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小包装饮片在我院推行之浅析

2013-04-07叶继红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包装中药饮片饮片

叶继红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药调配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逐渐为大家所关注[1-3]。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乙等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近年来,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提高调配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2011年我院引进了小包装中药饮片并实行电子库位码管理。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小包装饮片的优势

1.1 确保饮片剂量 小包装饮片是根据本院医师的用药特点,通过厂家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制成不同规格定量包装(如 3 g、5 g、10 g、30 g 等),改变了传统“抓药”带来的单剂量不准确,影响药物疗效的弊端。推行小包装后,药师只需直接按处方上的药名和规格调配。我院中医肿瘤科的配方较多,一些量大、质地蓬松的中药的剂量很难控制,如白花蛇舌草30 g、夏枯草20 g、蒲公英30 g等,在调配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确无误;还有一些毒性中药,本来需要的剂量就很小,用戥秤容易出现误差。小包装饮片的定量特点,完全避免了这些人为的误差,大大提高了调剂质量,实现了饮片的量化,使患者更放心地服用。

1.2 提高饮片质量 小包装中药饮片质量要求较高,装包前要求按规范炮制,去除杂质,充分净化、干燥,基本做到无砂石、尘土,无药屑等,保证了质量,而且必须从通过GMP验证的中药饮片厂购入。每个独立的小包装上都清楚标示品名、产地、规格、批号、药品生产许可证号、药品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等,彻底解决了终端消费的“三无”现象,保证中药饮片质优、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

1.3 简化调配流程 我院对已有的中草药都统一实行了库位码管理。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特定的编码并输入电脑,我们再根据编码顺序依次排列药柜。医师开出电子处方后,药房电脑会自动根据处方上每味中药的编码按顺序排列,并打印出相应的清单。药师即可根据处方清单上所标示的中药库位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调配。这样药师只须围绕药柜走一圈,便能一次把药取完。这种方式简化了调配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取药时间,从而减少了潜在医患纠纷的发生。

1.4 便于核对监督 传统的核对,容易产生差错。小包装使用后,核对人员可以根据饮片名称、包装的颜色(不同的规格有不同的颜色)等方面核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配、漏配现象,保证用药安全。如果调配失误,传统方法只能尽量挑挑拣拣,非常麻烦,有时甚至只能将调配好的整包药物抛弃重配,造成严重的浪费。单味小包装挑拣方便,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以前的患者拿到配好的药后,自己核对起来根本无从下手。采用小包装后,因其外包装标有品名、规格等信息,患者便可根据发药清单核对,帮助医院监督调剂质量。小包装饮片既增加了用药“透明度”,维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普及了中医药知识,有利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1.5 特殊药物易识别 中药中有许多药物需要特殊煎煮,如龙骨先煎、薄荷后下、车前子包煎、琥珀粉冲服等。以前药师都是根据医师的特殊要求,另外把它们一一包出,费时费力,患者回家后还容易搞错。现在,药师们不必再将特殊药物重新称量分别包出并注明,只要把其另放并交代患者,节约了调配时间。其外包装上也标明了各种特殊用法,让患者一目了然,便于识别、煎煮。

1.6 利于贮存管理 原来的中药都是直接放在药屉内,在装屉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次污染,极不卫生。且都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容易受自然环境如湿度、温度的影响。小包装用袋装密封,隔绝了与外界的接触,可大大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既可防止虫蛀、霉变及药物氧化而“走油”、“变色”等现象,又可防止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挥发,延长了药物的保质期。特别是对一些易生虫、生霉、变色、走油、易挥发的品种,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彻底解决了饮片装屉时“串斗”、“串味”、“沉灰”的现象,便于贮存管理。

1.7 使随征加减可行化 以前如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问题,只能将原来的汤药停用,由医生重新再开出新的处方。而实行小包装饮片后,每味饮片均可以单独加入或取出。曾有患者反映,汤药服用后有轻微腹泻,医生告诉患者将处方中几味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饮片减量或停用,患者可根据包装标示的药名、规格自行挑拣。这样既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不便,又使中医药随症加减的处方特色得到了充分体现。

1.8 改善配方环境 粉尘飞扬、药屑满地是中药房最头痛的问题,而药师基本都是裸手操作,很不卫生。推行小包装后,彻底解决了原先的脏乱差现象,药柜排列整齐,窗明几净,为药师和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提升了药房及医院的形象。同时避免了药屑散落、造成严重浪费的现象,大大节省了药材资源,实现了“零损耗”。

2 推行小包装饮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1 处方剂量受限制 小包装中药饮片每味剂量规格大致都是常用的几种:5 g、10 g、30 g等,但往往会有患者因年龄、体质、性别等差异需要特殊的规格,如3 g、8 g、12 g等。这样医师开具处方时就比较局限,很难适应特殊患者的需求。所以其定量的灵活多变性有待提高。

2.2 产生“白色污染” 小包装多采用塑料袋,虽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但患者拆包时麻烦,而且一大堆的外包装增加了许多“白色污染”,不利于环保。建议厂家改进包装,使用纸质、可降解等环保材料。

2.3 降低中药专业人员的鉴别力 传统中药材的鉴定可以通过眼看、鼻闻、口尝、手摸、水试等简便方法来鉴定质量,如丹参色红、阿魏气臭、苍术起霜等。而改用小包装后其药材的直观性变差,不利于用这些方法鉴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药专业人员的鉴别力,有碍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厂家一定要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并由监管部门对其监督,保证质量。

2.4 咨询患者增多 许多患者取药后在核对过程中会因为药名产生许多的不解,咨询的人数增加。细心的患者常常因为处方清单上药名与包装上不一致而不敢服用,如“夜交藤”标成“首乌藤”、“延胡”标成“延胡索”、“红藤”标成“大血藤”等,这些都由中药材同药异名引起,需要我们与患者耐心沟通,尽可能把处方上药名与包装上标签一致。总之,中药小包装饮片的推广是中医药事业向国际化、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适应了人们对中药材要求的提高[4-5]。我院在推行中药小包装饮片的过程中不仅优化了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患者知情权,保障了用药安全。

[1]何玉华.中药饮片小包装与中药调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550.

[2]李毅民,周向明,洪军,等.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9):768.

[3]刘建东,徐浩,周国运,等.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定位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9):76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S].2008.

[5]高燕萍,周月芳.中药饮片实行小包装供应的思考与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231-233.

猜你喜欢

小包装中药饮片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小包装中药饮片应用中的利弊探讨与建议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大包装一定比小包装划算吗?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小包装中药饮片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