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

2013-04-0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土口苦心火

唐 军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0080)

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

唐 军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0080)

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治疗心下痞。

笔者用泻心汤治疗失眠、头昏、头痛、高血压、眩晕、口苦等常获良效,举例如下。

1 失眠案

田某,男,40岁,2010年5月18日初诊。2个月前因为工作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忧思焦虑而失眠,初为半夜易惊醒,逐渐入睡困难,严重时每日只睡眠2~3h,服镇静安眠西药可以入睡,但梦多,白天乏力,精神差,影响工作。神情怠倦,呵欠连天,夜间不能入睡,纳差,胸闷脘痞,口苦,头昏,小便黄,大便溏,脉濡弱,舌质淡苔白厚微黄。患有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高血脂等。辨为中土不运,水火不交,寒热错杂之证。方用法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黄芩12g,黄连6g,干姜12g,法半夏15g,人参15g,炙甘草15g,大枣12g,生姜15g,柴胡9g,枳壳9g,桔梗9g,茯神15g,木香12g,夜交藤30g,酸枣仁15g(炒,打粉冲服)。5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忌生冷油腻辛辣烟酒。服药后当晚即酣然入睡8h,连服5剂后痊愈,未再复发。

按:患者平素即脾胃虚弱,复因忧思、焦虑而肝气郁结、心火亢盛,木郁克土而土更虚,土虚而中土不运,斡旋失司而心火不降,心火不降,心肾不交而失眠。复因木郁土虚则清气不升,下焦生湿亦。胸闷脘痞正是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因此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失眠只是阴阳不交、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之一,如果误以心脾两虚而以归脾汤治疗,则心火不能降,单纯镇静安神恐难以起效,唯有抓住了其主要病机,治病求本,则阴阳相交、水火相通而失眠可愈。

2 口苦案

何某,女,25岁,未婚,2011年2月20日就诊。3年前开始口苦,晨起明显。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肝胆脾肾B超检查也无异常。服黄连水后可缓解,数日后又复发,服其他中西药无明显好转来诊。口苦、微干,纳可,眠差,无腹胀腹痛,无头昏头痛,余无异常,脉细弱,舌质淡苔薄黄。辨为中土阳虚,脾土不运,心火不降。用泻心汤加减。药用大黄12g,黄连6g,黄芩9g,人参15g,干姜15g,法半夏9g,炙甘草15g,大枣12g。3剂。人参、干姜、法半夏、炙甘草、大枣五味加水1000mL,煎取600mL,以沸腾的药汁泡大黄黄连黄芩3味,泡3~ 5min,取汁500mL,分3次口服,忌生冷。服药3剂后口苦消失。

按:患者口苦、眠差、舌苔薄黄,是有心火,所以服黄连水口苦可好转,但舌质淡、脉细弱,是中土阳虚,所以单用苦寒,火虽可暂去,却伤中阳,中土不运,心火不降,则口更苦。用人参、干姜、半夏、大枣、甘草温运中土,三黄泻心汤泡水泻心火,切合病机,故口苦消失。

3 头昏案

高某,男,56岁,2010年5月15日初诊。素体肥胖,患高血压10多年,平时服用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并无头昏症状。10多天前头昏,头重脚轻,偶欲吐,伴有胃脘部不适,在县人民医院检查TCD提示脑动脉供血不足,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窦炎,经服西药效果不好。纳食减少,睡眠差,梦多,大便溏,脉弦滑、重按无力,舌苔黄白相间而腻。辨为痰浊中阻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天麻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竹茹12g,黄连6g,枳实9g。服3剂后头昏略有好转,但胃脘部胀满不舒,伴嗳气,闻见大蒜味,余症同前。《伤寒论》157条:“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辨为痰浊阻滞中焦。用生姜泻心汤加减。生姜30g,干姜9g,半夏15g,黄芩12g,黄 连6g,党参30g ,炙甘草15g,大枣9g,葛根30g。服3剂后,头昏、胃痞消失,睡眠好转,原方去葛根再服3剂,诸症消。

按:患者因中土不运,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所致,其脉证符合痰阻中焦之候,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然效果不佳,后用生姜泻心汤而获效。由此想到症状各异,病机相同,故用泻心汤升清降浊、调理阴阳、沟通上下可获效。

R249.7

B

1004-2814(2013)06-481-01

2013-01-25

猜你喜欢

中土口苦心火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魔戒”再现,重返中土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佛教传入后中土冥界观演变研究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