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流失现状

2013-04-09徐文娟

淮海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徐文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特别是护理的需求呈递增趋势。目前我国护理人力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惠民措施的启动,刺激了医疗需求,医疗需求总量呈阶梯式递增趋势。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强化基础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的压力倍增。而护理现况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护理人员流失,而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就是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稳定,护理人员缺乏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现将护理人员因职业倦怠而流失的现状综述如下。

1 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

1.1 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工作的特殊性 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夜班及无节假日休息的特点。频繁的夜班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长期以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不足,特别是35岁以后,生理功能、免疫力、机体抗病能力等纷纷降低,从而容易引起感冒、心肌炎、肺炎、发烧[1]、消化道[2]等疾病。无节假日休息,使得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的护士精神紧绷,且没有时间陪同家人。

1.1.2 护士的多功能角色 护士多为女性,不仅要承担护士的角色,还要为人妻,为人母,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处理好家务。单纯从工作的角度讲,护理人员不紧要完成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精力,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医院目前仍有大量非护理岗位工作由护士承担,除了要完成执行医嘱、发药、打针等工作还要催款、医嘱录入、药品物品的领取等。临床护理人员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连续的站立、弯腰、急走、搬重物等容易出现腰酸、腰痛[3]。这些不仅造成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而且极易降低护士对专业的自信度和满意度,影响了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国外有研究发现[4],50%的护士存在长期的工作家庭冲突,至少每周1次,41%的护士存在间断性的工作家庭冲突,至少每月1~3次。李九群等[5]研究表明,护士在工作与家庭上的总体冲突大于其他职业女性。有护士提出,离开护理工作岗位是因为发现工作要求与令人满意的家庭生活不相容。工作家庭冲突俨然已经成为护士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1.3 特殊群体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进入临床工作后,独生子女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较低,应急性生活事件对独生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比非独生子女要大[6]。独生子女护士从小就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对别人缺乏一定的理解、爱心、同情心以及社会经验,遇事情绪波动比较大。

1.1.4 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卫生部护理处郭燕红处长指出,目前我国能达到“1:0.4”配备标准的医院只有10%左右,面对病人护理需求的日益增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势必使护士工作辛苦,工作风险剧增,身心疲惫,职业不满意,这是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最大原因[7]。一线护士不断地向非临床科室流失,特别一些年资高的或有特殊原因的护士,寻找各种理由要求退居“二线”,向门诊、行政后勤部门等非临床科室分流,减少了一线护士数量[8]。在后续补充一线护士后又需要时间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能力。

1.1.5 护理工作范畴扩大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护理工作范畴扩大,全社会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护理,除正常的治疗、专业的护理外,还要为患者擦身、洗脚、剪指甲等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从病房护理方面来看,优质护理病房的护士压力没有减轻,反而有上升趋势[9]。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让护士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之其他因素继而产生心理压力,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1.2 个人价值未被实现 体现在精神和物质2个方面:

1.2.1 精神层面 每个护士都有一个纯洁的白衣天使的梦,都希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怀着无限期望。可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认为护士只不过是医嘱的执行者、医生的助手,而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打针、发药、铺床、叠被、洗头、洗脸等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2 物质层面 在一线护理人员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合同制护士,合同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不同酬,他们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经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人们只有在物质和安全上得到基本保障后,才会考虑更进一步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研究认为[10],薪酬低是护士产生离职意愿的首要原因。

1.3 工作环境不良 有以下两个方面:

1.3.1 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高强度的工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力的一个是精神的,如果只是体力上的工作量大也容易解决。但是很多原因使得护士的精神必须处于紧张状态。护理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严肃、严谨,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各项操作规程,随着医疗责任举证倒置,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宣传片面,使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出现信任危机[11],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及工作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1.3.2 潜在感染疾病的危险 医院病房面对的是病人,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和核放射的威胁、拥挤的空间、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以及随时都要面临急症抢救、生离死别等,这些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在工作中接触肝炎、艾滋病等潜在传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护理人员在注射、输液、输血、配药、拨针、清洗器械、整理用物及清理废物时,由于频繁的接触医疗锐器,发生锐器伤及针刺伤的危险性较大,若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有可能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是护士感染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12]。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13],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频繁的接触放射线、消毒剂、化疗药物等,都不可避免的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加之长期做护理工作,各种职业病也会产生,如: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疼、胃病、下肢静脉曲张、足跟疼等。

2 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的对策

2.1 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 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积极性 2011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加大对临床一线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在工资上,医院要加大投入,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一线护士福利待遇,设立激励机制,采取多劳多得的理念,薪酬与付出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整,真正体现收入与工作的质量挂钩。另外非在编护士的待遇也影响到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医院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完善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各级领导要像对待在编职工一样对待非在编职工。在发展前途上,提高护理专业高级职称比例,为护士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平台,可培训、进修等,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另外,非在编护士应与在编护士一样享受年度职工考核、参加评选优秀员工和优秀护士等活动[14],医院要为其提供同等的学习、晋升机会。在身心发展上,医院应关心护理人员身心健康[15],改变以往提倡的利用下班时间加班工作、学习业务或政治的方法,要限制护士加班加点,以减轻疲劳,护士应采用顺向排班,不随意变动。医院应为夜班护士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争取家庭的支持,护士必须依赖家庭的支持与理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2.1.2 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16]必须提高全体护士的认识,追求和谐。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强调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尊重个人的想法,重视人的因素,关爱护士姐妹,关注护士们的压力状况,及时给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力配合,实行弹性排班。多关心中老年护士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切实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青年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创造条件,充分满足护士的求知欲望。想尽办法预防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增加护士编制,提高护理人员绝对数量,达到或接近床位护士比例1:0.4。根据床位数、工作量、重病人数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强度,科学地安排班次,根据科室情况随时调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作好二线保障。护理部对护理人员实行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职责与护理人员学历、能力相对应,调整年龄结构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按需排班、弹性排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利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减低人员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2.3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2.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新进院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有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从而自觉地为此努力奋斗工作。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护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自己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2.3.2 深化服务理念 深化取得患者信任的理念[5],护理工作要顺利开展,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信任是双方交往的基础。护理工作中以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术及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关系融洽,护士就会增加对工作的成就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消除自卑心理,多与各行各业人员交流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进社会交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心理,学会发泄、放松等方法,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善于调整心态。

2.4 优化工作环境 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普遍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医院应加大对医务人员对于职业危害性教育,使正确认识职业危险因素,提高防护意识。在治疗护理操作中,凡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无论患者是否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都应遵守防护措施,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罩,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臭氧消毒及紫外线照射时避免直接进入消毒区。配制化疗药物时要戴手套、口罩,尽量避免有放射线的区域,必要时可穿防护服[10]。

2.5 加强护士素质培训

2.5.1 做好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刚参加工作的护士进行医院规章制度、临床常见应急处理预案、基本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法律法规等集中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护士的职业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护士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多途径提高学历教育。

2.5.2 培养疏解压力的能力 能客观地评价自我,明确自身价值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自尊、自爱、自强,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尽力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能够正确认识压力源,正确认识自己,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压力,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拓宽自己知识领域,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自己评价事物的能力,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变自如,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3 小结

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和环境的急剧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更需要一批富有耐心、爱心,有专业技术的护理人员来担任照顾人类健康的任务。护理现状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护理人员流失,本文试图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激励,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人员以及即将从事护理行业的护校毕业生流失,使护士能因选择这一职业而无怨无悔,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努力付出。

[1]史存玲,王艳梅.浅谈值夜班护士的身心保健[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3):237.

[2]姜晓芬.两种排班模式对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6):438.

[3]韩 超.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7,12(19):58.

[4]李克佳.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8(46):834.

[5]李九群.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7):2554.

[6]祝业琴.心理学干预对独生子女护士应付生活事件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2,16(8):465.

[7]林兰香.护士流失对护理管理和带教的启示[J].中外医疗,2011,1(7):132.

[8]龙英华,刘银艳.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293.

[9]吴郁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对护理工作压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57.

[10]杨美玲.在职护士离职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8):1667.

[11]张 颖.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12]黄维梅,罗 焰,罗克芳.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调适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81.

[13]胡富荣,刘春香,胡淑华.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10):801.

[14]李建英,徐 琨,邢跃生.我院落实非在编护士聘用后待遇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82.

[15]韩黎萍,江黎霞,陈诗祺.睡眠障碍对临床护士身体健康及护理质量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0,6:136-138.

[16]张丽霞.浅谈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7):267.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