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影视服装设计中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2013-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真实设计者虚构

徐 慧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一直以来,艺术创作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是中外学者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塞万提斯、王若虚、王骥德、鲁迅、焦菊隐等均在其文艺论著或文章中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贺拉斯在《诗艺》、塞万提斯在《司铎和神甫论骑士小说和戏剧》、王若虚在《滹南诗话》、王骥德在《曲律》、鲁迅在《给徐懋庸》、《什么是“讽剌”?》、焦菊隐在《和青年导演的谈话》中均论及了文艺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他们所达成的共识归纳起来是:艺术源自生活,但却不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艺术作品必须依托生活真实进行艺术虚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艺术创作是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不断碰撞中进行探索和升华的一个过程。

作为艺术作品中后起之秀,影视作品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对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两者的把握,其中的服装设计自然也不例外。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中服装设计所追求的绝对不是古代、现代或当代服装单纯意义上的复原或再现,而是追求表现力的艺术创造,帮助完成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影视服装设计的求“实”是为了模仿生活“真实”,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而影视服装设计的务“虚”则是为了营造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视觉效果,让观众过目而久久不忘。至于“真实”“虚构”所占的比重在影视作品中所占比重如何,完全取决于作品构建的风格、反映的主题、表达的思想、演绎的剧情和塑造的人物等诸多要素。著名影视服装设计师和田惠美在谈古装题材作品中的服饰设计时曾说过,她本人并没有完全根据历史去设计服装,她设计的服装所体现的是电影需要强调的部分。和田惠美的观点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历史是生活真实,是影视服饰设计师的灵感之源;二、主观上说,在处理“真实”和“虚构”的过程中,设计师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二、客观上说,如果掌握的资料相对匮乏,设计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对于当现代影视作品的服饰设计来说,追求生活“真实”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一方面,遗存的历史实物相对较多;另一方面,照相机、摄影机这些现代设备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生活真实的参照物。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主题严肃、风格凝重的影片借助服装设计的写实手法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同。该片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讲述了一支美国小分队登陆之后,为了找寻一名士兵与德军殊死战斗的英勇事迹。二战距今年代不算久远,历史遗存物品相对比较丰富。世界各大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一般都设有二战专区,收藏了大量物品。由于《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主要人物为身着制服的军人,因此交战双方的军服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该片服装的主旋律。二战美军和德军的军装风格特征明显。美国陆军军服分常服和作战服。常服为单排纽扣四兜小西服领,带领章、领徽、肩章和臂章,下摆相对比较宽松;M41式作战服短小贴身,为黄绿色斜纹咔叽布开领拉链夹克衫式样,无领章、领徽和肩章;德国陆军军服没有常服和作战服的区别,作战服和常服同款,为单排扣四兜立领灰呢的M36制服,带领章、肩章,除志愿兵团外一般不配臂章。不过由于战争的需要,德国于1942年开始研发迷彩野战服,并于1944年最终定型。这款圆领带束腰、下摆宽松的罩衫,不配任何军衔标识,主要装备党卫军。《拯救大兵瑞恩》场面宏大、人物众多,镜头下每个军人的着装无论从款式、颜色、材质来看,均与历史记载一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如纪录片一样真实的商业片最终能够获得奥斯卡多项奖项和提名,与该片服饰设计坚持的求“实”理念不无关系。

相比之下,题材更为古老的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所面临的难度则大了许多。由于年代久远,服饰设计师能获得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他们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古代绘画、工艺雕刻等进行艺术想象,尽量还原当时的生活“真实”。近些年国内外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时候,向观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服装。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和《血与沙》中的服装设计堪称个中翘楚。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服饰制度非常严格。一到四品官员的公服为紫色,五到七品官员的公服为绯色。《水浒传》中与水泊梁山好汉们多次交手的太师蔡京和太尉高俅的服装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的紫色公服和后者的红色公服分别标志着人物官衔的高低,完全符合历史记载。同样,讲述古罗马奴隶起义的电视剧《血与沙》中的服饰设计也十分真实考究。剧中罗马议员白色带黑色镶边的长袍、罗马军人配以宽大斗篷、皮制叠片护肩的金属护甲、角斗士仅包裹胸部以上的护具等,都和出土或遗存的古罗马雕塑上的人物着装一样。毫无疑问,设计者的求“实”的精神还原了中国宋代和古罗马的服装,使这两部电视剧成为了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作品,在确保观众在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尘封已久的历史。

如此看来,追求生活“真实”的服饰设计理念遵守了历史主义原则,逼真地展示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让历史不至于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出现在现代观众面前,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历史的正确和直观认识。

然而影视作品的艺术本质却要求服饰设计不能只满足于追求生活“真实”,一味追求生活“真实”很可能会导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缺乏应有的美感,从而导致观众无法把握影片的主题风格,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从历史照片来看,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因为条件艰苦,穿着极为朴素,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衣衫褴褛、衣不遮体来形容。但是这支正义之师,从未向人数装备强于自己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侵华日军低头,而是顽强地与之抗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表示对英雄的缅怀,不少影视作品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故事搬上银幕。这其中《亮剑》和《历史的天空》算的上是上乘之作。这两部抗日题材作品无一例外地塑造了略有匪气、不按常理出牌的抗日英雄,也无一例外地让一些女性出现在这些英雄身边,为他们的戎马生涯添加了一丝柔情。时代的变化带来了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电视剧的拥趸。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上述两部电视剧的服装设计者在参考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剧中女主人公的着装进行了合理的虚构。《亮剑》中第一个与李云龙产生感情的女性是来自农村的秀姑;第二个进入这位传奇人物生活的是成长于城市的知识女性田雨。虽然这两名女性文化层次不同,但是她们身上蕴含的东方女性美通过服装设计师的合理虚构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虚构体现为秀姑上衣下裤的版型改变。民国时期中国北方农村妇女传统的斜襟上衣非常宽大,扎头裤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衣服颜色除喜庆时的大红配碎花外,通常都是耐脏的藏青色。而秀姑的服装比民国农村妇女的服装更为合体,颜色变化也更多,这样的虚构能够展示女性的形体美,与此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出革命女性挑战世俗传统的勇气。至于颜色的变化则衬托了秀姑的活力,十分符合一名农村妇联干部的身份。田雨的服装包括了护士服、军装和平民装,其中虚构最大的是这位女性与李云龙将军结婚后的列宁装。这套服装在剧中出现多次,其略微紧身的裁剪和领口的加大,将那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的柔美身段和修长脖颈勾勒得非常到位。同样《历史的天空》中的东方闻英的系列服装都在版型上和颜色上有着类似的“虚构”。无论是身着八路军、解放军甚至国民党军服,身材娇小的女主人公从会因为贴身的服装设计而显得玲珑有致。这样看似柔弱的女性不仅驯服了桀骜不驯的姜大牙,还在无数次与敌人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直至最后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观众在无不惋惜的同时,对这位革命女性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服装设计的艺术“虚构”。

可以说,上述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师的合理虚构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观,避免了人物的程式化,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更具有现代美感。

由上可见,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确实离不开生活“真实”和艺术“虚实”的有机结合。总体说来,追求生活“真实”相对来说难度并不是太大。只要服装设计者认真负责,总能找到的文献资料或者实物。相比之下,艺术“虚构”则弹性很大,毕竟设计者的创作观和审美观是有区别的。不过无论区别多大,色彩和细节通常是设计者在艺术“虚构”中考虑得最多的两个方面。

色彩作用于视觉,能够为影像画面注入情感并直接影响人的情绪。服装设计者常用不同色彩服饰来刻画人物性格,创造情绪意境。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宁伟这个人物虽然戏份并不算太多,但是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和刘烨饰演的男一号一样,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军人。然而命运多舛,由于自己的一时冲动,他失去了转干的机会。从此他脱去了象征着荣誉的国防绿,成为了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命运轨迹和自己昔日的战友大相径庭。为了突出这个身手敏捷但却无谋生经验的年轻人,服装设计者让他的着装始终以灰蓝色为主,从而象征着他人生道路的曲折和灰暗。做生意被骗、血本无归的宁伟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重伤骗子之后锒铛入狱。由于思想认识不够,最终他越狱成功,再次走上社会,成为一名极为危险的犯罪分子。从此他的服装主色调从以往的灰蓝色变成了黑色,象征着他在迷途上渐行渐远。电影《伊丽莎白一世》中女王的着装以冷色调的金、绿、灰色为主,这些服饰上的色彩充分表现出了王者的威严、庄重与高贵。相反她的表姐玛丽女王在被推下王位之后,成了一名阶下囚。为了标示出后者与前者地位的变化,服装设计者将她的服装主色调定为灰色,以此突出她阴暗的性格和落魄的地位。历史上的伊丽莎白女王虽然终身未嫁,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她曾经一度陷入爱河。在描绘女王爱情的那一段戏中,服装设计者让剧中女主人公的服装一改冷色调,变成了暖色调的橙色裙装。很明显,这种颜色透露的是当时女王幸福的情感。类似的手法在很多影视作品比比皆是,有效地塑造了人物的性格、情绪。

高清镜头让人物的任何细节尽显无疑。这给了设计者利用细节增强人物造型的艺术感染力的绝佳机会。电影《墨攻》的服装设计者非常注重细节。为了让观众能够穿越时空,进入到那样一个战乱年代,设计者没有使用艳丽的色彩,而是将所有的衣服进行了做旧处理。经过高锰酸钾、消毒水、墨汁等反复浸泡,再加上多次水洗,所有的衣服都呈现出一种泛着久远历史感的土黄、灰黑色。在此基础上,服饰设计者还使用了铁锉将衣裤的边、袖口、领部、膝盖和屁股处打毛甚至撕裂,以此凸显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类似的手法在《南京!南京!》中也有运用。当南京城破、日军蜂拥而至的时候,不少爱国的国民党将士选择了英勇抵抗。缺乏补给的他们坚持一街一巷的争夺,打出了民族气节。然而他们的抵抗是悲剧性的,为了体现这些士兵所面临的绝境,服装设计者对军服也进行了做旧。做完褪色处理的衣服配上炭灰和硫磺,加以烟熏火燎甚至撕裂破坏,使得整体效果自然逼真。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服装设计细节。竹林的那场戏中,李慕白身穿飘逸的轻薄长衫,外加一件同样质地的长袍出场。如不仔细区分,根本看不出是否有两件衣服。然而当他站上竹尖,衣片随风飘起之时,大家才会感觉设计者对细节处理之巧妙。这是因为叶锦添为衫、袍的两边设计了高开叉,用以配合竹林、微风,展现李慕白其人轻灵飘逸的剑法。

总而言之,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离不开艺术“虚构”。但是这种“虚构”依托的必然是生活“真实”。没有生活“真实”的“虚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势必影响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当前不少影视剧作品在商业化大潮滚滚袭来之时,迷失应有的艺术定位,成为让人啼笑皆非的应景之作。优秀的影视服装设计不仅能给观众以视觉享受,还能使他们从中了解人类的历史,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影视服饰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以尊重生活的态度进行艺术“虚构”和创新,这样才能让历史传承有序、生生不息。

[1]谢晓,伍洁敏.《英雄》三视觉大师访谈录[EB/OL].南方网-南方都市报,2002-11-20.

[2]黄坚.《理查二世》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J].四川戏剧,2008,(6).

[3]刘国联.服装心理学[M].上海:东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刘晓萍.中国服饰文化中传统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6]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真实设计者虚构
2020德国iF设计奖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