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富集杜仲雄花总黄酮
2013-06-12丁艳霞郭洋静曾令连
丁艳霞,郭洋静,曾令连,李 钦*
(1.河南大学药学院 杜仲工程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2.辽宁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落叶乔木,花单性异株,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1],是中国珍稀濒危二类保护植物[2],它的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甘、陕、晋、豫、湘、鄂、川、滇、黔、桂、皖、浙、赣、闽等省、自治区的平原到海拔1690m 间的丘陵和山地[3]。杜仲作为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杜仲的药效:“杜仲性味甘、微辛、温、无毒,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的效能”。肖静等通过提取杜仲皮中总黄酮,以25、50、100μg/mL 浓度分别加入新生Wistar大鼠颅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发现杜仲总黄酮能直接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4]。杜鹏等[5]报道,杜仲总黄酮能对抗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症,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国内外对杜仲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有研究[6]表明,杜仲雄花中的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杜仲皮和叶,关于其总黄酮的富集主要采用大孔树脂,黄酮纯度最高能达到33.9%(粗提物中黄酮纯度为3.28%)。本实验首次对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富集杜仲总黄酮进行了探讨,取得较好效果,富集物纯度提高近200倍,远优于目前常用的黄酮纯化技术。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龙尼柯仪器有限公司);XS225A型分析天平(瑞士普利赛斯公司);GKC21CR4可控硅恒温水浴锅(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2 试药
X-5、HPD-100、AB-8、NKB-9、D-101大孔吸附树脂(天津市海光化工有限公司),柱色谱用聚酰胺(100~200 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杜仲雄花药材购自洛阳市鸡冠山商贸有限公司,经河南大学药学院李钦教授鉴定均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imoids Oliv.的雄花;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线性方程
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约9.48mg,精密称定,置50 mL 量瓶中,以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解定容成0.1896 mg.mL-1的溶液,即得。
分别吸取上述标准溶液0、0.4、0.8、1.6、2.0、2.4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亚硝酸钠0.4mL,混匀,放置6 min,加质量分数为10%硝酸铝0.4mL,混匀,放置6min,加质量分数为4.3%的氢氧化钠4.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以空白为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并在510nm 下测定各浓度标样的吸光值,求出标准曲线方程:Y=11.314 X+0.028,R2=0.9997。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方法
取杜仲雄花粉末适量,25 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浸泡2h,浸泡液用超声波120 W,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20min。滤过,减压回收溶剂至无醇味,残渣用7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016g/ml(按浸膏量计),作为上柱供试液,并按照文献方法[7],测定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2%。
3 结果与讨论
3.1 聚酰胺静态吸附量-解吸性能考察试验[8]
准确称取预处理好的聚酰胺5.00g,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1.03 mg/ml)50mL,平行六份。每隔30 min振摇20s,每隔1.5h吸取上层液测定药液的吸光度,至剩余总黄酮浓度达到平衡,计算出每克干聚酰胺的吸附量(mg/g)。以时间为横坐标,吸附量为纵坐标,得到聚酰胺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见图1。经过考察,其吸附在0.5h内吸附速率最快,0.5~5h以内吸收变得缓慢,但6~15h后吸附的速率又一次加快快,到15h后趋于平衡状态。按式(1)计算吸附量和每克干聚酰胺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平衡状态时,5g聚酰胺树脂的静态吸附量为37.71mg。
吸附量=原液总黄酮量一剩余总黄酮量(1)
图1 聚酰胺静态吸附动力曲线图
3.2 聚酰胺动态吸附量-解吸性能考察
将3.1 项预处理的饱和吸附黄酮的聚酰胺5.00g,装入内径为1.5cm的层析柱,分别用蒸馏水、体积分数为20%、40%、60%、80%、95%的乙醇各100ml,以流速为2BV/h对雄花药液(总黄酮浓度1.03mg/ml)50 ml进行冲洗,收集各洗涤液,按照供试品溶液的测定方法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计算动态解吸量及解吸率。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洗脱,能使黄酮的解析量达到33.01mg,解析率达到87.5%。
表1 聚酰胺对黄酮的动态吸附量-解吸情况
表2 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总黄酮吸附洗脱效果
3.3 大孔树脂型号的筛选
准确取等量不同型号大孔树脂,预处理后装柱,以水洗脱至流出液近无色。加入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0.639mg/ml)后吸附12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洗脱,收集70%醇洗脱液6BV。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计算总黄酮的量和收率,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5种树脂中非极性的D-101树脂在总黄酮的量和收率方面效果最好,因此,选用D-101作为实验优选树脂[9]。
3.4 大孔树脂洗脱溶剂的初步考察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约相当于2.0g浸膏),以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6BV)后置于预先以水为溶剂填装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部,依次用体积分数为15%、30%、45%、60%、75%、85%、95%乙醇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6BV,测定洗脱液中固形物量和总黄酮量,计算黄酮质量分数和收率。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5%~60%乙醇洗脱部分,总黄酮收率已经达到65.72%,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并没有明显增加总黄酮的收率。
表3 大孔树脂不同洗脱溶剂对总黄酮的洗脱效果
3.5 聚酰胺与大孔树脂连用最佳洗脱溶剂的考察
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洗脱聚酰胺,能使黄酮的解析量达到33.01mg,解析率达到87.5%,而D-101大孔树脂的动态解吸附效果显示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就能使总黄酮收率已经达到65.72%,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洗脱溶剂的浓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份,分别拌入等量干燥聚酰胺粉末中,挥去溶剂后,置于3个小渗漉筒中,用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6BV)后分别置于以乙醇为填装溶剂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上部,分别用体积分数为60%、70%、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各6BV,测定洗脱液中固形物量和总黄酮量,计算黄酮质量分数和收率。结果见表4,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能使总黄酮的收率达到77.14%,增加洗脱溶剂的浓度反而使黄酮的收率下降,因此选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作为最佳洗脱浓度。
表4 聚酰胺与大孔树脂连用时不同洗脱溶剂对总黄酮的洗脱效果
3.6 正交试验
采用L9(34)正交试验根据黄酮理化性质和大孔树脂洗脱特性,考察了上样药液浸膏-聚酰胺比例(A)、洗脱液收集量(B)、浸膏-大孔树脂比例(C)3个因素,进一步设置3水平,进一步优化筛选。测定洗脱液总黄酮的量,计算其总黄酮纯度和收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A>B>C,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A3B2C1,即上样浸膏-聚酰胺比例1∶3,浸膏-大孔树脂比1∶10,收集洗脱液6BV。通过方差分析,浸膏-聚酰胺、浸膏-大孔树脂的比值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而洗脱溶剂用量则无显著影响。
总黄酮纯度=洗脱液中总黄酮量/洗脱液固形物量
总黄酮收率=洗脱液中总黄酮量/上柱前药液中总黄酮量
表5 三因素水平设置
表6 正交试验筛选结果
表7 方差分析
3.7 验证试验
按最佳纯化工艺重复实验3 次,结果3 批样品总黄酮收率为(86.76±2.3)%,质量分数为(55.27±3.6)%。结果表明,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分离纯化杜仲雄花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行。
4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聚酰胺与D-101 树脂联合应用能很好的富集杜仲雄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与聚酰胺比为1∶3,浸膏与大孔树脂比为1∶10,以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6BV。富集物总黄酮收率可达86.76%%,黄酮纯度为55.27%。该方法优于目前常用黄酮富集,且工艺简单,树脂再生容易,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4.2 讨论
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是分离黄酮类物质的常用材料,由于其吸附机制不同,两者在分离纯化中各有优缺点。在实验中发现,将聚酰胺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可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弥补不足。本实验选择以聚酰胺作吸附剂,一方面,经水洗可除去大部分水溶性杂质,另一方面,聚酰胺对色素及部分脂溶性成分仍保持较好的截留,减轻了对大孔树脂柱的污染和负担。经初步分级的上柱液再经大孔树脂纯化,再利用树脂吸附和分子筛作用即可极大地提高产物的纯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柱再生方便,黄酮富集率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肖攻,曹玉华,刘彪.芦荟汁天然饮料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271-274.
[2]董娟娥,梁宗锁,张康健,等.杜仲雄花中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动态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4):7-10.
[3]郭胜伟,王天山,蔡宝昌,等.芦荟饮料的开发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11):76-78.
[4]肖静,李三华,莫宁萍,等.杜仲总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3):26.
[5]杜鹏,肖润梅,陈勇.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对维甲酸所致小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4),392-394.
[6]刘鄂湖,鄢丹,蔡光明,等.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中应用现存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草药,2007,38(5):附3-附5.
[7]刘志祥.大孔树脂在纯化杜仲总黄酮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6):1468-1470.
[8]张蕾,廖琼峰,谢智勇,冯志强,曾元儿.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富集苦参总黄酮[J].中草药,200833(3):264-268.
[9]黄松,丁婕,陶艳,罗明琍,赖小平.聚酰胺树脂精制甜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3(21):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