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02例

2013-04-07费宝国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新乐050700

陕西中医 2013年7期
关键词:防己骨伤血府逐瘀汤

费宝国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新乐050700)

骨伤后期肿胀是骨折患者在自然愈合或手术愈合后,患肢会出现久久不消的肿胀,肿胀反复出现的现象,给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的预后。伤筋和骨折产生的后期肿胀长期不消在各个临床科室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对骨伤科出现的骨折后期肢体肿胀,通过中医辨证分析选择合适的消肿方,通过观察其临床效果,为能继承发扬中医传统理念,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将204例骨伤后期的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36例为Ⅰ类肿胀(能明显看到皮肤皮纹的肿胀)患者,98例为Ⅱ类肿胀(未见皮纹但较正常紧绷,同时皮肤温度较高无水泡的肿胀),70例为Ⅲ类(皮肤肿胀出现光亮,同时温度高的肿胀)患者。其中女124例,男80例,年龄15~78岁。上肢骨折为132例,下肢骨折72例。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7d为1 个疗程[1]。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方中黄芪、防己各15g,桃仁12g,白术、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柴胡3g,赤芍、枳壳、甘草各6g。若有不思饮食,纳呆,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者,可加茯苓、山药、党参各12g;若有咳嗽气喘,痰饮表现较明显的患者者,加半夏、茯苓、陈皮各12g;若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表现较重的患者,加炙附子、肉桂各12g。肿胀在上肢明显者,加羌活15g;肿胀在下肢较重者,加川牛膝12g[3]。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7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Ⅰ类,即是显效,其肿胀程度在3d内较之前缩减2mm;Ⅱ类,即是有效,肿胀在3~6d,与之前相比达到减少4mm~8mm;Ⅲ类,无效,肢体肿胀在6d之后与之前相比减少9mm 以上[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所得到的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处理后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结果P<0.05即定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比较意义。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 例,有效68 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到90.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52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达到64.7%。

讨 论 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淤血阻滞。骨伤后期机体处于正气亏虚的状态,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滞则血液不行,气虚则血滞而瘀。骨伤后期肢体的肿胀是虚实夹杂的表现,治疗以补气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利水消肿为原则。骨折后期肢体的肿胀是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在治疗的时候,进行脏腑的辨证,有目的的在基础方上加上补益调理相应脏腑气的药味,若脾气虚,有不欲饮食,纳呆,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者,加茯苓、山药、党参;若肺气不利者,有咳嗽气喘,有痰饮较明显者,则加半夏、茯苓、陈皮。在部位上,上部肿胀用针对上部的药味,下部肿胀用针对部位的药物。在上肢者,加羌活;在下肢者,加川牛膝。血府逐瘀汤[3]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之,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能活血行血以祛瘀;柴胡条达肝气,疏理肝气,使气血通畅;枳壳降气,疏理气机,与桔梗配伍一降一升,气行则血行,同时使得黄芪补气,补而不滞;牛膝引血下行,既去瘀血又补新血,清热凉血,使祛瘀不伤血;茯苓、猪苓性味甘淡平,加白术可健脾利水,顾护胃气;泽泻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活血化瘀、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用以达到治疗骨伤后期肿胀的目的。

[1] 伟 峰.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4-36.

[2] iangyang Zhao,Efficacy analysis of treating postfracture swelling by late bone swelling side[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1,3(20):46-47.

[3] 鲁贵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5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54.

猜你喜欢

防己骨伤血府逐瘀汤
防己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论《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应作术防己汤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