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瘀血性腹痛的临床分析
2013-04-09史亮亮付正英
史亮亮 付正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300193)
产后腹痛是产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其中因瘀血引起的又称为“儿枕痛”,一般以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减少、涩滞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以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瘀血性腹痛30例,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1年—2012年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共30例,均为明确诊断病例,年龄在21~30岁。其中顺产患者25例,剖宫产患者5例。B超提示:7例患者有少量胎盘组织残留,23例患者无胎盘组织残留。
1.2 治疗方法
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炮姜,桃仁,益母草,炙甘草。随证加减:瘀滞较重,血块较多,块下痛减者加三七粉、五灵脂、炒蒲黄化瘀止痛;若小腹冷痛者加乌药、吴茱萸、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者加延胡索、郁金、柴胡疏肝理气止痛;伴有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伴有腹痛下坠、气短乏力、神疲食少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天为1疗程。
1.3 治疗效果
显效(服药后腹痛、血块消失、B超提示无胎盘组织残留,恶露转为正常者)28例,无效(经治疗后诸证无好转,血块及出血量继续增多而转为手术者)2例,总有效率93.3%。
1.4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26岁,农民,自述产后3天时,因与家人生气,晚上又摄食不慎,以致气滞血瘀,第5日感小腹胀痛,拒按,恶露减少、涩滞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胃脘胀痛拒按,嗳气、矢气则痛减,舌质紫黯,脉弦涩。症属气滞血瘀,瘀滞子宫。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拟生化汤加减。方药组成:制香附6g,延胡索6g,当归9g,川芎6g,炒蒲黄9g,五灵脂9g,桃仁6g,炮姜3g,焦山楂9g,砂仁6g,甘草3g。3剂后复诊,腹部疼痛减轻,血块减少,恶露通畅,略感腰膝酸软。治拟补肾养血,活血化瘀。方药组成:熟地9g,川牛膝6g,桑寄生9g,当归9g,川芎6g,制香附6g,杜仲9g,续断9g,甘草3g。3剂后腹痛、血块消失,恶露转为正常。
2 讨论
本病发生皆与产后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肝气不舒、寒邪凝滞使邪气客于胞宫,导致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然而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多以补虚化瘀为主。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淤血腹痛,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兼顾产后多虚多瘀为君;川芎活血行气,桃仁,益母草活血祛瘀,炮姜入于血分,温经散寒止痛;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重在化瘀生新,是瘀血去,新血生,则诸证自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的作用,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桃仁有抗凝及较弱的溶血作用;益母草能改善微循环,对血栓形成的各阶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方随证加减灵活运用温经散寒、疏肝理气及补肾养血等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