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眩晕50例

2013-04-08许军峰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天柱补法泻法

许军峰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眩晕50例

许军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刺疗法;眩晕;中风后遗症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通常将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中风后眩晕属中枢性眩晕,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眩晕5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均发生在中风后,与后循环障碍及高血压有关。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5±9)岁;急性期10例,恢复期40例;脑梗死35例,脑出血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头维。高血压者加人迎、曲池、足三里、合谷、太冲;睡眠障碍者加百会、四神聪。常规消毒后,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手法1 min;水沟向鼻中隔下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施提插泻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在原穴下1寸处,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前臂及食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以患者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3次抽动为度;风池、天柱、完骨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 min。头维、百会、四神聪斜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0.5 min;人迎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 min,留针时应见针柄随动脉搏动;曲池、足三里进针1寸,施捻转补法各1 min;合谷、太冲进针0.5~1寸,施捻转泻法各1 min。留针20 min。每日治疗2次,21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弦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经治后,痊愈24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头晕多是由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肝肾阴虚所致。石学敏教授取风池、完骨、天柱穴治疗本病,经临床及实验证实疗效颇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中医学责之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景岳全书·眩运》:“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风池、完骨、天柱3穴合用,具有补益脑髓的作用,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测定,针刺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脑的灌注量;三阴交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内关、水沟起醒神开窍的作用,可“调其神,令气易行”;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潜阳、平肝、降逆;人迎穴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曲池、足三里可调理气血;合谷为治疗头痛、头晕之要穴,针刺对于改善各期高血压头晕症状以及对一、二期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卓有成效。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4.

2013-01-27

许军峰(1974 - ),女,副主任医师

1005-0957(2013)07-0593-01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7.593

猜你喜欢

天柱补法泻法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