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3-04-08向承勇林邦民
□向承勇 杨 鹏 林邦民
南充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农业大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7℃左右,霜雪少,年日照时数1 2 0 0~1 5 0 0小时,年降雨量1 1 0 0 m m,水资源总量达4 0 0多亿立方米,温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市发展蔬菜生产的独特优势。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化蔬菜产业。但在产业发展中也面临很多挑战,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和参阅相关文献,提出了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一、南充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专业蔬菜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2 0 1 1年底,我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 9 0多万亩,全年蔬菜出产2 9 5万吨,年产值逾2 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 5%,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商品菜达到1 1 0万吨,年蔬菜加工能力超过2 0万吨。
2 0 1 0年8月,南充市成功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 0 1 2年,顺庆区、高坪区成功入选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目前已建成东观万亩现代蔬菜产业园、搬罾镇万亩蔬菜基地等8个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3万农户入园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 4万亩;到2 0 1 2年底,新建和改造城郊专业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 0万亩。
2.无公害蔬菜生产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从国内外引入的名优新特蔬菜品种近2 0 0个,商品蔬菜9 5%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年产无公害蔬菜约6 0万吨,基地绿色防控率达到1 0 0%,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 8%以上。目前已有2 4.5万亩蔬菜基地、3 2个鲜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3 5 0 0亩、6 0多个鲜菜品种通过了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2 0 1 1年1 1月,南充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能力的审查,成为我市首家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无公害蔬菜、水果认证。
3.蔬菜产销概况 我市蔬菜生产和供应总体平衡,随着蔬菜栽培设施的大面积推广,错季节蔬菜供应明显增长,但在生产淡季对外地菜的依赖性仍很强。2 0 1 1年,除春节期间外,我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0 1~4.4 6元/k g,同比处于历史高位。
5~8月、1 0月至翌年1月为我市蔬菜生产旺季,除自给外还能部分外销;3~4月和8~9月为蔬菜生产的淡季,通过川北蔬菜批发市场进入我市的外地蔬菜,约占每天批发量的5 0%~7 0%。外地蔬菜多来自重庆、攀枝花、甘肃、云南、山东等地。
我市蔬菜流通渠道由专业户和基地主要通过超市、各级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菜店销售;小户菜农仍然以居民区农贸市场直接销售为主要途径。蔬菜批发主要以销地批发市场为主,零售以农贸市场所占比例最高,个人消费者仍然是主要是消费团体,加工企业和外销的比例低、数量少。
二、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土壤状况对蔬菜生产的限制 我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冬季光照严重不足,灾害性天气频繁,雨季集中,持续时间长,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很大。地貌以丘陵为主,坡地多,平地少,菜地分散程度高,不利于土地平整和机械化耕作。嘉陵江沿岸一级阶地地势平坦,土壤状况好、肥力高,但因采砂开发和洪讯的影响,发展成专业菜地的面积比例偏小。其余蔬菜种植区表土的母土多为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粘性重,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薄,坡地多,水土流失和土质退化严重。同时分散程度高,土质状况复杂,改良难度大。
2.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农技推广体系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中央,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保养维护不力。近年来,我市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菜地仍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特别是小户菜农生产用水问题突出,抗灾减灾能力弱。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管理混乱,已逐渐新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
3.生产效率低,种菜风险高收入低,菜农积极性差,劳动力资源短缺
我市蔬菜生产仍以露地栽培为主,良种率低,技术陈旧,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蔬菜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产量不稳定,加上农资价格变动大,销售难,导致菜农的种菜热情不高。
近1 0多年来,由于我市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效率低、收益低,农民大量外出和进城务工,从事蔬菜生产的农业人员锐减,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4.农业高科技园区起步不久,很多方面尚需完善 目前,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硬件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园区的建设和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目前对蔬菜产业的支持以一次性投入和短期投入为主,主要用于硬件建设,在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投入有限;第二,现有补贴政策通常是按设施建设费用、播种面积发放补贴,部分地方出现了重建轻管,重播轻产的现象;第三,部分大棚设计存在缺陷,温湿度调控能力弱,易受道路扬尘影响;第四,技术支撑力度不够,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有待加强,明星品种数量少、产量小;第五,优质劳动力短缺。
5.商品蔬菜生产种植主体构成不合理,从业农民收入低 目前,我市从事规模以上专业蔬菜生产的主要是农业企业、业主和传统蔬菜种植大户,但总数小,散户的数量占绝对多数,但技术水平低、市场话语权小。受雇于农业企业和业主的农民收入低,积极性差。虽然我市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资金短缺、技术支持不够、种植专业化程度低、部分农产品销路不畅、农民出资比例低、分配利润少等问题。
6.蔬菜生产供应产业链不健全,附加值低,销路不畅 当前,蔬菜生产供应产业链的价值构成已发生较大变化,在蔬菜产销的各个环节中,种植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大部分蔬菜田间收购价只占到零售价格的2 0%~3 5%,其中生产服务所占种植成本的比例高达6 0%~8 0%;采后环节约占到了零售价的6 5%~8 0%。采后环节中,物流约为5%~1 0%,批发环节约为5%~1 5%,零售环节约为3 0%~5 0%。
在鲜菜销售方面,大部分蔬菜为单品种供应,必须依托较大的批发市场进行二次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不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间环节过多,转运次数多,流通时间长,蔬菜损失率高,使蔬菜的生产、物流和销售成本不断上升,最终蔬菜价格高企,压缩的是农民的收益,买单的是城市消费者。盛夏季节,未经保鲜处理的叶菜类、茄果类蔬菜,批发商每天损失2 0%~5 0%,零售商每天损失1 0%左右。
总体看来,我市在产业链的上游除农机和化肥外,其他产业发展滞后,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不足,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销售环节过多,蔬菜加工比例低,销售渠道不通畅,这些都是我市蔬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对策
1.加大财政投入,规范资金监管,发展农业保险业 在蔬菜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蔬菜信息监测体系和高效的物流和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蔬菜保鲜和分级包装产业,推动蔬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快蔬菜新品种研发。
规范现代农业园区的资金监管,严格审核补贴申领单位和个人的信用记录、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申领补贴要进行业绩考核。对于有技术、有渠道、经营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用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适时鼓励农业保险业和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的发展,完善农业小额贷款制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养适宜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蔬菜产业要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根据技术人员、劳动力和资金条件,培养适宜规模的龙头企业,对农业企业的扶持要逐步从补贴过渡到提供技术支持、劳动力培训、建立信息平台、提供融资渠道等方式,培养和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产品,完善物流配送,提高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3.鼓励农户种植,充实发展主体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生产都是以农户经营为主,少数公司化的农场主要集中在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部门。政策上要鼓励专业生产合作社和专业种植户的发展,充实产业发展主体。蔬菜生产合作社应该规范化管理,明确服务职能,做好农资采购、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培养懂技术、懂市场、会管理、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
4.推进专业化生产,加强技术支持,加快蔬菜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
着力推进蔬菜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保证蔬菜的品质,提高商品性。同时加大土质改良和土地平整力度,推广和普及小型农机,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小型农机租赁业务,提高蔬菜产业生产力水平。
依托我市农科院和其他科研单位,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完善核心技术人员和农业工人技术培训体系,加快蔬菜新品种选育,探索适合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加快保护地栽培和现代大型智能化温室管理技术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转变思想、增强活力,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和利用效率。
5.加强质量监管,让农民放心种,让市民放心吃 蔬菜产业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第一,落实和强化农资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第二,加大对蔬菜种子、农药、化肥质量和蔬菜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等的抽检力度;第三,逐步强化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专业蔬菜基地出产的包装农产品必须有产地、最后施药时间、保质期、农药残留等信息的身份标识,未包装的产品也必须建档,记录生产日志和销售去向。
6.加快蔬菜产业链升级,健全市场体系,强化产销衔接 升级蔬菜产业链要逐步把焦点由蔬菜生产转到挖掘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利润,鼓励企业和个人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蔬菜种苗繁育、农资生产、包装物流、精深加工等行业,加大有机蔬菜生产和外销能力,适度发展观光农业,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升级。
完善市场和营销体系,对传统蔬菜流通市场进行软硬件改造,蔬菜集中产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因地制宜建设冷藏保鲜库,努力提高一二级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流通效率,整合农贸市场小商家,鼓励联合经营,提高效率。鼓励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物流配送和零售环节,培训和组织蔬菜经纪人,推动产地与销售终端对接。
四、展望
总体看来,我市的蔬菜生产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蔬菜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虽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但我市蔬菜种植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南充市庞大的蔬菜消费市场的支撑,蔬菜生产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