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13-04-09王艳春
王艳春
(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800)
水利普查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王艳春
(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800)
分析了在枣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水利部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并就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得出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投身到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为建设幸福新枣庄奋斗的结论。
水利普查;新型城镇化;应用建设
枣庄市委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略构想,并指出实现这一构想的主要途径,即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全市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幸福新枣庄,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水利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手段
1.1 强化水利规划指导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水的因素。要把《枣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枣庄市防洪规划》、《枣庄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水利部门要提前谋划,抓紧修订和完善已有规划,并做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的衔接,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水利部门的设想和打算,当好参谋助手,同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1.2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近年来,枣庄市紧紧抓住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旱能浇、涝能排的水网体系,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威胁,初步形成了具一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防洪安全体系。
1.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水利部门要按照省、市划定的“三条红线”指标,多措并举,严格管理水资源。一方面,坚持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水资源许可管理;另一方面,强化用水管理,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1.4 突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枣庄市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全市已经建立了台儿庄运河水利风景区等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荆河龙泉水利风景区等1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抓好水利风景区的管理与考核,做大做强水利风景旅游。在蟠龙河湿地、红荷湿地等湿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湿地保护和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合理布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切实加大水功能区管理,在《枣庄市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对主要水功能区进行确界立碑,并对140多个河道断面、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控,保护好水环境。
1.5 建设过硬的水利人才队伍
一是建设一支基层水利服务人才队伍。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二是建设一支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水利专业规划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全市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一批正高、副高专业技术岗位得到聘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三是建设一支水利干部队伍。在换届过程中,枣庄市各
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渐趋合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水利普查成果的应用
2.1 应用于规划修编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涵盖了社会涉水的方方面面,目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发布阶段,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必将为水利规划的修编及时提供第一手可靠翔实的资料。特别是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前城市规划的新布局,统筹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客水、南水北调水、中水等水资源,开源节流、优化配置、科学规划,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2 应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是基础。近年来,北京、武汉等城市基础设施在应对暴雨暴露出来的问题给水利部门敲响了警钟。为此,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全面摸清了水库、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将有效指导城市防洪体系建设。
2.3 应用于水资源管理
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包括典型城镇居民家庭用水调查、典型农村居民家庭用水调查、灌区用水调查、规模化养殖场用水调查、公共供水企业用水调查、工业企业用水调查、建筑业与第三产业调查以及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调查等8个方面,调查成果与经常性统计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汇总平衡,对于指导下一步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可以作为开展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
2.4 应用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从普查结果看,枣庄市乡镇水利管理单位比较健全,能基本适应当前水利工作的需要。这些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绝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资格,大部分名称为水利站,少量为农业服务中心或水利服务中心,全部为乡镇政府的下设机构。其人员构成情况、办公设施情况、经费保障情况,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保障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利于从更高层面设计改革方案,从而促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2.5 应用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目前,枣庄市辖区除市中区外,其余市(区)均纳入了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试点。国家每年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实施期限3年,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作为水利部门,要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灌区专项、地下水专项普查取得的成果,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经营集约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示范作用,整体推进区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完善全市农田灌溉水网体系。
2.6 应用于城乡水环境保护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城镇化”。普查成果显示,枣庄市的城镇污水处理普及率较高,排污口数量适中、设置合理,污水排放总量与用水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下一步,水利部门要结合普查取得的成果,开展排污口的管理,定期进行排污口的核查与监测,严格排污执法,切实保护城乡水生态环境。
3 存在的问题
1)水利投入不足。近年来,虽然中央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力度,但是泵站、水闸老化失修,河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灌区节水改造覆盖面还明显偏窄等,显示水利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基层水利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乡镇水利管理单位人员数量偏少,职能边界不清,兼职现象普遍,财力保障不足,缺乏水利专业性培训等,不利于乡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特别是当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已经进入尾声,即将转入移交管理的时期。
3)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不够彻底,已经实施改革的,还受地方财政困难影响,用于工程日常维护的经费明显不足。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滞后,跟不上当前形势发展。
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
4 结 语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摸清了枣庄市的水利家底,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超前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水利部门优势,积极投身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去,把枣庄建设成为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乐土。
(责任编辑崔春梅)
F299.27
B
1009-6159(2013)-08-0054-02
王艳春(1975—),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