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2013-04-10张晗
张 晗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概论》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概论》课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情感,要怀着一颗崇高的事业心去从事教学,而不是把教学当做是一项职业。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高昂的激情和饱满的热情,才能使教学具有感召力、影响力,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感染自己感染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应该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当今中国和世界上种种社会现象和本质,特别是令大学生思想困惑的一些问题,比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薄熙来事件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真正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去学习理论和思考问题,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态,去感染和吸引大学生,这无疑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
(二)《概论》课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高校,有些人认为《概论》课人人可以讲,这显然就忽视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与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任务显然是不相适应的。有些教师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讲《概论》课时熟悉的就讲,不熟悉的就不讲,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而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领会和认同。因此,要使《概论》课实现“三进”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教师在全面分析、研究和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得心应手,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否则,就难免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这样显然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概论》课教师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不断变化的大学生群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吸收在实践中发展了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并努力贯穿于教学,从而增强《概论》课教学的现实感和新颖感,这样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
《概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政治素质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高校中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也就偏离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两条腿”走路的教学方针。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将教材上的内容像传达文件一样介绍给学生,这样照本宣科,就会枯燥无味,尽管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显然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充当的只是“传达器”而不是“播种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扎实做好科研,及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和课堂,实施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基本思路。只有实施“两条腿走路,而不是一条腿走路”的教学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当然,《概论》课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我们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问题一一研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重要题目进行研究,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只有自己首先把理论研究透、理解深,才能从理论的制高点上回答出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解释疑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证明,科研成果能够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凡是经过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就能够高屋建瓴,得心应手,以理服人,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
二、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丰富教材内容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贯穿全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两大块组成,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不仅涉及历史知识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领域,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是教材只是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进行学习,这对于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还往往不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适当补充教材内容,使之更加完整化和体系化。
(一)插播影视资料
影视资料立体性强,信息量大,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比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专题时插播“走近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影视,讲授邓小平理论专题时插播“邓小平”、“百年小平”等影视,通过这些影视资料的学习,使大家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也增强了大家学习理论的兴趣,并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在讲授某个章节的某个问题时,也可以适当的插播视频,长则一节课,短则几分钟,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领会,加大学生的信息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时事热点
我们的教材是理论性的东西,学习理论目的是运用理论。我们教师在讲授时,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将时事热点加入到课堂中来,特别是对于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问题,并能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热点,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扩大信息量的有效途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也充实了教材内容。比如,在讲授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时,结合我们比较熟悉的“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大家比较关心事件给予分析。通过分析,使师生形成一种共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现实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达到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除了运用理论分析时事热点外,还要关注本学科最新的知识,比如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有哪些新内容和新亮点,这些都要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结合教材向学生及时传授与讲解这些新内容,做到《概论》课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
(三)阅读原著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源于原著,没有原著,教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著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指导性和魅力,所以,引导大家阅读原著非常必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列出一些重点篇目及党的一些重要文献,让学生广泛阅读,教师用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新学期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把与本教材有关的一些原著布置给学生,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在讲授具体章节结束后,教师除了布置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与此章节相关的一些原著篇目及会议文件让学生选择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教材与阅读原著同步进行。
通过阅读,使学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马克主义中国化产生的时代背景、过程及精髓要旨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教材的兴趣,也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实践教学
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但必须辅之以其它形式的实践活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党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要真正地掌握它也必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
在实践教学课时上可以设计为总课时的20%~30%。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采取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比如,在讲授完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调研题目“从家乡变化谈发展”,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生活实际,通过对家乡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观察,写出调研课题。调研报告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理论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层面上认同《概论》课,并对鲜活的《概论》课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二是到企事业、机关、部队、社区、农村、博物馆、革命圣地、纪念馆参观学习。比如,在讲授完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我们组织学生到河南南街村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举办理论小组的学习交流会、演讲会和征文比赛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改革教学方法
《概论》课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都在上百名以上,如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就很难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
(一)讨论、辩论式教学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喜欢主动参与,善于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应该找出一些课程中比较重要、学生比较关心、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新时期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认识”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分组进行辩论。这些问题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讨论热情,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辩论式教学开创了教师一人“独唱”到师生“合唱”的局面。当然,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启发和诱导,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在活动结束时,还要做好总结工作,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二)案例式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联系实际,组织案例以讲解理论。《概论》课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些理论对于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这些抽象的理论,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同时也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薄熙来事件”、“中国南海问题”、“朝韩问题”等大学生关注的国内外社会热点、疑点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比一般的课堂讨论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更能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式教学
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喜欢互动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不失时机地设置疑惑,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比如,在讲授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专题时,教师可以在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的原因之后,紧接着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顿时就可以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可以活跃起来,大家会纷纷举手发言,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提高认识,还可以增强大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问题式教学
就是在讲课中,就一些重要的概念、人物、事件等问题,教师及时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作答,这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主动作答,另一种是没人主动作答,需要教师点学生作答。如果有学生主动作了正确回答,就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回答,就要点名提问,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补充回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最重要的是理清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课。同时,针对某个重要问题可以给学生设问“为什么”,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准备回答,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也可以使学生注意精力充分参与教学。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仅凭“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就可以满足课堂的需要,而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已越来越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将讲授内容制作成课件,这样可将活泼、形象、丰富的声像、图文、数表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可以增强教学信息的广度、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从而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此外,结合教学内容,在课件中可以插播视频。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影视作品及专题片都比较多,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影视作品,这便于把大量的事实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之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加深了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还提高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概论》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加强教师素质的提高、丰富教材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外,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概论》课与高校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概论》课与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关系。
[1]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2]余丽梅.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的[J].赤峰学院学报,2010(11).
[3]陈慧.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效果之途径[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4]潘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效果保障因素新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