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馆藏建设视野下的文献采访策略——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3-08-28董小朋
董小朋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高校图书馆建设合理化馆藏的内涵
对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图书馆而言,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定位、经费数量、读者的信息需求广度和深度等各方面,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合理馆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此类图书馆而言,建设合理的馆藏,实际上就是建设一个信息量适度、类型和学科分布符合实情、复本量和典藏结构灵活多样的馆藏体系,用以满足一定范围内读者群体的信息需求。
在这样一种定义中,合理化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包含着五个基本要素:
(1)数量的合理。包括文献总量和年新增量,文献总量是否能够满足全校读者的需求,每年新购文献量是否满足该年度读者的增长量。
(2)类型的合理。主要是指馆藏文献中,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纸质文献里中外文纸质文献的比例,纸质中文文献里纸本图书、期刊杂志等之间的比例。
(3)文献学科结构的合理。即各学科文献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同时,所藏文献在读者健全人格和通识型人才培养上是否满足需求。
(4)不同类型不同学科文献的复本是否多样。主要是指馆藏各类文献中,是否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和学科类别,合理确定不同的复本数量,做到满足读者需求和避免资源浪费的合理平衡。
(5)科学有序、灵活多样的典藏结构。在前述四点的基础上,如何对文献进行科学和灵活多样地典藏以方便读者借阅,对建设合理的馆藏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述五个要素中,前四个要素都与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采访策略,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建设一个合理的馆藏结构尤显重要。
二 如何制定科学的采访策略
(一)长短期视野并重,确定合理的采访数量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在过去一段时期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评估合格通过与否的一个硬性评价指标。因此不少图书馆以评估要求为依据,过分重视短期视野里的数量要求,而不顾文献资源采访的质量,争先恐后地大批量地采购纸质图书,此股风潮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所购文献质量的下降,无论是图书的物理质量、与读者信息需求的符合度还是图书编目数据的加工质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我校图书馆为例,在2005年搬迁新馆之时曾一度采购纸质图书八万多册,为数不多的文献采访人员和编目加工人员根本就处理不了数量如此庞大的图书,于是很大一部分著录工作由图书供应商代为进行。结果,在后续的工作中,陆续发现部分图书编目质量存在问题而不得不重新进行数据维护,既耗费了工作人员的精力又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利用。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定位、可供使用经费的数量、读者的信息需求广度和深度等各方面,都与其他综合性重点高校图书馆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预见的一点是,此类图书馆可使用的经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大幅度的上调。加上随着我校已经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评估指标要求和评估环境有所变化。因此,从综合角度考虑,我校图书馆的文献数量,可以遵循适量、有序的原则来进行。适量,就是不盲目临时大量增加采购数量;有序,则强调每年的采购量保持大体平衡。根据对近三年来我校图书馆每年新增文献的数量统计,基本上都保持在三万册左右,而这样一个数量,基本上也保证了所采购文献的质量和编目加工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二)明确重点,适度调整,确立合理的文献类型
在过去网络资源不发达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少图书馆都将文献采访的重点放在纸质文献上,而绝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又将纸质文献的重点放在了中文纸质图书上,电子资源、纸质外文图书和期刊则被放在不重要地位。以我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为例。
表1. 2012年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新增文献类型结构表
上表数据虽然只反映了2012年的采购状况,但是通过连续五年的统计我们发现,上表数据具有连续性和代表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馆在文献采访类型上有两个基本特点:重纸质轻电子,重中文轻西文。在经费持续紧张和专业化的电子资源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增加电子资源采购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有日益重要的作用。湖南省内不少高校图书馆包括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购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统计,湖南省绝大多数非省会城市的本科院校,每年独立购买的电子资源数量(包括本地镜像和远程访问)均在五个以上。而我校在近十年中,每年独立购买的电子资源数量一直未超过三个。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当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增加电子资源数量,对缓解经费紧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把握上,由于电子资源存在着重复性、不稳定性、垄断性和维护使用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在电子文献的采购上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同时注重加强纸质文献采访的质量,做到两种类型资源合理调整,共同发展。
在不同文种的文献采购上,目前我校图书馆在中文图书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与我校目前的办学层次、学科设置和读者需求是基本相符的,因此此种状况在短期内可以保持不变。如果考虑到今后学校在申办硕士学位点上取得突破,学校逐步开展研究生教育,则可以做适当调整,增加部分外文专业图书的采购,以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期刊杂志等文献的采购上,由于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几大主要数据商都收录了绝大多数的理工类杂志,而且此类杂志的受众少,利用率不高,因此可以大幅减少此类期刊杂志纸质版的订购。而对于人文社科类的期刊杂志,考虑到其受众多、利用率高以及读者的使用习惯等因素,可以维持并适度增加采购。
(三)兼顾学校学科设置和读者综合素质培养,确立科学的文献采访学科类别理念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与馆藏建设,都强调与学校所设专业及其课程的对接,强调高校图书馆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而往往忽略了图书文献资源的全面采集,导致了文献资源的单一化,不利于学生读者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通识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有必要强调,在制定文献的采访策略时,必须要两者并重,既强调文献采访要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需求,也要将学生读者的人格培养和通识教育纳入其中。首先,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服务。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文献采购时,要紧密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周详的采购计划以指导具体采购行为,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共同落脚点。
同时,文献资源建设也要将学生读者的人格培养和通识教育纳入重点考虑,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自立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文献要加大采购。我国当前社会阶段,总体还呈现出结构转型、利益和观点多元、竞争加剧的特点,这就对大学生的完整健全人格、自主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大学生在入学前的相当长时间段里,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加上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其所接收教育的方式和知识层面呈现出参差不齐和总体落后的特点。因此,在大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通识教育显得不可或缺。
这里所指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自立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文献,并不仅仅是指相关领域的专业和通俗读物,而是指包括各类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所有文献,比如各类通俗性的励志读物,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领域鉴赏类的读物,多角度解读和诠释当代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类读物,甚至部分消费、时尚和旅游等一般被视为“消遣性”的读物,这些文献都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隐性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合不同文献的学科类别特点,确立合理的文献复本数量
同一种文献的购买收藏数量大于一册时,第一册之外的称为复本。由于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中,专业学术类研读文献、外语计算机等学习辅导类文献、文学作品等快速阅读类文献等不同类型的文献共同存在,不同文献的特点决定了读者群的大小和需求的强弱。因此,基于采购经费和读者信息需求满意度的考虑,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确定不同的复本制度显得非常重要。在目前不少大学图书馆,复本量的大小,通常是根据采购人员经验或者某一单一标准来确定的,例如文献定价的高低、流通率的大小和可供投入的经费等等。但是此种方法随意性较大,而且标准单一,容易造成文献利用率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读者信息需求和文献采访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影响一种文献复本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1)文献和经费因素:主要包括馆藏基础,文献的学术价值、作者和出版社的知名度,文献的语种,文献价格和购买经费。
馆藏基础主要是指馆藏文献的总量,以及文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受众面广的文献数量多少。如果馆藏文献的总量相对读者人数来说偏小,则某些类可供读者借阅的文献品种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文献的复本量则可以减少,即采取多品种少复本的方式来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在高校图书馆,文学作品、外语学习和计算机类等文献,一般都具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对于此类文献,在制定文献采访计划时就需要适当增加复本量。而对于读者群比较窄的文献,如建筑、医学、小语种等,则可以适当减少复本量。
另外,文献的学术水平含量越高、同类文献的作者和出版者的知名度越高,其对应的读者群就越大,信息需求就相对比较强烈,因此其复本量则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则减少,仅仅是作为丰富文献类别和提供多样观点之目的而采购收藏。
同时,鉴于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经费长期紧张的事实,在采购文献时,经费总量和文献价格对复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我校图书馆一段时期以来,对单册定价高于 300元人民币的图书,在采购时其复本量基本上维持在一册的标准。
(2)读者因素:主要指现实读者人数对文献复本量大小的影响。所谓现实读者,就是指在某个时间段经常利用图书馆且有相同类别文献需求的读者,其人数多少是决定文献复本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现实读者群的人数越多,对复本量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则对复本的需求量就小。如在每学期期末和其它各类考试来临前夕,部分读者对专业辅导类、考研类、外语类和公务员类的图书需求很大,对于此类文献,在采购时则可以加大文献的复本量。
(3)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借阅规则上,即图书馆对文献的借阅期限和一次性可借最大册数等规定。对于借阅期限长的文献,其在同一时间内的流通频率相应减少,所需要的复本量就应适当调高,反之则可以降低;若读者一次性可借最大册数偏少,则文献的流通速度快,对复本的要求就少,反之则要求较高。另外,在制定借阅规则时,如果能够方便地开展文献预约服务、合理延长部分类型图书的借阅时间,则能够有效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这样也能达到减少复本、节约资金的目的。
目前,我校图书馆在不同类型文献的复本数量确定上,形式和标准都比较单一,无论文献的类型和学科特点如何,绝大多数文献的复本量基本上都是三册,部分地方文献的复本量为五册,而对于单册定价在300元人民币以上的图书,则为一册。基于上述观点,我校图书馆的复本确定原则和标准都存在完善和优化的空间。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的采访策略,对建设合理的馆藏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从制定科学的采访策略入手,注重研究影响馆藏合理性的文献数量因素、类型因素、结构因素和复本因素,并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充分体现,就有可能建设一个信息量适度、类型和学科分布符合实情和典藏灵活多样的馆藏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
[1]李宗确,周淑英.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原则与实践[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1).
[2]李南.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原则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
[3]刘新文.图书馆图书复本量的定量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4]尹爱兰.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优化配置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