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2013-04-09马艳丽张艳青季明芳李庆莲宋钰卿辛宏亮
马艳丽, 张艳青, 季明芳, 李庆莲, 宋钰卿, 辛宏亮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钢分院, 河北 承德双滦区 067102)
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40例,其中16例并发胸腔积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晚期肺癌病例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8-89岁,平均年龄68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腺癌14例,鳞癌18例,小细胞癌8例;中心型肺癌26例,周围型肺癌14例;初治24例,复治16例;活动状态评分ECOG 2-3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骨髓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分期检查,初治病人予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IV期肺癌患者,胸部行增强CT检查,输入TPS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订购粒子,术前完善血液分析、生化全项、凝血试验、免疫五项、心电图等检查,签知情同意书。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患者可以持久的适宜穿刺体位,CT定位体表穿刺点并标记。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CT引导下逐渐进针,分别将18G穿刺针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穿刺至病灶最深处,针间距1cm,布针完成后,接国产植入器植入0.7mci125I粒子,边植入粒子边退针,每隔0.5-1.0 cm分别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如有粒子稀疏部位,再次定位,重新布针植入粒子,操作完成后,穿刺点处无菌敷料包扎固定,胸部CT扫描,以备验证计划及疗效评价。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3d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液气胸变化,如胸腔积液或积气增多,予胸腔穿刺置管术引流胸腔积液或积气。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2周,行全身化疗4周期,小细胞肺癌选择EP方案:VP16 80mg/m2d1 -5+DDP75mg/m2分 d1,2;鳞癌患者选择 GP 方案:GEM 1250mg/m2d1,8+DDP75mg/m2分 d1,2;腺癌患者选择:Alimta 500mg/m2d1+DDP75mg/m2分 d1,2方案;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胸腔积液变化,以后每2周期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根据国际标准判定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无变化(SD)肿瘤增大不足25%,减少不足50%;进展(PD)病变增大超过25%。
1.4 结果:本组术后随访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随访率为100%。术后15d即可见到肿瘤缩小,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CR+PR)90%(36/40),其中 CR12.5%(5/40),PR77.5%(31/40),SD 7.5%(3/40),PD 2.5%(1/40)。生存期:治疗后一年生存率为 67.5%(27/40),二年生存率 27.5%(11/40)。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气胸,多可自行吸收,16例予胸腔置管引流后消失,部分病人会有少量咳血,予止血等对症治疗恢复;1例脑血管后遗症患者进食呛咳,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术后3d出现发热,持续2周;1例术后3个月发生放射性肺炎,未见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月死于脑血管意外。
1.5 胸腔积液情况:本组40例患者,粒子植入术后部分患者会有少许肺内出血或少量胸腔积液或积气,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卧床休息3d即可正常活动。其中16例并发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置管术,引流胸水。胸水多为淡红色,其中2例为血胸。胸水送检常规、生化、胸水查CEA,其中渗出液14例,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2例,胸水中CEA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14例患者胸腔积液消失,2例胸腔积液减少,病灶不同程度缩小,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病灶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即达CR。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全组40例患者未见胸腔积液,其中2例患者肺内病灶达CR。
2 讨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在组织间持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和软X射线,γ射线通过直接电离作用使肿瘤的DNA单链或双链断裂,而软X射线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125I粒子仅有1.7cm的有效辐射半径,只在肿瘤局部持续照射,而周围正常的组织几乎不受影响[1]。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但肺癌的预后仍不尽人意,很多患者就诊时大多已经是晚期,已无手术指征、全身化疗为主要姑息治疗手段,很难达到完全缓解,1年生存率仅40%,CT引导下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报道的有效率在 83.92%[2],93.8%[3]左右 。对肺内病灶,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杀伤肿瘤,在肿瘤局部控制方面显示出了独特优势,为肺癌的治疗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粒子植入需通过多枚穿刺针经胸膜及肺组织刺入病灶,因此血气胸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本组资料显示:粒子植入术后部分患者并发胸腔积液,分析原因可能为:①胸膜炎症反应;②粒子治疗术中损伤小血管,导致肺内出血、肺泡及间质水肿渗出;③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后,肿瘤组织水肿、渗出、细胞坏死、凋亡;④肿瘤细胞分泌或释放蛋白因素等,导致胸腔积液产生。大量胸水需行胸腔置管引流,少量胸水则自行吸收。
本组40例患者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减少了长期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虽然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过治疗,短期内胸水均消失,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方法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俊杰,修典荣,冉维强,主编.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M].第2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柳立军,宋永彬,刘淑贞,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探讨[J].北京医学,2005,27(8):462-464.
[3]王俊杰,袁慧书,王皓,等.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2):119-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