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专题式实践教学探析
2013-04-10吴国清
吴国清
(南京农业大学思政部 江苏 南京 21009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笔者在积极探索专题教学法应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称《概论》)实践教学进程中,提出了专题式实践教学。所谓专题式实践教学就是以专题教学为基本链接(或载体),以生活实践为基本选题,以学生参与为基本要求,以资源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增长才干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和学生个体的直接体验相结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过程。
一、以专题教学为基本链接(或载体)
“专题”不是什么新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问题。“专题教学”或“专题式教学”亦已由来已久,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教学(教育、培训等)目标针对性,专门研究、讨论或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教育、培训等)主要目标。近年来,专题教学法应用于“思政课”相关课程教学,它一改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节讲授教材内容的传统,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教师或其他教育主体结合课程目标、社会实际和自身专长等选定若干专题,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讲授符合“思政课”总体要求的研究型专题。
就《概论》课实践教学而言,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或实践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能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内涵定义、功能特征和目标取向,但社会实践在本质上不等同于实践教学,也不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唯一内容,不能简单地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和评价的大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都等同于《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概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或教学)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要实现实践与教学的基本链接。《概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一,实践教学是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同时具有一般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感受、体验、参与、应用等认知方式、特征和功能;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没有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认知方式、特征和功能的教学活动不能称其为实践教学。其二,《概论》课实践教学是与这一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相联系,脱离教学内容的一般性实践活动,不能称之为实践教学。其三,《概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相应的实施规范、步骤和考核办法,既有过程和环节的评价,也有目标和结果的评价,不能体现这种教学基本环节的实践活动,不是或者至少不等于规范的完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活动。其四,社会实践是改造和实现客体价值的活动,而《概论》课实践教学旨在在改造和实现客体价值的活动中教育、改造和优化主体自身认知水平、能力等。
就教学范畴而言,以专题教学为基本链接(或载体),可以实现《概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概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都属于教学范畴,都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实践教学是《概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活动过程;专题式实践教学既可以体现在《概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地体现在《概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
就活动目标而言,以专题教学为基本链接(或载体),可以实现社会实践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概括的说,《概论》课实践教学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旨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努力使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统一,使理论素养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相统一,使大学生自身成长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二、以生活实践为基本选题
《概论》课有效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精心策划参考选题,关键是要努力实现选题的宏观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相统一。基本思路是:教师以生活实践为基本素材,以当代大学生群体关注的重大时事或民生问题,或以总结、交流大学生个体(近期)有重大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参考选题,给学生宏观指导;学生(小组)在基本参考选题指导下自主确定具体专题并付诸实施。只有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近期有重大意义的生活实践和思想实际,不断找到、找准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脉搏、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实践教学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参与专题式实践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从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以学生参与为基本要求
《概论》课有效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从广义上看,学生参与既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也包括专题教学意义上的讨论确定专题、撰写专题报告或发言提纲、制作课件、上讲台宣讲或答辩、互动评析等环节,是专题式实践教学所具有的参与、体验、感受、应用等认知方式、特征和功能的总和。
围绕当代大学生群体关注的重大时事或民生问题开展的专题,一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和完成讨论、协作撰写专题(提纲)和制作课件、集体上讲台宣讲或答辩等全部环节。以总结、交流大学生个体(近期)有特色、有重大意义实践活动的专题,可以个人单独准备和完成专题;但应倡导以小组为单位,以亲身参与有特色、有重大意义实践活动者为主导,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协作完成的专题式实践教学,在共同参与实践教学中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以资源共享为基本途径
《概论》课有效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上讲台宣讲或答辩。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优化组合和课外分工协作完成实践教学专题后,每一小组成员必须全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上台宣讲——利用规定的10-20分钟时间宣讲实践教学专题的主要内容或精彩部分,同时演示多媒体课件。特别重视学生上讲台宣讲或答辩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观点、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宣讲能力、答辩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资源共享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在资源共享视野下,倡导和支持学生小组协作撰写专题和上讲台宣讲,既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和落实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彼此又在知情权、参与权、对话权等方面相互尊重,相互提升——从而真正学习彼此长处和实现资源共享。从教师自我感悟中也发现,教育者可以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思想教育信息与灵感,进而促进自我教育、自我感悟、自我完善和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水平。
此外,每一小组成员台上宣讲后教师或同学要进行必要的评析,要进行相对公正的评分等,从而也真正实现了把互动式教学贯穿始终和促使专题式实践教学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五、以增长才干为基本目标
《概论》课有效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知识目标方面,专题式实践教学可以强化、运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有深度。
其次是在能力目标方面,专题式实践教学直接表现在就生活实践选题,学生(小组)上讲台宣讲或答辩,演示P P T内容,这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宣讲能力、答辩能力、应变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也让大家了解、评析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使大学生始终心系社会,关注社会,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交流、协调、沟通能力,论文撰写和课件制作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还有在做人及素质目标等方面,从专题式实践教学中使人始终感觉到做人做事,都要有正确的理论和价值观引导,现实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式实践教学也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长才干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是在结果方面,每一学期评出的是每个学生分数高低,但真正提高的是我们每个同学自己。有同学如此评价:专题式实践教学很好,让我们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入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道德素质与素养。
总之,《概论》课专题式实践教学切实可行地提高了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大学生完成一个从(书本)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提高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教学活动和运用互动式讨论等方式可以形成比较深刻、持久、正确的见解和思想,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也使《概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