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肺愈咳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临床观察
2013-04-07刘定权
刘定权
(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心卫生院中医科,重庆 梁平 405211)
理肺愈咳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临床观察
刘定权
(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心卫生院中医科,重庆 梁平 405211)
目的:观察理肺愈咳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方法: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口服感冒清片、病毒灵片、咳必清片,治疗组口服理肺愈咳汤(自拟)加减。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理肺愈咳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疗效较好。
外感风寒咳嗽;理肺愈咳汤;对照治疗观察
很多疾病均可出现咳嗽,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类[1],咳嗽时间小于3周者为急性咳嗽。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风寒咳嗽是外感咳嗽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特点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2]。近年来,笔者用理肺愈咳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63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6例,为我院近年来的门诊患者,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26例、女37例,年龄18~78岁,病程3~9天。对照组63例,男24例、女39例,年龄20~76岁,病程4~10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外感风寒咳嗽的标准拟定[3]。即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戴自英主编的《内科学》和余甘霖主编的《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急性咽炎的一般诊断标准[4],即以咳嗽咯痰咽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外感咳嗽病程不超过1个月,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查体咽充血,辅助检查胸片正常或双肺纹理增多,血常规检查正常或白细胞稍增多。
纳入标准:符合外感风寒咳嗽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对药物研究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能清楚表达主观感受。
排除标准:①排除非外邪袭肺引起而由脏腑功能失调,他脏内邪,肺内邪干肺所致的咳嗽。②咳嗽持续2月以上的慢性咳嗽,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气肿出现的咳嗽,合并有其它系统严重的原发疾病,精神病或不积极配合信息采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感冒清片(重庆东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0020029)4片、每日3次,咳必清片(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50021082)每次2片、每日3次,病毒灵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50021869)2片、每日3次,口服。
治疗组:用理肺愈咳汤(自拟)。麻黄12g,杏仁15g,桔梗15g,紫菀12g,荆芥15g,薄荷12g,百部15g,白前12g,蝉蜕12g,陈皮12g,贝母15g,细辛5g,款冬花15g,甘草6g。燥气灼金,干咳无痰去细辛加瓜蒌、知母;夹痰湿见胸闷、咳而痰黏,苔腻者加厚朴、茯苓;寒邪化热入里,咳而气喘、口渴、痰黏稠、心烦,去细辛加石膏、黄芩、桑白皮。每日1剂,水煎取汁温服,每次350mL,每天4次。治疗期间应戒烟酒、避风寒、禁辛辣、慎起居、调情志,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禁服其它药物。
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5]及《内科学》[6]中有关标准拟定。治愈:咳嗽咯痰及相关症状、体征(呼吸音粗糙,咽充血,双肺肺纹理增多、白细胞稍增多)消失。好转:咳嗽咯痰及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咳嗽咯痰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4例(22.22%),好转16例(25.40%),无效33例(52.38%),总有效率47.62%。治疗组治愈47例(74.60%),好转13例(20.64%),无效3例(4.76%),总有效率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病案举例
赵某,男,42岁。咳嗽3天,咯白色稀痰,咽痒,气急,伴轻微鼻塞、流清涕、头痛。查体温37.3℃,双肺呼吸音粗糙,舌苔薄白,脉浮紧。检查血常规WBC11.4×109/L,N 0.75,Hb166g/L,血小板229×109/L,餐后血糖8.6m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为咳嗽,风寒袭肺。予以理肺愈咳汤4剂,每日1剂,每次350mL,每天4次。4天后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血常规胸片均正常。
6 讨 论
外感咳嗽是由于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而作咳[7],研究认为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气道受伤、炎症、气道高反应状态而致[8]。理肺愈咳汤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而成,具有宣肃肺气、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作用。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杏仁肃降肺气,同麻黄一宣一降,止咳润肺。甘草调和宣降之麻杏,使汗出不至过猛而耗伤正气,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白前、百部化痰止咳,无论新久皆可取效。陈皮理气化痰。荆芥、薄荷祛风解表,开宣肺气。贝母、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善治各类型的咳嗽。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蝉蜕疏风利咽开声。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误,大有启门驱贼之势,运用得当,可用于诸般咳嗽[9]。药理研究证实[10],蝉蜕有明显的镇静、镇咳作用,能降低骨骼肌的紧张度。细辛有抗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作用。麻黄有强大的抗病毒,解热作用,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荆芥、薄荷对多种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桔梗、白前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百部、贝母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支气管分泌。杏仁能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款冬花有明显镇咳作用。紫菀对多种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陈皮有抗过敏、抗炎、祛痰作用。甘草有皮质激素样抗炎,镇咳,解毒,祛痰作用。全方有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解热,抗过敏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麻黄不可过量,易致出大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杏仁、细辛过量易致中毒,对蝉退、荆芥过敏者禁用。
[1]周淼,李庆海,赵栋梁.慢性咳嗽常见临床证型及中西医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34.
[2]陈明惠.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风寒证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杂志,2012,27(12):1225.
[3]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9.
[4]余甘霖.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6]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2.
[7]张发荣.中医内科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
[8]邱卫东,王海波.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报,2011,14(4):11-12.
[9]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9.
[10]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R256.11
B
1004-2814(2013)08-629-02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