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1例报告
2013-04-08陕西核工业215医院儿科咸阳712000
陕西核工业215医院儿科(咸阳712000)
赵奇萍朱航 刘雪梅
患男,12岁,以“持续低热近1月”主诉于2010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左右曾患咽喉痛及吞咽疼痛,并发高热,T39.5℃,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点“头孢曲松钠、病毒唑”等药物治疗后体温渐降至37.5~38℃,且出现心率快,120次/min左右,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按“病毒性心肌炎”给予果糖、肌苷等治疗后仍心率快,体温低热,故转入我院。病程中患儿汗多,无心悸、胸闷、气短,无腹痛、大便稀。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突眼,口唇红润,咽无充血。颈软,甲状腺不大,无吞咽疼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鸣。心率11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肝肾区均无叩击痛,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 规 WBC6.4×109/L,Hb122g/L,PC 231×1012/L,L0.324;异性淋巴细胞0;胸腹部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X线片未见异常;鼻窦瓦氏位摄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及T波无异常;尿便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核抗体(-);PPD试验(-);EBV-DNA(-);肝肾功正常;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CRP<8.0mg/L;血沉17mm/h;抗链球菌溶血素 O(-);类风湿因子(-);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入院后考虑患儿有潜在感染可能,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并监测体温,发现患儿呈典型午后低热,体温峰值37.8℃,不予任何处理于晚10时左右体温开始下降,夜间体温正常,期间患儿无不适。入院第14天患儿体温峰值以每3~5天下降0.1℃呈逐渐下降趋势,规律仍同前,且与应用抗生素无关(基本排除感染后已停用抗生素),但心率仍偏快,安静时可达115次/min。此时查甲状腺功能提示FT3、FT4均稍高,TSH正常,患儿无明显突眼、性格改变、大便稀溏等甲亢表现,查甲状腺131I吸碘率,结果明显降低,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结合患儿病史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口服强地松、心得安治疗后于2010年4月29日出院。门诊随访患儿于出院后第10天体温峰值降至37℃以下,心率80~115次/min,门诊随访45d,体温正常,心率70~90次/min,并无甲低表现。
讨 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Quervain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大部分观点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腮腺炎病史,患者血中可检出病毒抗体,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病毒感染后破坏甲状腺滤泡,释放出的胶体引起甲状腺组织内的异物样反应,在组织切片上可见到白细胞浸润和很多吞噬有胶体颗粒的巨细胞,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治疗上以解热镇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程2~3个月以上。本病临床可分为四期:急性炎症伴甲亢症状期;甲状腺功能短暂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一过性低下期;甲状腺滤泡修复期。由于各期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差异较大,故临床上易误诊为甲亢、甲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等。归结本例误诊原因:①亚甲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接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②辅助检查不完善,诊断过程中应进行甲状腺抗体的检测,目前主要两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炎时多为阳性,一般基层医院未开展上述两种抗体检查项目,则可以查甲状腺131I吸碘率协助诊断,尤其对甲亢和亚甲炎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③临床医生轻视全面查体和详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忽视甲状腺检查。实际上,大多数不典型病例经详细问诊,常能获取重要的临床信息。因此,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亚甲炎的可能:①发热伴上感症状,同时又有甲亢的表现,颈部肿痛而抗生素疗效差,且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有效;②甲亢症状出现前有发热,甲状腺局部疼痛者;③甲状腺短期内肿大,或伴有结节而局部疼痛明显者;④甲状腺触痛明显,而未闻及血管杂音;⑤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甲状腺炎时细胞抗体破坏,一方面释放出激素使血中FT3、FT4增高,另一方面细胞受损,丧失吸收131I的能力,吸131I率明显减低,表现为FT3、FT4水平与131I摄取率呈现分离曲线。
[1]巴 颖,周 炎,杜建玲,等.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手术35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542-543.
[2]蒋 琳,刘 超.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9);8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