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脏神经官能症谈治未病
2013-04-09倪珊
倪 珊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治未病,就是治在疾病未发生之时、未加重之时、未演变之时、未复发之时,未后遗之时,提前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复发、后遗。其含义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无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医学思想对现代医学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1]。伴着现代新的健康观念,“治未病”更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将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医学领域。未病并不是无病,是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的前病状态。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一般无器质性疾病[2-3],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笔者在临床防治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注重贯彻“治未病”思想,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1 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探析
“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动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内经》的这些阐述明确提出了治未病思想,成为了中医防病治病的指导原则。同时,书中还提出了“治未病”的许多具体方法,如顺应四时养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小金丹方,开创了药物预防疾病的先例。
汉•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了实脾可防治肝病的理论。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葛洪强调气功摄生,均为增强体质以防疾病。唐•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其中蕴涵着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观点。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提出应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于临床医疗实践,书中人参补气汤是治疗中风时御外人之风的未雨绸缪之计;强调在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治温热病“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控制疾病发展的积极方法;并充分体现在护阴保津的治疗原则。
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历经五千年的医疗临床实践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展示了中医学的科学性和超前性。
2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治未病”中的具体应用
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强烈、长期的精神刺激,或因所愿不遂,使情志不舒,肝郁乘脾,耗伤心气营血,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致。可见,情志失调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认为因情志异常,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心脉闭阻所致,其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胆密切相关。
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按照“治未病”思想给予饮食、情志、劳逸等方面的综合调理与健康教育,预防其发病或疾病复发。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四时养生”理论,指导患者避寒暑、太情志、慎起居、扶正气。情志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气血和调。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愉悦,安闲清静,防止过激情绪,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旧的。同时,中医注重食疗,认为“药食同源”。《黄帝内经》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合理搭配即“气味合而服之”有利于改善体质或辅助药物治疗疾病,可选用有百合地黄鸡子黄汤、参芪鸡汤等[4]。中医的针灸治疗,也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的疗效,李永等[5]采用针灸疗法(取穴∶内关、神门、气海、足三里等)与心理疗法相结合方法治疗62例,总有效率达100%。王力钧[6]应用针刺(取穴∶内关、心俞、郄门等)治疗32例,治愈26例,好转5例。
3 小结
心脏神经官能症作为一个功能性心脏病,以前不曾被学者们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这一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对自身的健康水平也越来越重视。虽然目前治疗对大部分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是有效的,但治疗方法和药物有限,仍有一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不见好转,或好转不明显。这一现状将促使寻找更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使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治未病”是一项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患者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医生则需要不断提高诊疗技能,在疾病的萌芽状态早期发现,结合辨证论治,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吉良晨.治未病-中医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J].环球中医药,2008,l(2)∶7-8.
[2] Beasley CMTollefson CD,Tran pv.et al.The efficacy of olanzapine∶the summany of global,multicentral clinical trials[J]. clinpsychiatry 1997∶58(10)∶7.
[3] Clarles B.Nemeroff MD.Dosing th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olanzapion[J].Jclin psychiatry,1997.58(10)∶45.
[4] 余锋.陈镜合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介绍[J].陕西中医,2009,30(6):706.
[5] 李永,黄秀.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39-40.
[6] 王力钧.针刺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2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 ,1995,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