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与影的深度意象
2013-04-07白阳明
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威廉·斯坦利·默温(William Stanley Merwin, 1927-)是美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新超现实主义流派诗人,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著名的“深度意象派”诗人。默温在其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天狼星的影子》中,以童年、往事和记忆中的人和物的意象跳跃深入心灵深处,将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意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塑造一个新的超现实境界,用星与影的深度意象连接已知和未知,在探索与叩问中表达诗意栖居的审美追求。本文立足于默温的整体诗歌创作与风格,探求《天狼星的影子》中星与影的深度意象。
1 诗歌创作与风格
默温1927年出生于纽约市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自小就开始写赞美诗,彰显诗歌天赋。稍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后又继续花了一年时间留在学校学习罗马语,打下了日后翻译法语、拉丁语及西班牙语作品的基础。
1952年,默温的笫一部诗集《两面神的面具》一经问世即被耶鲁青年诗人丛书收录,深受主编W·S·奥顿的好评,因其严谨典雅的诗风而被列入正统诗人之列。这个时期的默温深受新批评形式主义创作法则的影响,作品中有的以圣经为题材,有的以神话或传说为主题,“将他对西方古典神话中传统概念的关注与对于诗艺传统的崇高敬意结合在了一起。”[1]26突显20世纪50年代新批评的经典化和形式化风格。
1960年,默温出版诗集《炉中醉汉》,诗人舍弃诗歌的格律,创作自由体诗歌,不使用标点,走向20世纪60年代开放式和自由化的诗风。对此,霍华德曾经指出:“默温弃用标点说明诗人掌握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文体。在纸上没有标点的诗歌,就像经过一场爆炸,意象得以重新组建起来,诗行末尾被封闭起来却反而获得了开放的形式。”[2]129默温于1963年出版《移动的靶子》,在诗歌风格上被认为是“新的朴实无华的文体,极具音乐感,然而又因为存在主义的感情与感官的脱节而显得生硬。”[3]786默温于1968年参加新超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开始把“深度意象”融入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默温渐渐归于平静,逐步在静谧的禅宗中用自然的笔触歌颂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在随后的几年里,默温陆续出版了多部诗集,并多次获得大奖,继1973年《搬梯者》获取普利策诗歌奖之后,默温凭借2009年《天狼星的影子》笫二次问鼎普利策诗歌奖,从而成为“深度意象派”的领袖人物之一。
2 深度意象
2009年默温获得普利策诗歌奖,授奖辞宣称《天狼星的影子》“聚集于记忆的无限力量,富于启示而又充满温情。”[4]以82岁的高龄再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对于默温来说弥足珍贵,对于诗歌来说弥足珍贵,默温播洒着一颗文心,绽放着一颗诗心,展现出诗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深度意象”是利用象征的原理,指向心灵深处的某一个层面,通过象征来表达与同一意象相关联的意义,微妙而深远。天狼星对应的英文为Sirius,来源于希腊语,有“烧焦”之意。在古人看来,只有在夏季天狼星和太阳才会同时出现,也只有当天狼星的光和太阳的光融合在一起时才会引起天气炎热。之所以把这颗星称为天狼星,是因为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只有狗才会在太阳下活动。在《天狼星的影子》[5]一书中,默温以天狼星的影子为隐喻,象征着未知,探讨处于无意识深处的信息。默温曾经谈起该诗集的写作产生于对天狼星影子即未知的一种叩问,天狼星的影子代表着未知的领域,通过叩问,未知与我们的已知进行着对话。默温通过天狼星将想象与现实连接起来:不管是事物还是人类都存在着两面,即星与影,星象征着已知,影象征着未知,已知与未知都客观存在着,已知如星,照亮世界,未知如影,尚需探索,在已知的引领下人类探求着未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默温在诗中呈现多个意象,像个多面体,在童年、往事、记忆中的人和物之间穿梭,呈现从一个意象到另一个意象的意识流动,运用各种表现元素,用最朴素的语言去挖掘生命存在的秘密,通过已知部分与自然和世界进行反复的精神对话,完成对影子的叩问,把握最深层的奥秘。
2.1 童年意象
童年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童年让人想起河边抽绿的枝条,生长嫩嫩;想起湖中荡起的双浆,前行跃跃;想起空中飞翔的风筝,上扬悠悠;想起雪里欢快的笑声,回响脆脆。这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纯真而鲜明。在默温眼中,童年是什么呢?默温在童年这一部分录入诗28首,通过描写童年时期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与细节,表达诗人对生与死的认知,对亲情与人物的感悟,这是默温记忆中的童年,沉重而深刻。思想寓于意象处理之中,以《牧笛》为例,这首诗看似内容平常,却以清新优美的意境,跳跃性的意象打动了读者。读者从这首诗中看到的是诗人用语言勾勒出的一幅优美的牧笛鸣奏图:你曾经对我歌唱现在仍在歌唱/让我听到你悠扬高亢的曲调/与我一起存亡/那颗星正黯淡下去/我能想得比那更远/但我忘了……/噢 清晨的呼吸/夜歌晨曲....../我会听 直到长笛声止/直到光亮又老。牧笛声声,与诗人一起存亡,那颗星首次出现在诗集中,正黯淡下去,与标题《天狼星的影子》互为辉映,象征着地球日渐老去,还有逐渐老去的诗人。可是,夜歌晨曲,诗人的诗心仍存,直到长笛声止,直到光亮又老,刹那间,瞬间便是永恒,诗人仍然愿意继续叩问,继续追寻,童年的意象在牧笛声中显现,童年是牧笛,童年里有青春,童年里的秘密引领人类对不可知影子的叩问,正是通过这一层又一层的深度意象,默温完成了对深层意识的探索。
2.2 往事意象
往事是什么?往事是风,红颜吹皱;往事是雨,心田敲碎;往事是雷,梦魇惊醒。如此往事,让人如痴如醉。在默温眼中,往事又是什么呢?默温在往事这一部分录入诗11首,表达默温对家犬的怀念,对衰老和死亡的叩问,怀念与叩问跃然纸上,引人沉思。这一部分回忆、梦境和现实被诗人融为一体,过去与现在失去了界限,现在被过去预示,过去隐含在现在,时间貌似凝固,成就了永恒的往事。以这部分的笫一首诗《天黑时》为例,黑犬本是平常见,然而在这里,在看似客观的画面中,我们却从另外一个崭新的视角观察到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的感知,“每当天黑时我跟着那只黑犬/进入黑暗即白天的心灵……当我完全信任这只黑犬/历经光明历经黑暗/直到这只黑犬失明/此时它已熟悉黑暗的屋子/在里面没有恐惧因为这只黑犬/小心地带领我登上看不见的台阶”,天狼星中的天狼在此处出现,影子引领着诗人去经历光明经历黑暗,在黑暗中诗人没有恐惧,反而在黑犬的带领下走向未知的世界。默温在这里既没有直接宣泄感情,又避免直白流露观念,诗人仅仅选择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凭借意象说话,黑的犬、白的天、黑的屋,看不见的台阶,使读者通过这些精心构造起来的意象唤起内心的审美情感,理解黑暗是白天的心灵这一寓意。默温在这部分诗中,将语言的神奇力量与超现实主义运动强调的内心冲动完美结合,诗人与黑犬、黑夜以及潜意识的力量融为一体,通过亲历的往事,用纯真而审慎的声音歌颂了人类与现时生活所保持的经历与探索的基本关系。
2.3 记忆中的人、物意象
童年不再,往事远去,记忆中的人和物又是何般模样?是否依旧青春,是否仍存风华?牵动我们内心的人和物让人欢喜让人忧。如果说回忆使人更幸福,又何尝不可以说回忆使人更痛苦,一种矛盾,诸多纠结,牵出回忆的酸与甜。默温记忆中的人和物也是五味陈杂,笫三部分诗54首,核心意象是记忆,塑造记忆的包括逝去的人和物,所以,默温写到了离去,写到了无影,写到了光灭,这一系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象征着默温的美好记忆在日益生态恶化现实中的幻灭,然而诗人仍然给现代人留下了希望,在《未知的时代》中的最后一句,诗人写到“小鸟静静地躺着而光仍然飞翔着”,小鸟静静地躺着,现代社会没有给动物留下活路,本来应该叽叽喳喳的小鸟静躺着,是死是活不可知,然而光仍然在飞翔,仍然照耀着更多的影子。默温凭借处于灵感状态的精神锐力创作诗句,自由联想,离奇想象,颠倒逻辑和时间顺序的,发掘出潜意识中的节奏和思维,在已知与未知的跳跃中实现了多视角的立体审美效果。在默温的记忆中,大自然的规律被打破,时间被颠换,诗人仅仅作为旁观者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错综复杂的景致在离奇的联想中,构筑了记忆中的人物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在的力量。
3 诗意栖居
在诗歌的视觉形式上,默温也颇有独创,将思想寓于形式之中。在默温看来,描述一些平凡事物是无须采用标点符号的,因此,默温的诗均未采用标点符号,表现了默温蔑视传统羁绊的情感趋向。诗人不管写什么,总是要通过所写的诗歌表达一定的思想,默温也不例外。
1975年,当四十八岁的默温来到夏威夷定居时,夏威夷就成为他的世外桃园,成为他心灵的家园。今年的默温已经八十有六,居住的房屋临太平洋而立,海涛声声入耳。房屋周围种着三亩地,产出时令食物,可以时时尝鲜。书籍满屋而存,时时提供精神食粮。更有妻子和爱犬相伴,伴以热情好客的邻居,默温可以潜心进行夏威夷土著文化研究,生活如此美好,如诗如画。
然而桃园毕竟在世外,世内的夏威夷也不得不面对环境不断恶化的后果,这使得视夏威夷为“最后的地方”的默温不得不采取行动,用自身的经历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期望人类在自然中诗意栖居。在《天狼星的影子》中,诗人在探索未知的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关注。现代文明抹杀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能力,如果我们有重新栖居的勇气和决心,想要在恶化的环境中重生,那么就需开放全部感官,敞开心灵,去了解这片土地的前生今世,明确栖居者的定位,以一颗虔诚而谦卑的心去积累知识,去亲身实践。作为“诗意栖居者”,默温亲身实践,结合已知,通过诗歌探索未知,对环境保护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当今人类精神生态的建设也意义重大。
4 结束语
语言简约,意象简练,描述精准,感悟生命,钟爱诗意栖居,进行一种诗意而恬淡的叩问,这就是默温在《天狼星的影子》中展现的思想水准和精神层次。默温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接近那些存在的隐秘之境,或者解释那些降临在日常生活中的神谕,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感悟那些现象和秘密,在天狼星的影子中,去寻找某种与心灵相契合的自由和永恒,通过星与影的深度意象展现着对世界、对自然的认识和判断。面对星与影,默温如一位修为高深的禅者,参透了星与影的奥秘,面对已知的星,完成对未知的影的叩问,做一名“诗意栖居者”,正是这种真诚而自然的叩问使我们明白,虽然我们已知有限,未知无限,然而只要勇于探索,一定会在星与影之间找寻到诗意之居。
[参考文献]
[1] Davis, Cheri. W·S·Mervin.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81.
[2] Perloff Marjorie. Apocalypse Then: Mervin and the Sorrows of Literary History—W·S·Mervin: Essays on the Poetry[C]. Eds: Cary Nelson & Ed Folso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7:122-144.
[3] 丹尼尔·霍夫曼. 美国当代文学(下册)[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4] The 2009 Pulitzer Prize Winners: Poetry. Citation.http://www.pulitzer.org/citation/2009-Poetry.
[5] Merwin W S. The Shadow of Sirius[M]. Washington: Copper Canyon Pres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