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风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指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2013-07-20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黄石435200
石 飞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黄石4352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又称类风湿,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主要选择本院于2010 年2 月至2012 年10月收治的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服活血祛风通络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 年2 月至2012 年10月收治的10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27~65岁,平均(43.7±7.7)岁,病程(4.9±3.4)年;治疗组5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28~64岁,平均(44.0±7.9)岁,病程(5.2±4.0)年。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来氟米特片,一次10mg,2次/d;洛索洛芬钠片,一次50mg,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风通络中药方剂(桂枝、红花、当归、独活、青风藤、威灵仙、大血藤、川芎、全蝎各10g,黄芪、伸筋草、姜黄、丹参、云苓、甘草各15g,蜈蚣两只),加水500mL,煎煮,每次服用200mL,2次/d。两组患者取90d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手中指指腹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峰值速度(EDV)、RI(血管阻力)、血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黏附率)等相关指标。
疗效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其中,将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等消失,症候积分情况减少≥95.0%,记为治愈;将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有显著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在70.0%~95.0%之间,记为显效;将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并且症候积分减少在30.0%~69.0%之间,记为有效;将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无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小于30.0%,记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治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相关指标如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峰值速度(EDV)、RI(血管阻力)、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黏附率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出现了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n PSV EDV RI 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黏附率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 519.90±5.40 10.11±3.93△4.19±2.36 4.25±2.10△0.66±0.09 0.67±0.08△4.97±0.08 4.65±0.39△12.67±0.99 10.84±1.27△1.53±0.24 1.40±0.12△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 5010.10±3.93 11.90±4.12 4.19±2.36 6.04±1.93 0.66±0.08 0.59±0.08 4.93±0.06 4.86±0.12 12.22±1.39 11.87±1.55 1.58±0.35 1.50±0.17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许多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作为刺激血管增生的关键原因。有研究表明[1],丹参及川芎等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等的生长,最终抑制血管增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和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较为接近[2,3],充分体现了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表明[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病理特点为血液和关节局部纤溶异常。本组资料中,我们采用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药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增强纤溶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纤溶,而且还能够有效纠正类风湿关节炎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滑膜炎症,预防骨质破坏[5]。同时,本组资料还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指腹微循环相关指标均出现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在中医辨证的论治基础上采用多味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诸药合用,协同发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液聚集、提高血液流动性等,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微循环作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指腹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和应用。
[1] 贾 瑛,郑 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其他炎性因子的相关[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296-297.
[2] 夏 嘉,苏 晓,陈薇薇,等.散寒祛湿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l3(1):108-110.
[3] 孙素平,周青华.类风湿关节炎生存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4-25.
[4] 田杰祥,王 钢,王 佳,等.从“治未病”思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111-112.
[5] 周志祥,王汉雄,黄泽彦.雷公藤药酒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48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596-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