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
2013-04-08王光军程宏宇於国军李春江
王光军 程宏宇 於国军 李春江
跟腱部位血供较差,外伤后易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跟腱外露,临床较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我科自2008年7月以来先后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患者跟腱外露,收到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7岁~55岁,平均19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7例,重物砸伤3例,灼伤2例。皮损范围为3 cm×2.5 cm~6 cm×5 cm,创面经清创后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
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设计:在胫骨内侧缘中上1/3交点至内踝与跟腱连线中点的连线,用多普勒血管探测仪探测内踝上穿支动脉,并以穿支血管为皮瓣基部向上设计皮瓣。以胫后动脉近端穿支为旋转轴心点,该点距创面近端距离为皮瓣蒂部长度,根据皮瓣形状及大小在小腿中下部内侧设计皮瓣3 cm×2.5 cm ~6 cm ×5 cm,较创面大 1 cm[1]。
1.2.2 皮瓣切取:切开皮瓣远端切口,在深筋膜下紧贴肌膜掀起皮瓣,切开前后缘及下缘皮瓣切口,游离并掀起皮瓣,切开蒂部皮肤,保留皮下蒂约1.5 cm,游离皮瓣蒂部,直至胫后动脉穿支点。
1.2.3 皮瓣转移:将皮瓣经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至跟腱部创面缝合固定,皮瓣下放置皮管引流,供瓣区一期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
2 结果
12例患者经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后皮瓣一期存活,无皮瓣坏死,随访6~30个月,皮瓣外观、色泽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耐磨性佳,效果满意。
3 讨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及其向内侧发出的皮动脉,皮动脉平均为2~7条,其中75%为2~4条。内踝上4 cm和6.5 cm两条皮动脉是这些血管网络中较为粗大的穿支,它们是胫后动脉在向下行走中发出,分布于小腿中下部皮肤,管径为(1.5±0.2)mm,有1~2伴行支静脉,静脉外径粗于动脉,回流入胫后静脉。据文献报道,胫后动脉直接皮穿支位于小腿远1/3处,蒂部较短,适于制备带蒂皮瓣[2,3]。皮穿支供养的皮肤面积最大可达19 cm×13 cm;从发出点到皮肤距离为(4.0±1.3)cm。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部位隐蔽,供区面积大,无功能损害。该皮瓣解剖关系较恒定,血管变异少,皮瓣分离容易,可有较长的血管蒂,该皮瓣厚薄适中,外形美观。作逆行岛状移植,主要适用于足跟、足底、足背、踝关节周围以及小腿下段深部组织缺损的即时修复或后期修复。
小腿内侧皮瓣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深浅两层肌肉的肌间隙内发出多支直接皮动脉,供养小腿内侧的皮肤,因此小腿内侧皮瓣的血供十分丰富,皮瓣的质地薄,可切取的面积大。根据小腿皮肤缺损的部位及面积,在小腿内侧设计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覆盖创面。切取小腿内侧皮瓣时要损伤胫后动脉,正常情况下对小腿及足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小,在创伤条件下,应根据小腿及足的血液循环情况慎重选择,如果创伤条件下,解剖胫后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胫后神经,并注意保护胫后动脉的直接皮动脉,以免造成足的部分功能障碍或致皮瓣坏死,该手术有一定难度,相对其他术式损伤较大。该皮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利用超声技术对胫后动脉的皮肤穿支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单一胫后动脉的皮肤穿支形成带血管蒂的皮瓣进行局部转移,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不牺牲胫后动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传统小腿内侧皮瓣的进一步精细化发展,手术创伤小,修复后皮瓣血供良好,但存在皮瓣可切取面积比传统小腿内侧皮瓣小,可供转移的血管蒂比小腿内侧皮瓣短,一般在10 cm左右,仅适用于局部小面积皮肤缺损。
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用超声多普勒探测皮瓣的血管情况,依据胫后动脉和皮动脉的表面投影标出皮瓣的切取范围;(2)皮瓣的切取在深筋膜下分离,注意将深筋膜与皮瓣边缘缝合数针,以防止皮肤与深筋膜分离而影响血供;(3)解剖至皮动脉穿深筋膜处时要特别小心,顺肌肉间隙向深面分离,防止损伤血管;而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和感觉神经,解剖较为恒定,容易分离切取,供瓣区可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疤痕较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1 Hung LK,Lao J,Ho PC.Free posterior tibial perforator flap:anatomy and a report of 6 cases.Microsurgery,1996,17:503-511.
2 Sananpanich K,Tu YK,Kraisarin J,etal.Reconstruction of limb soft-tissue defects:using pedicle perforator aps with preservation of major vessels,a report of 45 cases.Injury,2008,39:55-66.
3 Ozdemir R,Kocer U,Sahin B,etal.Examination of the skin perforators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on the leg and the ankle region and their clinical use.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1619-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