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界动态

2013-04-10

社会治理理论 2013年2期
关键词:问责行政

学界动态

●社会管理创新对我国行政给付制度改革提出新目标

吉林大学法学院崔卓兰、吉林大学周隆基,在2013年第1期《当代法学》上发表题为《社会管理创新与行政给付新发展》一文。作者指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主张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管理程序的民主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对我国行政给付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行政给付已经不能简单定位于行政救助或者行政物质帮助,而是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结构性转变。我国目前的行政给付制度在主体、方式、程序等方面均需要有所突破,给付主体要实现从行政主体到多元社会主体的转变、给付方式要实现从行政行为方式到公私结合方式的转变,给付程序要实现从行政主导到公众参与的转变。■

●项目制在基层政府的推行使得科层体系发生重构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讲师陈家建,在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一文指出,在基层行政资源紧张条件下,上级部门为达成工作目标,越来越多地通过项目制来调动基层政府。相比于传统科层体制,项目制使得上级部门拥有集中的资金管理权、特殊的人事安排权以及高效的动员程序,能更快地见到成效。项目制在基层政府的推行使得科层体系发生重构,政府内部动员由“层级动员”转向“多线动员”,行政资源的分配也演变为项目中心模式;而且,项目制的“自我扩张”效应使得项目制越来越深入到政府体系中,具有持续性及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社会福利的中心将从以机构福利为主转到以社区福利为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讲师金炳彻,在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从机构福利到社区福利——对国外社会福利服务去机构化实践的考察》一文,指出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包括去机构化、正常化、社会融合化。现有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采取机构保护和事后治疗的形式,使得社会福利的效果和效率都表现出局限性。与此同时,福利服务对象的急剧增加、人们福利需求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都使新形式的社会福利的出现成为必然,从而引发了新的变化趋势。在社会福利服务去机构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社会福利的中心将从以机构福利为主转到以社区福利为主。■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晶、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陈宝胜,在2013年第1期《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题为《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一文,认为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普遍应用,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为克服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多元主体间平等协商和互动对话,主张尊重差异、增强信任与合作,通过增强政策执行过程的民主化与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平台,仍需建构成熟的公民社会和配套的宏观制度背景。■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立法与社会性监管体系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在201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上发表题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反思与调整》一文,提出尽管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犯罪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但食品领域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刑事政策过于狭隘:厉而不严、单向度从严、一元政策模式。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应从广义的刑事政策理论出发,坚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原则,严密刑事法网,优化刑事制裁方式,特别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立法和建立健全社会性监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构建城市和谐语言生活体系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楚群,在2013年第1期《城市发展研究》上发表题为《当代语境下城市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一文。文中提到,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当代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当代城市中,人口、文化、利益和需求等的多元化造成了语言生活的复杂、多元化特征。当代城市语言生活中主要存在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语言文字的错误和不规范问题,语言使用低俗化问题。构建城市和谐语言生活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第一,推广普通话,使人人有归属感;第二,消除方言歧视,使人人有尊严感;第三,净化语言文字乱象,展示城市文明;第四,全民参与、刚柔相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需在竞争的各方利益诉求中取得平衡

哈佛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罗彼德、哈佛大学设计院简夏仪,在2013年第1期《国际城市规划》上发表题为《中国工业遗产与城市保护的融合》一文。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城市保护中已经开始起步并逐渐受到关注。随着民国以及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筑遗产面对与日俱增的更新压力,如何融合工业遗产对于政府决策者与学术界人士来说是一项重要课题。该文记载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并讨论其保护的相关矛盾,如保护原真性、代表性和杰出性。根据国内外案例的剖析,呈现所能采取的不同保护方式,即能于互相竞争的各方利益的诉求中取得平衡。■

●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有助于我国自主型法治进路的探索

苏州大学法学院暨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章志远,在2013年第1期《法学研究》上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之建构》一文。作者提出,以明辨是非曲直、凸显权力对抗和司法主导运作为特征的封闭对抗型行政审判模式,孕育于特殊的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之中,却在行政诉讼法实施的进程中遭遇严重挫折。近十年来,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中通过不断调整司法政策实现了行政审判模式的悄然转向,一种新的以促进行政纠纷实质性化解、实现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程序运作主体多中心主义为特征的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已经初现。在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建构中,应坚持适度抗衡是前提、机制创新是关键、普世价值是界限的基本原则。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产生深刻影响,还能够为我国自主型法治进路的探索积累有益经验。■

●行政问责法治化的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民)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南京大学法学院张华民,在2013年第1期《行政与法》上发表题为《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困境与路径》一文。作者认为,行政问责法治化体现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其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或公民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在于:法治化问责所要求的问责文化缺失、问责理念错位、问责体制不畅和问责制度滞后。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实现路径在于:突出权利本位,塑造问责文化;保障公众参与,更新问责理念;强化权力制约,健全问责体制;加快统一立法,完善问责制度。■

●台湾医疗保险组织体制改革对大陆新医改有多重借鉴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王琬,在2013年第1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题为《台湾医疗保险组织体制:演进路径及其动因分析》一文。文中提到,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因其覆盖全民、集中统一的组织特征受到学界较多关注。台湾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虽然经历了从多元分立到一元统一的重大调整,但公办公营的制度核心却没有触动。台湾医疗保险组织的发展变革之路是其价值理念、政治体制以及物质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集中统一的台湾全民健保组织体制也正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融入台湾社会的“本土化”产物。对于目前处于攻坚阶段的大陆新医改而言,台湾地区的医疗保险组织体制改革有着多重借鉴意义。■

●从功利主义的本来面目反思中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葛四友,在2013年第1期《学术月刊》上发表题为《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功利主义还是反功利主义》一文。文中提到,在当下中国,功利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各种教育问题的总根源。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功利主义的本质相当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照功利主义的本来面目,它非但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相反,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人们反思中国教育。

功利主义能确立教育的真正目的:让人们得到机会发展潜能,形成欣赏与利用各种有价值之物的能力,培养使各种价值得以可能的文化环境;也能够为教育公平提供比义务论更好的解释,让人们清楚地理解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以及缺陷;还能诊断出在教育中明显的以及隐晦的歧视,帮助分析与诊断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需要配套,避免陷入罔顾现实的理想主义。■

●控制银行暴利的途径应该是放松管制而非反垄断

安徽大学法学院暨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博士焦海涛,在2013年第2期《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银行暴利的法律控制:放松管制而非反垄断》一文。作者提出,社会指责银行暴利时倾向于将其制度根源归结为“垄断”,但“垄断”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并不能解释我国银行业属性及其暴利现象。银行暴利的制度根源在于银行业的高度管制属性,体现在限制融资渠道、严格市场准入及利率不当管制等多个方面。管制与反垄断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两种手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各自适用范围,以反垄断法来审查管制行为,效果极其有限。因而,控制银行暴利的途径应该是放松管制而非反垄断。■

猜你喜欢

问责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学人
行政学人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