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10时国强

社科纵横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教师

时国强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合并、扩招,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增强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而且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与教师队伍的形象。这些不良现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学术腐败,权钱至上,师德滑坡等,现分述如下。

一、学术腐败

学术研究要求严谨诚信,然而一些教师做虚弄假抄袭剽窃,视学术为儿戏,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发展。具体表现为论文论著抄袭,学历身份造假,项目奖励造假等。

(一)论文论著抄袭

论文论著是学术成果的主要形式,也是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很多高校将此作为学位授予、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科研奖励的硬性指标。在这些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各种舞弊现象,有的窃取他人的图表数据,有的掐头去尾改造别人的论文,甚至全文照抄,连段落结构、标点注释、论文标题也都原封不动一字不落地抄进去。抄袭手段低劣,态度嚣张妄为,而且很多抄袭者都是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教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份地位有些就是通过论文造假之类的学术欺诈获得的。有些人接二连三的造假,还出现了集体舞弊、团伙造假的现象。2008年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曝光,被查出八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存在剽窃抄袭等不端行为,其所在的教研室相关人员也被查出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十多篇,其教研室主任吴理茂为贺海波八篇造假论文的通讯作者,他不但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贺海波的造假行为,还将贺海波的造假论文用于申报项目[1]。论文抄袭剽窃本是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情,现在却成了公开的秘密。

(二)编造数据

抄袭剽窃主要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成果,编造数据则纯粹是无中生有。在一些理工类论文中涉及大量实验数据,论文的观点及写作必须依靠数据为支撑,一些人根本不去试验,全凭主观臆断根据需要编造数据,完全违背了科学精神。如井冈山大学讲师刘涛、钟华两年间发表70篇论文,全部为编造数据拼凑而成。其中刘涛本为工学专业,从钟华那里得知国际期刊《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有一个固定的论文模式,只要输入数据便可自动生成论文,于是也编造数据在非专业领域发表了27篇[2]。依据井冈山大学有关规定,评副教授只需三篇核心论文,非专业论文不奖励。刘涛发这么多文章,评职称多余,也不能获奖,更非出于学术研究,他的动机很可能就是觉得好玩,把论文当成了数字游戏。

(三)项目奖励造假

项目、奖励涉及的课题、成果一般都有重大价值,其造假造成的损失与影响比一般论文造假更大更恶劣。2006年曝光的汉芯事件和2009年曝光的李连生造假就颇有代表性。汉芯项目寄托着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殷切期望,为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竟被陈进用一块外国芯片假冒而成,还申请了多项专利,骗取了上亿元经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使国家蒙羞、科技界蒙羞[3]。西安交大李连生束鹏程教授科研奖励造假,将他人一二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成果窃为己有,声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实际上以他们的技术生产的公司,连年亏损致使国家巨额投资损失殆尽。受到举报后反倒打一耙,将举报者告上法庭,当记者采访时,还提醒记者说“事情太复杂,你们还年轻,不要牵扯进官司里来”,“你们即使有录音我也可以不认的”[4],态度十分恶劣蛮横。

二、权钱至上

(一)炫耀财富

受到“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以财富论英雄,将人生价值的实现物质化,认为事业的成败就在于挣了多少钱,并以此教育学生,严重背离了育人求知的教师职责。2011年云南大学尹晓光副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向人炫耀自己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开50万元的宝马车上课。宣称自己只有30%的精力用于教学,嘲讽全身心教学者是“毁灭自己,照亮他人”[5]。在他看来,教学只是业余,挣钱才是根本。作为教师不但没有敬业精神,反倒充满了自私自利的财奴思想。无独有偶,北师大董藩教授要求他的研究生,40岁时达到四千万身家,宣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6],将求知求学当作求富求贵,以贫富衡量教育成功与否,迷失了做人的准则,也玷污了教师“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二)贪婪敛财

出于对知识经济、教育产业化的误解,很多高校将教育的各个环节当做商品买卖,从教学到科研无不充满了铜臭气,入学、文凭、论文、项目、职称都成了敛钱的手段。据《南方周末》2012年7月19日报道江苏点招明码标价9万至100万不等,有的学校仅一年的点招费就可高达5000万,而所谓点招不过是以金钱找关系买权力更改志愿,以较低的分数上较好的高校,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一些函授、培训班之类的教育更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文凭买卖,据《新快报》2012年4月19日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不审查学员入学资格,也不问课业成绩、论文好坏,只要交两三万元便可拿到货真价实的硕士文凭,完全把文凭当做了商品。论文也可以买卖,现在的学术期刊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档次越高,收费越高,而论文又是评定职称、申请项目、完成科研的硬性指标,于是便有人将此当做商机,不惜以虚假刊物骗取版面费。《南方日报》2012年8月5日报道,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周怀北在网上创办“美国科研出版社”,打着美国旗号,出版上百份“国际学术期刊”,不问论文水平如何,凡投稿者都能收到录用通知和交费通知,只要交钱就能发表。而所谓的“美国科研出版社”“国际学术期刊”,其机构都设在内地,根本不具备什么资质,不过是以收取发表费牟利的骗局而已。职称也需用钱买,2012年5月5日《京华时报》报道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委刘某为方便参评老师送礼,在所住宾馆开套间,发手机短信,要参评者准备三四万元到套间找刘某,并说晚了就送不了了,颇有门庭如市应接不暇之感。而据《南方周末》2012年5月10日《沽售教授》的采访报道,评职称送钱收钱之风,大约开始于七八年前,最早的价格是每个评委2000元,到2004年已经十分泛滥了。科研项目也是为了钱,《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1日报道,当前的科研经费仅有40%用于项目本身,大量的科研经费被中饱私囊,不少教师申请项目,表面为了科研,实则为了钱,一旦项目获批,便利用各种手段将本应用于科研的资金纳入自己的腰包。

(三)学术权势化

由于官本位思想和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管理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是以提高教学科研为目标,而是把教学科研当做了叩门砖,以获取权力为目地,企图“学而优则仕”。一旦任职则忙于各种繁琐的行政事务,做科研的时间精力反而没有了,出现了多一位官员、少一位学者的尴尬局面。学术官员若想在时间精力被挤占的情况下,保持学术地位,从事学术研究,就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依靠手中权力垄断学术资源的情况,形成“仕而优则学”的现象。“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形成不良导向,将人引向歧途。九江学院一副院长申请考察经费遭拒杀院长,就是典型的案例。副院长张俊自认为自己是教授,业务能力强,而李长江只是副教授,却是院长,便很不服气。而李长江认为自己资历长于张俊,身为院长有权力支配经费,便一口气回绝了张俊的经费申请,最终酿成杀身之祸[7]。张俊以为自己学历、职称、学术成就突出就该做院长,李长江觉得身为院长就有权力垄断资源,都是典型的学术权势化思维。

三、道德修养严重滑坡

有些教师的表现与其身份地位极不相称,道德品质、境界操守实在有愧于教师的称号,具体表现为:生活作风不检点,对学生不负责,度量狭隘等几个方面。

(一)生活作风不检点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关系本应是纯洁无私充满温情暖意,然而有些教师却利用了学生的敬慕与天真,和学生保持了不正当的关系,最终酿成了不幸的结局。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被该校大四学生付成励用菜刀砍死,付成励之所以行凶就在于程春明在他和其女友之间留下了阴影,导致他与女友分手。另一个原因是付成励觉得程春明已经结婚却和女生保持不正当关系,已不配为人师表,他要杀一儆百。因为之前就有学生告发过类似事件,却无人过问[8]。由此可见,师生不正当关系并非个案,果然2012年1月8日《信息日报》又发了一篇《大学生男友3刀刺死高校老师 因女友被侵犯》的报道。生命的消失令人惋惜,究其原因又不能不令人唾弃,更令人气氛的是有的教师玩弄女生还恶人先告状,北大教授王学明(化名)利用北大教授的身份诱骗比自己小26岁的高中生小丽(化名),以帮助小丽上北大为诱饵,将小丽发展为情人,在骗局被揭穿之后,竟然厚颜无耻地告发小丽敲诈他。而小丽却因与其约会烧伤了脚,错过了高考机会,白白浪费了两年青春,王学明竟然还说他如何帮助小丽,如何资助了小丽两万元,企图以两万元为自己开脱,全然不顾对小丽造成的伤害,以为两万元就可以买断小丽的一生,将人性之卑劣龌龊暴露无遗[9]。

(二)对学生不负责任

有些教师忙于兼职挣钱,对于教学这一本职工作却敷衍应付,有些教师只忙于自己的项目,对所指导的研究生不闻不问,有些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为自己赚取经济利益,或是让学生替自己写论文做实验,侵占学生的科研成果,更有甚者将学生当做出气筒,打骂体罚学生。种种不良行径已引起学生与公众的强烈不满,《文汇报》《北京青年报》分别于2004年1月19日和2005年4月5日,以《九位博士生炒掉博导》和《不满为导师“打小工”一研究生退学》为名,报道了两起学生怒炒导师的事件。一起是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9名博士研究生联名要求更换他们的导师王永成教授,他们认为王教授疏于学业指导,却长时间让他们为其公司找业务、做项目,对于学生的学业、论文不管不问,完全把学生当做了挣钱的工具。另一起是首都师大一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因不满导师要求其参与没科技含量的项目,怒而退学,炒了学校导师的鱿鱼。2008年1月6日《广州日报》以《中大回应“博士发帖炮轰教授”教授已向学生道歉》为题,较为全面深入地报道了中山大学艾云灿教授粗暴对待学生的事件,虽以道歉结束,却已造成恶劣影响。作为教师不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反将学生视为工具,待之以轻蔑粗暴的态度,严重打击了青年学子的学术信心与美好理想,误人子弟,贻害匪浅。

(三)心胸狭隘,打击报复

有些学者受到学术权势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学霸作风,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异议,哪怕对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也要进行狡辩与曲解,有的还不惜失去身份名誉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从恶言相加发展到拳脚相向,最终走上法庭。2008年北师大教授季广茂的著作受到四川师大钟华教授的批评,季广茂怒不可遏,在自己的博客上接连发表近10篇文章,辱骂钟华教授,言语之粗鄙,与其名校名师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在众多媒体的关注批评下,季广茂才于80多天后删除了部分激烈言辞[10]。学术容许批评,也容许反批评,对与错应建立在有理有据的事实分析之上,而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乱骂,图一时之快。2010年华中科技大海归学者肖传国,因方舟子对其学术打假,质疑其“肖氏反射弧”手术,使其未能入选中科院院士,便指使他人进行报复,闹出“方舟子遇袭案”[11]。学术之争从言语之辩,到网络谩骂,再到现实中的人身威胁,期间的心性修养丧失殆尽,彻底打碎了学者温文尔雅的传统形象。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理:

(一)加强学术管理

首先,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以科研成果自身的价值为唯一依据,主要看它学术上的创新点,看它对于推动学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而不是看它发表的刊物与数量。而现在的评价体制恰恰在有意无意的削弱、甚至忽略了学术价值,只看其发表的刊物与数量,对于成果本身却很少探究。而且在职称评定、学位授予、业绩考核等方面对论文、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在什么级别的刊物发几篇文章,完成几个什么级别的项目,职称越高,要求文章、项目的档次越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加剧了学术造假。科研评价片面强调数字化,还有可能导致科研人员只满足于细微末节的改进,以换取科研成果的数量,而轻视研究成果的重大价值,导致在研究方向上缺乏前瞻性眼光与开拓新领域的宏大魄力,也就不能拥有原始创新的技术制高点。因此要制定正确的评价机制,首先应当破除数字化管理。

其次,严格学术评审体系。造假论文、项目得以发表、获奖,与评审体系不健全不严格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者申报的奖项、发表的论文与其研究的领域不相符合,有的大规模抄袭,几乎近于雷同,有的编造数据,发表文章过于神速,诸如此类的造假手段并不甚高明,只要严格审查根本不可能得逞。当然,学术研究,尤其是高科技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查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严格实行评审负责制,谁评审谁负责,评审结果名不副实的要追究责任。还要实行同行专家实名评审,建立专家库,随机选取,对于评审对象则要双向匿名,即对评审者只提供成果而隐匿作者,对参评者则隐匿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则需实名签署。坚决杜绝跨专业评审,杜绝依靠包装、公关等不正当手段的评审。此外,还应减少奖项的名目与金额。过多的奖项不但分散学者的时间精力也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的学者以同一个成果获得多个奖项资助,徒增浮躁之风,不利于学术竞争。经费资助上应扭转重物轻人的现象,增加科研人员的劳务费。实行项目成果奖励制,减少过多考核干预,只要项目最终成果具有较高价值,就予以重金奖励,而不是事先给予重金诱惑,这样才能让科研人员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而不是忙于项目申请、论证、考评、审核等环节。

再次,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网络受众面广,传播迅速,举报人操作便捷,不必担心对方的打击报复,还可以持续跟踪举报,迅速使之成为舆论焦点,迫使对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做出回应。同时还要增强法制观念,形成学术行政处罚与法制处罚的联动机制,只要有法律依据的就要依法严惩,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法律处罚,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威慑力。事实上,对于各种腐败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惩处措施,也成了一些专门机构,如《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科学技术进步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及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等,而高校中的不正之风却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落实这些法律规定。

(二)严格教师行为规范

为严格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部分,对教师的言行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上述教师队伍的种种不良现象,尤其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兼职问题。作为师长,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增进修养、培养能力为目标。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能以权钱的大小多寡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依据,而应着重培养诚实守信、求知进取、乐善好施的良好品格。传授知识应准确完整新颖,教学态度应认真负责亲切随和,不能敷衍应付,更不能将学生视为挣钱的工具,以各种名义把教育当做商品出售给学生,或者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力,侵占学生的劳动成果。在研究生教育中尤须完善导师制,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术表现与导师考核相联系,对于那些疏于学业指导、任意辱骂体罚学生的导师,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坚决杜绝“艾云灿现象”,坚决杜绝将师生关系异化为雇佣关系和经济关系。课下的师生关系应是课堂师生关系的延伸与补充,应以关爱互助为主而不能异化为相互利用与玩弄,更不能异化为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这几年来,因为师生间的不正当关系,已酿成多起不幸事件,严重败坏了教师形象。因此对于教师的课下行为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应加强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因为是业余时间就放任自流。高校教师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责,校外兼职是其主要的形式,但校外兼职应以不影响校内任务为前提。校外兼职势必分散有限的时间精力,而且很容易诱发不良倾向,导致各种错误。如炫耀财富的尹晓光,创办虚假刊物敛财的周怀北,被九名博士生炒了鱿鱼的王永成,汉芯事件的主角陈进,他们的错误都与其兼职有一定的关系。尹晓光为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周怀北创办了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与美国科研出版社,王永成创办了纳讯公司,陈进占有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95%的股份。以己之长服务社会,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处理不好兼职与本职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犯错。这些兼职本应是服务社会,促进科研的途径,他们却将兼职当做了敛财的手段,不但影响了正职,也犯下了错误。

(三)去除行政化管理模式

行政化要求顺服与威权,学术则要求创新求异,二者在本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行政化管理模式遭到了学界的一致诟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弊端较为鲜明地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容易形成学术垄断,其二容易造成好大喜功的数字化评价体系。学术垄断主要表现为借助权力垄断学术资源,例如利用权力申请项目、发表文章、获得奖励,利用权力支配经费、垄断话语权等。学术垄断的另一个弊端是容易形成学霸作风,自认为高人一等,自负狂傲,容不下别人的异议与批评,轻者反唇相讥,重者打击报复,甚或出现季广茂、肖传国现象。他人则因为畏惧或有求于其手中的权力,于是阿谀奉承之风盛行,学术评价不再依据学术价值,而是依据等级高低,权力大、等级高,学术水准就高;权力小、等级低或者无权利无等级,则学术水平就低,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学术变成了权力的附庸。同时也会在某个权威周围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容易出现党同伐异打压异己的现象。行政化用于学术管理则容易出现数字化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行政化要求效益与政绩,要求又多又快的出成果,便会对各项考核量化管理,设立种种名号以显示政绩,如长江学者、闽江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等各类各级的名号多达几十个,这些名号除给予重奖之外,并未对当选者的科研有实质性改变,只是多了个头衔而已。还有一些名号名实不符,或者说是不能显示真实当选者的真实情况,如肖传国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还担任了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然其主要科研成果“肖氏反射弧”,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汉芯事件”主角陈进也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江学者等一系列称号。由此可见,数字化管理很容易导致重形式而轻内涵,重政绩而轻实效。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教学科研规律相违背,去行政化就是要回归教育科研本身,遵循科研规律,排除外在干扰,实现学术自治。实现学术自治就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应在各个层面尊重每一个学者、尊重学术共同体,可设立学术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互不兼职,互不隶属,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共同治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自治,学术自治。

[1]周逸梅.浙大论文造假副教授被开除院士李连达不续聘[N].京华时报,2009-3-16.

[2]赵亚辉,任江华.两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70篇伪造论文曾获奖励[N].人民日报,2009-12-30.

[3]朱述古.汉芯事件不仅仅是陈进一个人的丑剧[N].中国青年报,2006-07-18.

[4]雷宇,叶铁桥,孙海华.西安交大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N].中国青年报,2009-7-24.

[5]唐春成.中国大学教授们苦乐不均 富开宝马穷骑飞鸽[N].中国青年报,2011-11-3.

[6]张宇.北师大教授:40岁时没有4000万别说是我的学生[N].天府早报,2011-4-6.

[7]占才强.九江学院“副院长杀院长”事件调查[N].南方都市报,2011-1-19.

[8]路琰.弑师案中的情与恨[J].环球人物,2008(22).

[9]刘杰,穆奕.北大教授指控高中情人敲诈30万[N].京华时报,2011-8-22.

[10]董健等.从“季广茂事件”看学界之病[N].中华读书报,2008-3-12.

[11]肖欢欢,武威.肖传国雇凶打方舟子疑犯因落选院士施报复[N].广州日报,2010-9-22.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圆我教师梦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