研究发现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传递到实践者手中(Shirly,R&Phi,2000)。
虽然在项目申报时,一般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申请书,但由于项目一般实施的周期较长,且在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在项目申报时所没碰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在社会工作服务类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加强对社会问题、案主系统、社会政策和服务输送的研究以促进专业介入的效果。真正提供正式社会工作服务前,必须做足访谈调研工作,才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
(三)介入项目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践是一项有计划、有方向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评估是整个助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确定社会工作变迁努力的目的和目标是否实现的手段,也是对介入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是考察结果与其陈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衡量介入程序与介入工作效果的过程。将实践经验汇总、检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是评估的又一目的。从这个视角来看,社会工作评估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收集社会工作实务效果、社会工作介入改变的速率和进度资料的过程。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是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职责之一,而通过评估过程系统地汇集资料,积累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是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唯一有效途径。
(四)提供志愿服务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还可以作为志愿者实际参与项目的整个服务的提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使学生从学校逐渐过渡到社会,拓展视野,与不同的人群接触,累积服务经验。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使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将社会工作助人方法、技术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内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来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质上也是在用参与观察法、亲身体验法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融入专业学习各环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与努力,难以实现。毕竟,对知识的创新会面临着较多的实际难题。依托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有必要通过项目实施背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先行独特背景、项目研究成果的现实性社会后果的介绍,以及依托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使调研资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检验与去向都有了保证等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还可以将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有选择地布置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作业,作业与研究课题的融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责任感;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还要依托专业课程,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支持,遇到研究问题时还可以得到课程老师的具体指导;研究性学习还可以融入到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一些实践环节。
[1]顾江霞,罗观翠,2009,《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2]李见伟、尹大伟、邹仲玲,2007,《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第2期。
[3]李望秀,李华新,2008,《对高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第5期。
[4]刘春霞,2012,《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第2期。
[5]钱雪飞,2010,《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6]姚利民,史曼莉,2008,《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6期。.
[7]赵洪,2006,《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第2期。
[8]钟启泉,2005,《“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上海教育科研》第2期。
[9]Shirly,R&Phi,lR,2000,Evidence based practice and psycho therapy research,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编辑/杨恪鉴
南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B14)。
C916
A
1672-4828(2013)06-0125-05
10.3969/j.issn.1672-4828.2013.06.017
钱雪飞,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江苏南通2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