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04-08孙奇
孙 奇
人工种植牙又称人工种植义齿,是在二十世纪70 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牙科新技术[1],它的出现给缺牙患者带来了福音,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过去十多年来,该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修复各型牙列缺损,特别是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最佳手段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我院为58 例患者人工种植牙108 颗,其中男36 例,年龄20~58 岁,平均年龄为40 岁;女22 例,年龄18~50 岁,平均年龄为35 岁。
1.2 手术方法 术前均常规进行口腔全景体层摄影,测量种牙部位牙槽骨高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上颌牙行局部浸润麻醉,下颌牙行神经阻滞麻醉,切开局部黏骨膜,翻瓣,根据缺失牙间隙大小选择相应的先锋钻钻孔,包埋种植体,约3 月后做义齿修复。植骨者,约6 月后做义齿修复。人工种植牙治疗过程通常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中,待种植体和牙槽骨结合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手术和修复。一般从种植体植入到装上烤瓷牙需要4~6 个月的时间。
2 结果
临床随访时间为6 个月~2 年。58 例患者108 颗人工种植牙中,种植体失败5 颗,失败率为4.6%,成功103 颗,成功率为95.4%。
3 讨论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种植成功率,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减小手术创伤。根据术前设计,术中规范、精细操作,加强冷却,减少对局部软硬组织的刺激,避免过度旋扭种植体。(2)修复体设计要合理。比如冠边缘设计不仅要保护龈上皮袖口,还要利于种植基台清洁,修复体咬面设计应与对颌牙的咬面能够均匀接触,不能有高点,避免种植体过早、过大负荷。活体组织具有适应性改建能力,因此在加载早期,适当减轻胎力,并嘱患者防止过度咬,可促进骨改建,在种植体周形成适应聆力的骨结构。尤其是采用螺丝固位者应注意形成被动就位,这是修复中的重点及难点之一,应做到在不加任何外力时,修复体就能均匀吻合于种植体的基台上,从其任何一端加力均不致使翘动。(3)注重口腔卫生,包括患者的日常维护和定期复查。术后4~6 个月种植体周骨吸收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有关。控制种植体颈周菌斑,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是保证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2]。国外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进行1 周3 次的口腔卫生护理以控制种植体周围牙龈炎症,结果非埋置型种植体在植入后第2~5 月基本上无牙槽骨丧失[3]。(4)术前应进行严格筛选,对于全身条件差的患者,如糖尿病、白血病患者及未满18 岁的未成年患者不宜种植。
总之,种植牙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牙列缺失患者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技术,合理的修复体设计,以及术后定期适当的维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取得较好的种植修复效果。
[1] 邢凤梅.68 颗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18.
[2] 刘怀勤,叶 蕾,高 宇,等.骨内种植体178 例临床应用研究及回顾[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498-1499.
[3] 张志勇,黄 伟,赖洪昌,等.Straumann 种植系统7 年临床回顾应用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