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2013-04-07赵国强尹继云苑军正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出血点术者腔镜

赵国强,尹继云,苑军正,段 峰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1991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成功应用于临床。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1]。自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共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8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5例,高空坠落伤22例,刀刺伤6例,摔伤5例,合并肺挫伤28例,合并肾挫伤8例,合并肋骨骨折24例;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52例。其中32例患者入院后血压低于90/60 mmHg,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2例,CT 确诊36例,所有病例均行腹腔穿刺确诊。

1.2 手术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取仰卧位左侧背部垫高。手术床向右侧倾斜。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先行创口清创、缝合关闭。患者取“大”字体位,术者站立患者两腿之间,腹部切口取5孔法。脐轮为镜孔,左侧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处为操作孔,左腋中线中为第一牵拉孔,剑突下5cm 处为第二牵拉孔,右锁骨中线脐水平处为第三牵拉孔。成功后依次建立各孔道,用腹腔镜探查腹腔进一步明确诊断,吸尽腹腔内血性液体,明确脾出血的部位和程度,脾被膜出血采用纱布先行压迫;位于下极部位的仅结扎脾下极血管即可。脾切除适应于脾门血管损伤和大而深的肝实质损伤。先用纱布压迫出血点,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胰腺上沿找到脾动脉结扎,基本控制出血后断离脾周韧带,于脾门处用内镜切割闭合器(Endo-GIA)断离脾蒂与血管。脾周创面彻底止血,冲洗腹腔,置双腔引流管于脾窝处引流创面渗出液。将脾脏分切成块,依次装入标本袋逐步取出。

1.3 随访

获1a以上门诊随访46例,随访率67.65%,其中1例患者保脾术后8mon因摔伤致脾再次破裂出血二次手术切除脾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分析,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

2 结果

68例手术62例获成功,6例因出血多、止血困难中转开腹切脾,45例腔镜下切脾,17例保脾成功,其中5例结扎脾下极血管,12例脾被膜破裂,裂口小出血量少,应用止血纱布和凝血酶后止血成功。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35 min,出血300 mL~3000mL,平均750 mL。住院时间9~21d,平均11.2d,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4~72h肛门排气,平均52h,腹腔引流管于术后6~12d拔除,平均5~7d。术后恢复顺利,无胃肠漏,2例胰漏,经引流后自愈。

3 讨论

与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手术(Open splenectomy,OS)相比,LS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且腔镜手术导致的手术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反应强度较轻,因而日益受到重视[2]。但该术式最大的风险是脾损伤程度、出血量多少,出血量大且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立即中转开腹。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LS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拓宽。我们认为术中操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适应症

①术前经彩色多普勒或腹部CT 确诊,腹腔穿刺证实,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加重。②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短期内血红蛋白无快速下降,经给药补液、输血等对症处理后血压能维持在90/60mmHg以上。③无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

3.2 腔镜技术应用于脾外伤的缺点

虽然微创伤恢复快是最大优点,但它的缺点在于腔镜下对出血部位的控制比较困难。术中出血是LS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中转开腹的主要因素[3]。在大量出血时,缺乏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手段,常出现手忙脚乱、视野不清、操作无效等情况,因此,严重脾外伤患者不适合腔镜手术。

3.3 术中操作要点

①每个操作都必须细致、精准、有效,在显露不清时不能盲目分离,操作时必须轻柔、灵活。②先用纱布压迫出血点,由助手执吸引器吸血,术者快速准确钳夹脾门出血部位,用各种方法有效止血。③基本止血后再依次断离脾周各韧带。④处理脾蒂时应用Endo-GIA,效果安全可靠。⑤切除脾脏后脾周创面仍有一些细小出血点,要逐一显露止血,确保安全有效。

3.4 超声刀应用

超声刀在术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术者一定要熟悉练声刀的掌握操作方法。超声刀对动脉止血效果好,但对于大于3 mm 静脉应用结扎夹夹闭更为可靠。在操作中应学会轻推、轻压,夹力适度,快慢切结合,手法灵巧。出血时可用纱布先压迫出血部位,用吸引器缓慢推移纱布,边吸边退,显露出血点,钳夹止血后置结扎夹夹闭。如果术者和助手不熟练或配合不好,很容易造成出血,此时不宜盲目钳夹,不可盲目电凝,很容易引起其他脏器损伤,术后出现胃漏、胰漏、肠漏[3]。或在处理出血时动作不到位,止血延迟,或把小出血弄成大出血而中转开腹。

3.5 LS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患者多为复合伤,生命体征不稳,快速有效手术是根本。而在快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副损伤,因此一定要避免胃肠、胰腺损伤[4]。术中操作准确,仔细检查,以免遗漏。术后常规测定引流液淀粉酶,如异常增高则应延迟拔管时间。有专家认为[5]对于脾蒂处理应采用分离结扎脾叶动静脉的“二级脾蒂离断术”,可减少术后胰漏及脾热发生。我们认为LS 并发症重在预防,术中认真细致操作,使手术处于术者可控范围非常重要,腔镜下手术困难时,应果断、及时中转开腹,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1]赵海峰,佟立权,于海英,等.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3):313-316.

[2]李永双,金俊哲,梁健,等.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2):873-876.

[3]陈学敏,孙冬临.腹腔镜脾切除对难治性ITP治疗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5(8):569-571.

[4]吴海福,盛卫忠,刘凤林,等.腹腔镜下脾切除67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7):584-586.

[5]孔颖,彭淑牗,刘颖斌,等.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56-58.

猜你喜欢

出血点术者腔镜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Mutually Beneficial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