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水文化初探

2013-04-07郭玉雪姜艳阳

关键词:太湖常州文化

姚 轶,郭玉雪,姜艳阳

(河海大学 大禹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常州水文化初探

姚 轶,郭玉雪,姜艳阳

(河海大学 大禹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水文化是永恒的,也是持久的,自它产生之日起从未间断过它的发展,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渗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永远与人类共生共荣。常州位于太湖流域,有着显著的吴文化特征。常州地域文化中,处处体现出水文化的特质,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水文化;航道;经济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自然景观,一刚一柔,一阳一阴,中国山水文化几千年来一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人们赋予水以母亲的象征,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古人与水为邻,吃穿住行都要与水亲密接触。水除了给予我们食物,也为我们带来财富。古代地理相隔,交通不便。水运是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只有交通发达,城市与城市之间才能互通有无,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繁荣昌盛。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它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属中吴,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吴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水文化,水是生命之源,一部城市发展史,无不与水密切相关,从来有水则灵,无水则废。

一 常州由水而生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远古时代常州沉在海中,太湖地区曾有过多次的水陆变迁,而在距今6000多年前,海平面上升使海水直达天目山脚下。也就是说那时长江和钱塘江之间的海岸线,是在现在的天目山山麓下,现在的太湖平原尚为大片浅海或沙滩,而散落在太湖和这片平原上的山脉,还都是海中孤岛。

经过数千年的水陆变迁,海岸线渐渐东移,常州远离大海。洪水长年累月地冲积,泥沙在江口两侧淤积,逐步形成堤岸,并慢慢向外延伸、相接,出现了新的海岸线。到公元前500年至1100年左右,海岸线大约已在现常熟西南、昆山以西(正仪)、青浦、松江、海盐、澉浦一线,但常州还未成为陆地,只是成片的水面。在以后的几千年间,随着海岸线缓慢向东迁延的同时,海岸线内的地理形态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沧海变桑田的巨大变化。

传说中大禹治水来到太湖,凿通“三江”,打开了太湖的洪水出路,太湖地区水利条件才有了改善,一些较高的地区露出了水面,人类活动逐步发展。常州周围是一片高地,地势平坦,适宜于人类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正由于这优良的自然环境,才孕育了灿烂的吴文化。经过西晋至明初400余年的建设,常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四城四河”,城中有河,城河相依的格局。这里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逐年人丁兴旺。而在我国北方则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后,人口、资源和社会已显不相协调,战火频发,社会动荡。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大量北方居民南迁来到常州。人口的增长,既促进了社会繁荣,也带来土地资源的紧张。于是人们开河排水、圈圩筑堤,开始了向水面要土地的进程。“江左三大家”之一的赵翼在他的诗作《阳湖晚归》中,这样描绘了家乡美景:“布帆轻漾晚风微,回首阳山正落晖。鹭点碧天飞白字,树披红叶赐绯衣。诗情澄水空无滓,心事闲云淡不飞。最喜渔歌声欸乃,扣舷一路送人归。”[1]这些诗作都反映常州地形地貌上水文化的特点。

新世纪开始,一个集休闲、防洪、排涝于一体,充分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特色的湖塘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经有关专家论证已浮出了水面。根据规划,新的湖塘河将以景观取胜,突出文化品位。除了通过对沿河两侧的道路绿化和沿岸的立体绿化,改善环境质量,形成水绿交融的轴线外,还将通过道路、广场的硬质层面和多层次的绿化及水面的软质层面有机结合,形成绿面、道路、广场及民居间的灵动,特别是“日曦广场”“世纪之星”“高山流水”“阳湖新绿”等四个市民休闲广场将充分体现常州的文化品位。 随着整治工程的进展,迁厂、截流、清淤、换水,将依次推进,水清、岸绿、景美,“水文化”特色依次显现,现代城市气息毕露,城区风貌焕然一新。

二 常州由水而兴

常州是一座具有璀灿历史文化的明珠城市。该市现在的内河水系格局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她给我们留下了水城一体,双河绕城的独特风韵,形成了水映城影,城夹水中,城与河互为增色的景象。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水利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位日益提高。常州城市的兴盛和繁荣也依托于优异的水环境。

航运是中国古代交通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商品、物资的交流,人员的往来都离不开水运,而水运的发达,必需有完整的水系,有充足的水源来保证。常州正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在古代就成为太湖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才会形成米市、布码头,才有了常州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淹城位于常州武进西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时期的地面城池遗址。淹城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组成。这种三城、三河的格局,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实属少见。淹城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整段楠木、柏木火烤斧凿而成的独木舟,印证了《易经》中“刳木为舟”的记载。常州的地方特色物产中,与水密切相关的就很多,如水产、水生蔬菜(茭白、水芹)、水生食品(竽头、四角菱)、水果以及用水生产或用于水的工业产品(蚕丝、面筋、水泵等)。这都表明了水在常州兴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水不仅带动了常州经济的发展,也给常州的文化注入了大量的灵气。明清时,每年端午节前后都会在白云溪上举行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龙舟竞渡”曾是当年常州十景之一。这条长不足一公里的小溪,曾聚集了许多名士,苏东坡、恽南田、黄仲则、洪亮吉等等,真正应验了“人杰地灵”这样的话。[2]如今,白云溪已无处可寻其旧迹,但是那些当年生活在白云溪边的诗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咏叹他们性灵的作品,却给我们很多想象。如:《中秋夜云溪泛舟》,“白云溪上中秋宵,圆月皎皎光摇摇。狂夫醉倒曲篱下,扶上一叶凌秋潮。潮声吹入笛声里,我醒复醉酒不消。枕我以肱劝我弗,归寝一夜醉魂飘。绿涛露华着柳荡,银线水气上月如轻绡。醉中乘兴捉月踏波去,但逢此夜此月携酒来相招。”[3]中秋月圆夜,泛舟白云溪,伴着优美的乐曲,一边赏月一边饮酒,这样的中秋节是人与水的互相交融。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资源,就不可能拥有未来,尤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水文化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文化既表现为资源、动力,又体现为激发剂、润滑剂,文化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水文化呼唤着人们去开垦、去耕耘、去收获。

[1]赵翼.赵翼诗编年全集:卷二八[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798.

[2]张维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五[M].1944年刊本.

[3]陈梦雷.常州府风俗考[M] //古今图书集成:11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2.

ClassNo.:G1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tudyofWaterCultureinChangzhouCity

Yao Yi,Guo Yuxue,Jiang Yanyang

(Dayu Institute,Nanjing Hohai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8,China)

The water culture is of eternal and lasting, it never stopped since the day it emerged. From small to large sale , the water culture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profound huge cultural system, penetrating human social life all aspects. Changzhou lies in Tai Lake region, which is the central part of Wu-styled culture , is a typical water culture in several aspects. Changzhou culture reflects the uniqu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has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daily life today.

water culture;channel;economy

姚轶,在读硕士,河海大学大禹学院2010级。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1672-6758(2013)01-0149-1

G112

A

猜你喜欢

太湖常州文化
常州的早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谁远谁近?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太湖一角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