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2013-04-07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教学

赵 迎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00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

在科层制学校向 “学习型组织” 转型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已突破了教师教学的范畴,其原理和思想扩展到了有关学校行政决策和教师管理的领域,创建以团队为本的全员合作的新模式——合作型学校成为学校发展变革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虽在推动以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之一,但其走向合作型学校这一发展趋势并未引起教育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本文试图从合作型学校的缘起、内涵、构建策略及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全员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走向合作型学校

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而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 成为目前世界上被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在北美教育界,约翰逊兄弟(D. Johnson & R. Johnson)的名字首先是与合作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创立者和推进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了很有说服力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在对合作学习长期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约翰逊兄弟及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研究者们却愈益感到:如果在一所学校中,只有少数教师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难度就很大,也很难坚持下去;要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得以实施,“就必须将其策略运用于课堂、学校和学区三个层面,建立全员合作学习的新模式,使学校教学活动与组织结构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所以,合作学习真正有效的应用,绝不仅仅是教学范畴的问题,它与校长的领导理念、领导方式以及推展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从学校管理角度探讨合作学习,比单纯从课堂教学或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更为重要。”①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 唐宗清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因为,只有校长能将合作学习的原理和思想切实运用到行政决策和教师管理等各项学校日常工作中,创建以团队为本的全员合作新模式,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校的全面改进。

基于上述认识,约翰逊兄弟进行了将合作学习的思想扩展到学校管理层面并创建一所最大合力的合作型学校的探索,他们的专著《领导合作型学校》即是这项探索的理论结晶。在该研究中他们提出了创建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结构;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开展团队活动的培训;校长发挥示范性领导;学校实行集体决策;领导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等观点。除了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型学校的探索外,其他合作学习的研究者如斯莱文教授等也曾多次倡导在学校的各个层次上进行合作,走向合作学校。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当今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将合作原则扩展到学校的宏观调控水平上,通过实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社区之间全员合作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

二、合作型学校的内涵

(一)合作型学校的实质: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

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型学校的构想主要受益于通过团队授权这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工商企业界所广为推崇的管理理念。在其专著《领导合作型学校》一书中,约翰逊兄弟指出:就像在20世纪初学校采用了曾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大批量生产组织结构那样,当今的学校也应该采用使工商业界显著提高其生产性的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结构。 而“合作型学校”正是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注]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唐宗清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团队是合作型学校运行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

合作型学校的团队运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确立共同目标,打破个体相互孤立的障碍,发展彼此相互支持合作的关系,从而使学校的学习、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得以持续改善。

(二)合作型学校的目标:以发展学校内部成员的合作来提高教学水平

合作型学校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成员的合作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其两个基本特征为:第一,在学校组织形态上,强调学校的各项工作普遍运用团队模式和合作程序,使合作精神成为学校组织的灵魂;第二,在教学范式上,追求实现合作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能教学。提倡将合作学习与其他诸多教学革新手段相结合,在拓展团队这种组织模式运用空间的同时,为各类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搭建一个高绩效的组织平台,为教改取得预期效果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

(三)合作型学校的宗旨:创建合作、对话、共享的学校文化

合作型学校的宗旨是创建合作、对话、共享的学校文化,将学校从一个由竞争、个人主义支配的场所转变为合作型的学习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都能以平等的学习者身份以开放的心胸对话交流。每个人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思考现有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参与学校决策,同时也在各种观点、信念、价值观的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获取新知识,拓宽教育变革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合作交流、平等对话中形成了共享的学校文化,对组织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形成了共同愿景。在所有成员的心目中,这时的学校已不再是“你的学校”,或是“我的学校”,而真正转变成了“我们的学校”。

三、合作型学校的构建策略

合作型学校的起点是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其建立的更大的意义却是将合作学习的原则扩展和应用到整个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学校成员的合作性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本文在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合作型学校五步领导策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合作型学校这一全员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进行了以下策略探讨:

(一)挑战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在组织设计上基本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以下由校务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各行政部门下是教研组和年级组,实行科层制的组织管理。这种繁冗的层级设置经常使学校一项活动或项目的完成经过较多部门和层次的协调工作,造成整个过程运作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由于学校组织分工过细,很多成员技能单一,工作适应性不强。

向传统学校组织结构的挑战意味着学校要调整组织结构方式,由科层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以扁平式的学校结构消除学校不必要的层级结构,去除不必要的规则,以更大的灵活性使部门能够自主行动。2008年,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就以让中层主任(包括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兼任年级组长的方式进行了优化学校组织结构的改革。通过减少教学管理的中间环节,让中层领导下到基层,学校各层次的横向联系增大,有效促进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形成了学校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有利于学校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校目标的实现。

(二)变革学校文化,建立共同愿景

随着学校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中最深层的影响因素, 应成为学校变革的本质目标。因为文化潜在地约束着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从而对学校变革发挥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合作型学校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传统学校中应试文化、竞争文化、权威文化、反对话文化等保守文化形式进行变革,同时对以下文化要素大力弘扬:

第一,分享共同愿景的文化。共享的愿景不仅是所有成员对某一想法达成的共识,而且是一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而言都十分重要、特殊的精神形象,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深切感召力量。学校组织中的共同愿景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改变成员和组织的关系,使成员由于对组织产生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而乐意为组织的进步去共同决策和行动。在分享共同愿景的前提下,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就成为一种自然行为。所以,萨乔万尼指出: “形成正确的文化以及关注父母、教师和学生所共同认同的意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创造成功学校的两条基本规律”。[注]Sergiovanny,T.J. (1994). Organization of Communities? Changing the Metaphor Changes the Theo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No.30.

第二,富有领袖的文化。学校的领导力不是校长专享的,它是学校中每个成员都拥有的,广泛地分布在学校的各种角色和职能中。领导力可以体现为感召力、前瞻力、决断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等方面。它随时都可能在某种情境下的学校成员身上体现出来,如在管理层的会议上、在教研组的讨论中、在教师的课堂上、甚至在学生的合作小组活动中。合作型学校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身上的领导力,因为它是做好每件事情的核心。学校管理者只有发挥好自身的领导力才能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方向,起到示范、引领和榜样的作用;每个教师只有发挥好专业领导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和班级管理,使教学和课程改革产生真正的意义;每个学生通过发挥领导力,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将合作小组活动作为发挥自己潜力的平台,通过同伴合作,影响和帮助他人的进步,从而获得学力增长和人格成长的同步实现。

第三,对话文化。在合作型学校中,所有成员都能以学习者的身份平等对话。通过对话激发思想,以获得的共同信念和新的知识。教师通过同行间的对话,可以摆脱工作的孤立状态,克服有碍团队学习的自我防卫心理,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不同观点的协商中与集体共同成长;教师与管理者的对话既可以提升教师的赋权感,也可让学校管理者获得更广泛的意见,更好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知识授受的教学模式,促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通过团队授权

富兰提出,“领导者以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去管理学校并不奏效。因为自上而下的指令和激励只是推进学校改进的外部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形成动力机制促使全体成员致力于学校的改进。所以,未来学校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开发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潜力,能否有效提升自身内涵和领导意识,能否打造出一支富有责任感的团队。”[注][英]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许联、吴合文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因此,学校要实现组织目标,也不能仅仅依靠校长的单独领导。这需要具有各种能力和结构的领导团队或领导梯队共同努力。校长可以通过授权来加强群体中各成员的协作,校长的授权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授权学生

合作学习小组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班级社会心理气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增强其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实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群体发展的结合。课堂上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学生间的差异为资源,使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为使自己小组在班级竞争中获胜,各成员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的同时,与小组其他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课堂小组活动使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比传统教师讲授式的课堂大为增加,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切实开展。而课外小组活动的进行则为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了平台,使不同优势的学生在不同活动中能够分当领导,让他们在获得人际交往和情感满足的同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2.通过教学小组授权教师

学校教研组是教师团队合作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合作型学校教师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互依性、个人责任、促进性的面对面的互动、社会技术和团体处理[注]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唐宗清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为促进学校教研组的内涵发展提供了策略上的指导。教研组要改变只重上传下达,或以一些单一层次的听、说、评课等活动组织教研的传统模式。要“去行政化”、“去管理化”,以教师的差异为资源,突出“人与人的合作”。所以,一方面,教研组要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共有的教学问题为教研活动的主题。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教研合作,将在活动中习得的方法、获得的成果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受益,而且教师还可以将教研活动的一些合作成果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地整理成学科课题与同伴继续合作研究,使自己获得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研组要打破本校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科教研的跨校合作。校际联盟的教研组合作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资源的共享、视野的拓宽。通过互通有无地共同学习,分享智慧,教师体验了在教研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合作建构意义和知识的过程,其思维品质、科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教师“被学习”“被发展”的传统专业发展模式转变成自我设计、自我赋权、自我主导的专业发展新模式。

3. 通过同事行政人员小组向行政人员授权

一个学校如果只有合作型的学生与教师团队而没有合作型的管理团队,学校工作便不能协调有序的进行,也不会真正形成合作、对话、共享的学校文化。所以,打造一支相互支持、默契合作的中层管理团队对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层管理团队是学校决策与教师一线工作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合作型学校要在减少部门层级、明晰工作责任的同时,可以实行中层干部的轮岗制度,使中层管理团队的成员获得不同岗位的管理经验,增强组织和协调能力,中层干部的全能化缩小了管理盲区,也使学校各部门之间能更好地协调与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建立合作型学校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学区环境来说,则需要建立管理者合作小组。不同学校管理者可共享他们的专业知识,整合区域优势,实现校际合作,群体化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例如,校际间教研组的学习、借鉴与交流活动就需要有管理者合作小组的牵头和组织。

(四)以榜样来领导

约翰逊兄弟认为,创建合作型学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领导示范、以身作则。如果学校领导者对团队合作的理念确信无疑,那么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组织成员,获得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合作型学校的领导要拥有广泛的人际网络、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到善于倾听和交流,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注重与它校以联盟的形式获得共同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校长制定决策的方式常被认为是学校领导方式的缩影。学校决策要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校长就必须依照民主管理的要求,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邀请教师参与决策,与教师分享领导的权利。如学校每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可先由校长就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方向提出工作思路,由基层和中层的干部召开部门会议,结合部门实际讨论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并上网公布,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再由学校和部门经具体讨论,做出调整,最后公布实施的民主程序进行,使学校管理更趋完善,也使学校成员对学校目标和办学理念广泛认同。

合作型学校是合作学习理论向纵深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创建合作型学校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大部分校长缺乏“赋权”意识,在学校决策中忽视民主决策程序,在教师管理中以科层发展模式、荣誉发展模式、职称发展模式、比赛发展模式等方式人为地强化竞争,造成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共同目标,合作难以实现。而在自身缺少合作体验的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也往往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合作型学校所展现的新领导理念能使合作精神在教学与管理两层面得以延展与整合,值得我们的学校领导者去思考、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深化素质教育的学校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的启迪。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