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浦江茶产业发展de思考

2013-04-08徐正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蒲江茶业茶文化

□徐正涛

蒲江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交通便利,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属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全县幅员面积5 8 3 k m2,总人口2 6.3万人,辖1 2个乡镇。蒲江茶叶生产基础条件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已发展为该县主导产业,产业基地建设欣欣向荣,辐射引领着周边县市茶业发展,已成为绿茶之乡。但是产业的发展走到今天,似乎表现出步履蹒跚,在全国茶产业的竞争能力还亟待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就提升蒲江茶产业体系建设谈一点思考。

一、蒲江茶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1.茶叶生产的生态条件 蒲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属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种性强,年均温1 6.4℃,年均无霜期3 3 5天,年均降雨量1 2 9 8 m m,年均日照数1 1 2 2小时。境内云雾多,空气湿润,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优于国家Ⅲ类水域标准,森林覆盖率达4 9.5%,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县境内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铅、铜重金属含量低,矿物质营养丰富,土壤理化性质极好,肥力较高,腐殖质层平均厚度达1 5 c m,p H值平均为5.5~6.5,生物活性较高,诸多优势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2.茶业发展的文化底蕴 蒲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已有1 0 0 0多年历史,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蒲江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还制成火番饼,远销西番(藏族地区)、党项(羌族地区)等地区。境内保存有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石梯上深凹的痕迹,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贩运茶叶的繁忙景象。

二、蒲江茶业发展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现按照“三业并举、三化互动”的思路,大力发展茶产业。

1.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 0万亩,年产茶量1.2万吨。已确立川西6 0万亩茶叶基地的核心地位。通过政府主导和企业运作,近年来蒲江已取得“国家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国采茶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乡”荣誉称号,“蒲江雀舌”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茶业发展采取产业化经营,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 2家,茶叶行业协会2个,制定了茶叶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企业+专合组织+茶农的发展模式,主要采取企业和成佳镇综合性茶叶市场以及打造集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雀舌长廊”对外展示窗口,促进一三产业联动发展等宣传营销方式,为茶业提升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2.存在的不足 从茶业发展已取得的成绩来看,软硬件设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在品质提升、开发工艺、宣传营销等方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需要一个提升和飞跃。

三、对策思考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如果茶业不上升为文化艺术,就不能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那它就仅仅是一饮料而已,其“生命力”极其有限。因此,我们要通过挖掘和赋予茶叶这个“载体”以文化,并通过渲染和传播独特的文化艺术来促进我们的茶产业的发展。而我们的茶叶这个载体具备的素质高低、历史文化底蕴和市场营销手段,又决定着茶文化艺术的感染力,为此,抓好生产和营销在茶叶体系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推进品质保障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这就为我们茶业发展要想成为“后起之秀”导出了要走产业高端的思路,对我们茶叶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走在了前面,谁发展得更好,谁就抢占了先机。我县宜茶区域光、温、水、土等基础条件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 9.5%,境内云雾多,空气湿润,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产环境好。但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县的茶叶绿色食品级基地面积3 1 5 3 2亩,有机食品级基地面积1 0 5 1 4亩,所占比例较低。为此,一是农业部门要坚持以生态化的思维,按照绿色、有机和出口国标准要求抓生产。通过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茶园种植绿肥;健全茶树病虫害测报网络,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严厉查处销售、使用违禁农药和叶面肥、催芽素等行为;严禁毁林种茶,因地制宜退茶还林,加快推进绿色茶叶生产基地和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二是政府要加强扶持,积极创建行业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发展建设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产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建设先进精加工生产线,搞好行业人才培训和储备;提高“茶业就业培训工程”实效;推行茶叶职业资格和技能认证;加快茶叶检测机构建设,加大检测力度等,推进茶叶品质向高标准进军,为产业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制茶工艺建设 政府要引导茶业界提高品牌意识,从抢占茶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茶企业的集团化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和扶持茶企业提高加工研发能力,可在提升春茶开发的同时,依托“蒲江雀舌”品牌,多元化开发夏、秋茶。在茶学体系中茶的史学、茶文化社会学、饮茶民俗学、茶的美学都是企业在制茶工艺中应重点思考的。企业要与社会调查策划机构紧密合作,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充分做好市场分析,以销定产,有的放矢,做好市场定位。比如可围绕茶叶食品饮料以及茶叶药用、保健功能等科目,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技术,有选择地开发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生物科技产品,发展袋泡茶、速溶茶、茶水饮料;还可针对青年消费群体以爱情为主题,开发“玫瑰花茶”等“蒲江雀舌”的系列茶,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茶产业经济效益。

3.提升茶业文化,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包含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茶文化带动茶产业发展,必然将成为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做好茶文化这篇文章,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职业教育和文化、旅游部门要广开思路,千方百计做足“文章”。

(1)加强茶艺人才培训和储备 在茶的教学教育、茶艺培训、茶馆发展上政府要政策倾斜。现在的茶学教育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注重茶叶栽培,而要注重茶叶销售、茶文化等方面,职业教育要走现代化路子,也就是就业教育。据调查资料显示,关于茶专业方面的人才缺口量,仅在茶艺师这一项的人才需求上,目前全国缺口约6 0万人左右。在职业教育上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选修茶叶课程,让茶艺、茶文化推广开来。

(2)加强茶艺馆推介体系建设 茶馆作为茶文化最好的传播平台,要有科学、标准化的管理。在这一点上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引导和扶持,眼光和思路不要仅局限于当地,在条件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可免费送蒲江绿茶给连锁店,要把蒲江绿茶的连锁店开遍全国,甚至走出国门,真正起到推介蒲江绿茶之效。

(3)无论从生理需求或是精神满足,感官享受或是休闲娱乐,茶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在文化艺术浓厚的博览会或推介会上或全国的大型公园旁建我们的茶文化休闲茶苑,只有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识茶、展茶的环境下,再融入品茶,就能让市民全面地融入到茶文化的氛围里面,从而发挥良好的推介作用。

(4)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把文化融入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方式 从国内现在情况看,蒲江的茶品牌不如福建安溪铁观音那么响亮,茶产品宣传不如云南普洱茶那么有声势,茶叶销售市场不如广州、济南那么繁华,可见差距之大。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传媒手段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由此,为进一步提升蒲江茶品牌效应,应结合茶文化建好高效基地,将茶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茶文化旅游,形成全产业链开发+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主题园区。一方面我们的基地建设要在“生态”上做足文章,要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的布局,增加森林覆盖。比如在基地中建设一定的湿地,配合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形成一种“山间云雾缭绕,其间闲云野鹤”的美妙景象,让游客触及灵魂,不用说此时的蒲江茶品质就已在其脑海中打下深深烙印。同时我们的文化、旅游部门通过广泛收集流失在民间的一些有价值的茶文化传说、历史典故和历史遗迹,通过挖掘、考证和整理,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特色,寻找一个蒲江茶文化的结合点。必要时应大手笔,聘请社会有名传媒策划企业,将我们的茶文化历史,如“茶马古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将“蒲江雀舌”入贡等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基地搞大型文艺活动,打造茶文化创意,把民族民间文化、茶叶历史融入到茶叶里去。茶叶有故事才能使茶叶有特性,以茶为载体让人们去了解茶历史、茶文化,从而记住蒲江茶。

猜你喜欢

蒲江茶业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自家农场一年销售2000 万 还把蒲江丑柑卖到北美 他是怎么做到的
贵州茶业大事记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