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挺尸”一词的词义考察及其发展预测

2013-04-07

关键词:白话普通话方言

徐 烨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挺尸”一词的词义考察及其发展预测

徐 烨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近年来,“挺尸”这一方言词在众多流行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试图从明清白话小说出发,对“挺尸”的语义来源进行探讨,以及调查了在当下“挺尸”语义的衍变,借此探讨方言词汇存在于普通话中的原因。

挺尸;语义;方言词

方一新先生在《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说道“研究现代方言,如果能够把‘活’的方言材料和‘死’的书面文献结合起来,出‘生’入‘死’,则其立说、释义也会更加可靠。”“挺尸”一词就是一个典型的方言词语,“白话小说是在某种方言基础上产生的, 这种方言是一种在广大地区被广泛使用的语言”,[1]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中虽有一些主流方言,但我们无法否认语言在流通过程中吸收了其他非主流方言的因子,“古代白话小说实际包含的方言因子是十分丰富复杂的”,[2]所以本文试从明清的几部白话小说中探讨“挺尸”一词的来源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以及现代著作中的一些“挺尸”例,对“挺尸”一词能否进入汉语普通话,以及进入汉语普通话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探讨。

一 词义探源与衍变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6卷对于“挺尸”一词的解释:挺尸,亦作“挺屍”,睡眠的谑词或詈词。作者试对明清小说中有关“挺尸”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词与“睡眠之意”建构合理的桥梁。

“挺”在《现代汉语大字典》第3卷当中有一个义项是“伸直”,如:

(1)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周礼·考工记·弓人》,郑玄注:“挺,直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该义项的引申义为“平直躺着;睡”,如:

(3)①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②推开房门看时,只见血泊里挺着尸首。(《水浒传》)

(4)①那士兵齁齁的却似死人一般,挺在那里。

②西门庆即令小厮收拾前厅西厢房干净,放下两条宽凳,要把孩子连枕席被褥抬出去,那里挺放。(《金瓶梅》)

以上四例“挺”多为“躺”义,而且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动词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躺”与“睡”在语义上有关联的部分是姿态相近,实质意义并不一致,从“躺”过渡到“睡”体现了一个意义的跨越,更加接近“挺尸”的意义解释了。如:

(5)①这妇人一面把铺伸下,说道:“怪倒路死的囚根子,口床了那黄汤,挺你那觉!平白惹老娘骂。”

②被来保推他往屋里挺觉去了。

③被宋惠莲骂了他几句:“你咬人的狗儿不露气,是言不是语,墙有缝,壁有耳。口床了那黄汤,挺那两觉。”

④韩道国点灯寻到佛堂地下,看见他鼻口内打鼾睡,用脚踢醒,骂道:“贼野狗死囚,还不起来!我只说先往铺子里睡去,你原来在这里挺得好觉儿。还不起来跟我去!”

⑤走来木槿花下,摇花枝为号,不听见里面动静,不免踩着太湖石扒过粉墙去。那妇人见他有酒,醉了挺觉,大恨归房,闷闷在心,就浑衣上床歪睡。(《金瓶梅》)

以上五例可以视作从“挺”与“觉”分开用到“挺觉”成为一个词的代表,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离合词”,通过此说明,“挺”已经有“睡“之意,“挺觉”一词已经开始表示睡觉的意思了,同时并没有明确的感情色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和骂人的话一块连用,但有待考证。

“挺觉”表示睡觉的意思应该和“挺尸”除字面外的意义有关系,那么历史上“挺尸”一词表示睡觉的意思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挺尸”一词最早(指在我所测查的明清白话小说中,下同)出现在《西游记》中,“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里!’”正所谓“例不十,法不立”,所以单从这一例而言,我们无法探知“挺尸”的意思,但很明确的认识到在这一例中“挺尸”与字面意义“躺着的尸体”没有多大关系。

在与《西游记》的创作年代相接近的白话小说中,与“挺尸”相类似的短语出现过多次,如:

(6)推开房门看时,只见血泊里挺着尸首。(《水浒传》)

(7)揭开帐子看时,但见满床流血,血泊里挺着两个尸首。(《醒世恒言》)

(8)望申家门里进来,只见申兰已挺尸在血泊里。(《初刻拍案惊奇》)

(9)隔着板障大声骂道:“孙家小猢狲听着,你害我女儿吊死了,今挺尸在床上,交付你看守着。我到官去告你因奸致死,看你活得成活不成。(《二刻拍案惊奇》)

上述例子中“挺尸”的意思就是指“躺着的尸体”,往往与“血”、“死(亡)”等字眼连用,这些更加论证了《西游记》中的“挺尸”的意思并不是字面义,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例子来证明“挺尸”除字面意义以外的意思,本文作者在《二刻拍案惊奇》《型世言》《醒世姻缘传》以及在这些之后的白话小说中找到了许多的例子,可以用来考察“挺尸”的意义。如:

(10)只会引老公招汉子,这时候还不起来,挺着尸做甚么!(《二刻拍案惊奇》)

(11)郑氏也有些着忙。道:“花眼哩,是籴得米多,蚊虫拱起来,醉了,去挺尸罢,休在这里怪惊怪唤的惹恼老娘。”(《型世言》)

(12)①我来了二十多日,我屋里,你门也不踹踹,推托事故,往外头来挺尸。

②请了他顿小小的小小的棒椎儿,动不得,睡着觉挺尸哩!(《醒世姻缘传》)

(13)①贾母啐到:“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②他女人骂道:“糊涂荤呛了的忘八!你撞丧那黄汤罢,撞丧醉了,夹着你那脑袋挺你的尸去。叫不叫,与你什么相干!一应由我承担呢!风啊鱼的横竖淋不到你头上来。”(《红楼梦》)

上面已经说过(6)(7)(8)(9)例中,“挺尸”与“血”、“死(亡)”等字眼连用时往往表示“躺着的尸体”,而(10)(11)(12)(13)例却没有类似的字眼,反而开始与“睡觉”义相关的词连用,如例(10)“起来”在这里是指起床的意思,不起床,挺着尸做甚么!很明显,在这一例中,“挺尸”与“死亡”已经没有关系了,通过上下文,“挺尸”应该是与“起来”相反的意思,即“睡觉”。例(11)(12)(13)都可以用来证明这一用法。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挺尸”多与骂人的话连用,多含贬义的色彩。

明代的白话小说中“挺”与“尸”连用既包含字面意义,即躺着的尸体,也开始出现睡觉的意思,而清代的白话小说中“挺尸”基本上都表示睡觉的意思,暂时还没有发现表示躺着的尸体的意义的例子,这一点可以说明“挺尸”自清代开始已经作为一个固定的词使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作为一个离合词使用,但始终表示睡觉的意思。

“挺尸”一词作为睡觉的意思自清代开始被确立下来,但是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使用,据作者考察的清代小说中,含有“挺尸”一词的例子(包括离合用法)仅有9例左右,可以说数目非常少,但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使用并不广泛,数量不多的词在现代社会中依旧被保留、被使用呢?这就是作者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挺尸”一词不仅被用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方言作品中,还被用于一些普通话为主的作品中,如:

(14)人声,好像是老人的声声:“阿根,你还在这里作死,还不给我回来挺尸!”(陆文夫 《人之窝》)

(15)突然门外有人说话了:“你们回去挺尸吧!轮到老子罚站了。”(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

(16)苗连长:“老炮,你在那挺尸呢!”(电视剧《我是特种兵》)

这三例是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查找的,如果进一步考察与研究,收获颇丰。同时,近年来,“挺尸”还产生了新的用法,指某人因无聊而发呆,一动不动,像死尸一样,例(16)就有这个意思,从这一方面来说,“挺尸”这个词不仅依旧保留着,其意义还一直在发展着。

二 结语

“挺尸”作为一个方言词语,没有像其他的一些方言词汇一样消失,反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反复被使用,同时意义还在发生衍变,这就证明了这一词强大的生命力。

“挺尸”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保留使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上文反复提到“挺尸”一词是一个方言词语,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说法,“挺尸”一词存在于许多方言当中,这些方言主要包括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等等。“挺尸”一词在众多方言中广泛存在,同时被这些方言一直沿用至今,这就为“挺尸”进入汉语普通话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在一些现代或当代著作中,我们会看到“挺尸”一词的使用。

其次,“挺尸”一词在现代作品的使用源于作家们对于这个词的偏爱,作家一般乐于在人物对白中使用方言词汇,一方面作家本身可能出于有这种方言词汇的地域,因而产生了对乡音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作品中主人公的特色,使作品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更富有亲和力与真实性。

最后一点就是,“挺尸”一词拥有自身独特的语用意义,上面已经说过,“挺尸”一般用于骂人这么一个语境,所以尽管表示睡觉的词如上床、休息、会周公等等有很多,但是作家们在训斥、骂人的语境中表示睡觉的意思时首选便是“挺尸”一词。“挺尸”一词用来往往让人觉得切合语境。

上述原因为“挺尸”一词进入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种种可能性,一个词语、一种语言只要有人类的传播,那么它就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毕竟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挺尸”能否进入汉语普通话对于其他方言词语进入汉语普通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提示性,首先我们不能忽略方言词汇进入汉语普通话的优越性,方言词汇承载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方言相联系的则是一个社会的民间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和区域性,在一个有着数千年大一统思想的国度,保持非主流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通过观察方言词汇,可以考察一个民族的变革与更新。其次,什么样的方言词汇才能成为汉语普通话的一员是我们一直以来都需要探讨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是否要确立一个方言词进入汉语普通话的标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孟兆臣.小说与方言——白话小说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J].中国文学,2004(4).

②潘建国.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中华书局,1999.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3]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M].商务印书馆,2010.

[4]潘建国.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2-115.

[5]孟兆臣.小说与方言——白话小说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J].中国文学,2004(4):127-131.

ClassNo.:H0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SemanticStudyontheDialecticalChineseWordTǐngshīanditsDevelopmentTrendForecast

Xu Y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Jiangsu 221110,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ialectical Chinese word Tǐngshī is widely used in many popular literary works. Based on the vernacular novel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emantic origin of the word Tǐngshī and its semantic evolvement, which is helpful to study why the dialect word exist in Putonghua.

Tǐngshī; semantics; dialect phrase

徐烨,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1672-6758(2013)01-0128-2

H03

A

猜你喜欢

白话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