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因病机探讨
2013-04-09王小亮
王小亮
(泰安市中医医院·271000)
癫痫为神经系统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病因,为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目前,全世界共有5000万癫痫患者,中国大约有900万,而且我国每年新增癫痫病人约40余万,其中约8万患者为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随着癫痫患者例数的不断增加,加之抗癫痫药用药期长,副作用大,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而使病情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癫痫疗效稳定,而且古代医家和近代医家在癫痫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病因病机概括如下:
1 历代中医对癫痫的认识
1.1 秦汉时期
距今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在《素问•奇病论》中云:“人生而有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指出癫疾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
1.2 隋唐时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患,注意到本病有“瘥后复发”的情况。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痫候》强调“小儿所以少病痫者,其母怀娠,时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故也。若侍御多,血气微,胎养弱,则儿软脆易伤,故多病痫。”指出了孕期受累是小儿癫痫发病重要原因。
唐•孙思邈《干金要方》,首次提出了癫痫的病名,归纳20余条症候。在《备急千金药方•少小婴孺方•惊痫》云:“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指出正气亏虚是其发病重要因素。
1.3 宋金元时期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癫痫病,皆由惊动,……逆于脏气。”《太平圣惠方•治小儿一切诸方》云“夫小儿食痫者,由脏腑壅滞,内有积热,因其哺乳过度,气血不调之所致也。此皆乳母食饮无恒,恚怒不节,烦毒之气在于胸中,便即乳儿,致使结滞不消,邪热蕴积,肠胃痞塞,不得宣通,则令壮热多惊,四肢抽掣,故发痫也。”说明乳食失宜,可使脾胃痞塞不得宣通,久则化热灼津为痰,上扰神明致痫。
金元时代,朱丹溪强调“痰”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认为:“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而成。
1.4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对癫痫发病原因探究更为细致。明•万全《幼科发挥》云:“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伤志。小儿神志怯弱,有所惊恐,则神志失守而成痫矣。”“惊后其气不散,郁而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如此而发搐者,陈氏所谓气逆而作,搐而发惊者是也。”说明小儿突然受到惊吓,则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易致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不化,遇逢诱因,则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闭脑窍,从而癫痫发作。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云“癫痫之症,多因气虚有痰,一时如暴风疾雨,猝然而倒,口吐白沫,作牛马叫声,种种不同。”说明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可生痰阻络引起癫痫。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癫狂痫总论篇》所云“痫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清•张璐《张氏医通》日“疾疾即久,动辙生疑,面色瘦黄,或时吐痫,默默欲眠,此虫疾为患。”
总之,历代医论从先天禀赋、孕期受邪、饮食失宜、惊风成痫、痰阻窍道、瘀血内阻和虫积为患等方面对于癫痫病因病机的阐述,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癫痫奠定了基础。
2 现代中医对癫痫的认识进展
现代医家大多认为癫痫发病因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太过,或患其他病之后,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尤其与痰邪关系密切。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关键所在。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但主要责之于心肝。癫痫病的病性比较复杂,但多为虚实兼杂之证,虚多为气虚、阴虚,实多为惊、风、痰、热、瘀。但因癫痫病因的复杂,症状的多变以及治疗的棘手,具体认识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2.1 痰邪作祟
张晶等[1]强调“痰”在癫痫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视“痰邪逆上”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痰浊蒙蔽脑窍,导致脑主神明的功能失调,出现神志异常。
2.2 肝风致痫
王宏伟[2]认为其病机为肝风内动,痰随风动,风痰上扰,心神被蒙;肝火素旺,火动生风或煎熬津液,结而为痰,风动痰升,阻塞心窍;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致瘀血阻脑;痫证发作日久,耗伤肝肾精血,脑失所养,虚风内动。因而治肝是痫证治疗的关键。罗来培[3]认为肝火亢盛,肝气横逆,风阳上涌,发为抽风,抽风是癫痫发作时的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熄风止痉当为治疗癫痫第一要义。雷莉莉认为[4]小儿肝常有余,易疏泄失常,木乘脾土,感邪或情志不遂则易引动肝风,风痰上逆,横窜经络,阴阳不相顺接,清阳蒙蔽而发作。
2.3 脾病致痫
陈鲁[5]等 认为小儿癫痫病机多责之于脾,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尚不知自节,极易损伤脾胃,则聚湿蕴痰,酿成癫痫发病的内因,脾虚痰伏乃是小儿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郭亚雄[6]认为近年来,小儿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喜食肥甘厚味,夏季多食生冷,久之脾阳大伤,助湿生痰。治疗重点在于健脾气,化痰浊。脾旺则痰不生,土旺培木则肝柔而风不作。
2.4 瘀血致痫
李振光等[7]认为瘀贯穿痫病顽疾病程始终,从“久病多瘀,瘀久化热”、“久病血伤入络”、“久病多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四方面加以论述。段功奇[8]认为,跌扑撞击,或产伤窒息,或脑外伤等,均可损伤脑络,导致气血瘀滞,瘀久化热生痰,扰动神明,发为癫痫,提出了气血瘀滞是癫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观点。
2.5 气血失和
樊永平等[9]认为癫痫的产生与机体气血不和有关,血不和则肝失养,容易内动生风,或是肝阳上亢而生风,或是肝阴不足而生风。气不和则上逆化火、炼液成痰,易形成痰火相搏、蒙闭清窍。痰又可化热,热盛化火,火极生风,故气血失和,致风火痰相煽,产生癫痫。
2.6 三焦气化失常
付于,韩景献[10]认为,脑为人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为精髓、神明之府,三焦“气之所终始”,“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难经》),若三焦气化失司,三焦脏腑之作用便无以相辅相成,肺不纳天阳之气,脾不生水谷之气,肾不固先天之气,诸气乏源;又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浊等毒物,上扰清空,阻痹脑络以致痫。故治疗应通调三焦,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祛毒降浊,以达治疗癫痫之效。
2.7 本虚标实
孙守华[11]概括了癫痫病机主要有脑髓肾命不足(本虚)及气痰瘀作祟(标实)。刘星[12]概括了痫证的病位在脑,瘀血、痰浊、火热、内风等病理改变,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所致。即病性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其本,痰、瘀、火热、内风动越为其标,禀赋之殊为其内应,七情、饮食、劳逸过度为其诱因,风阳痰浊,蒙闭清窍,瘀滞脑络,神机被阻为其基本病理转归。周志忠等[13]认为小儿癫痫系脑络受损,“痰气上逆则头气乱,脉道阻塞,孔窍不通”。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复,则痰源难尽;久病及肾,肾精不足,脑海失充,脑络受损难于修复,故病缠绵难愈。并强调本病虚、痰、瘀互为因果,脾肾虚损是本,痰瘀为患是标,乃本虚标实之证。
2.8 阴阳失调
江文等[14]认为任何病证不管它的临床表现多么错综复杂,都可归属于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两大病理改变,癫痫也不例外,癫痫发作本质上是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而神经元异常放电又是神经元兴奋(阳)与抑制(阴)失去平衡所致。神经元阳盛阴衰时,即兴奋占优势,表现为部分癫痫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神经元阴盛阳衰时,即抑制占优势,表现为失神性癫痫发作。
2.9 正气亏虚
胡桂轩等[15]认为虚损可致癫痫,癫痫日久不愈,亦可引起气血耗散,肝肾亏损之虚证。由虚而病,因病致虚是造成经久不愈的原因。至于小儿癫痫,熊杰[16]等认为,大多由先天因素(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七情失调、脑外伤、饮食不节或患他病之后,使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
2.9 郁火致痫
陈建民[17]论证了郁火和痫证的内在关系,提出“郁火与痰互结而痫证生”的观点:五志过板或劳倦过度可致“郁火”,郁火易煎熬津液生痰,痰又复与火邪郁结,痰火上蒙心窍而发为癫痫。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关于“紧张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癫痫是相符的。洪庆祥[18]对44例脑梗塞后继发癫痫的病例治疗后认为,癫痫的发生与人体免疫、情绪存在密切关系,情绪波动或免疫力下降,可引起大脑癫痫样放电或临床发作
3 结语
总之,风为百病之由,痰为百病之根,虚为百病之终。癫痫病因不外“风、火、痰、瘀、惊、虚”六个方面,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临床由于癫痫的难愈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往诸多病理因素交错互见,痰随风动,火邪炼液成痰,凝津成瘀,风火痰瘀互结,阻蔽清窍,发为痫证;惊恐可扰乱气机;肝肾阴血亏虚,肝气逆乱,神不守舍均可致痫。
癫痫的特点符合中医“久病多瘀,怪病多痰”。所以运用豁痰熄风、活血化瘀、开窍醒神等治法能取得良效。
[1] 张晶,张洪斌.祛痰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3-74
[2] 王宏伟.从肝论治难治性癫痫34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9,31(4):17-18
[3] 罗来培.虫类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2(1):27—28
[4] 雷莉莉,马融.小儿癫痫病因病机溯源[J],陕西中医,2006,27(10)∶1244
[5] 陈鲁,曹海英.试论从脾论治小儿癫痫[J].陕西中医,2001,22(12):767-768
[6] 郭亚雄.止痫汤治疗癫痫140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81
[7] 李振光,王净净.从瘀治痫理论基础及机理的研究摄要[J].中医药学刊,2001,19(4):323-329.
[8] 段功奇.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痫198例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2):34
[9] 樊永平,曹静,吴宏赟.羚羊角胶囊治疗治疗癫痫中医临床症状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8,30(4):41-45
[10] 付于,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法治疗癫痫验案[J].光明中医,2010,8,25(8):1345-134
[11] 孙守华.癫痫病机证治探要[J].甘肃中医,1999,12(6):3
[12] 刘星,王欢.癫痫发作期本虚标实病机探讨[J].中医药研究,1999,15(6)∶8
[13] 周志忠,陈俊龙.健脾益肾祛痰通络治疗小儿癫痫举隅[J].四川中医,2001,19(1):50
[14] 江文,黄远桂.癫痫发病机制的中西医学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4):1-4
[15] 胡桂轩,汪超,姚诗清.归脾汤加减方治疗小儿癫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979—980
[16] 熊杰,张果忠,王维亚.小儿癫痫的的中医论治[J].武警医学,2002,13(1O):622
[17] 陈建民.郁火与痛证关系初探[J].时珍国医医药,1999,10(3):222
[18] 洪庆祥.标本兼施治疗脑梗塞后继发性癫痫[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