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疗报告

2013-04-07马飞

兽医导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猪群

马飞

(安徽省泗县黄圩镇畜牧兽医水产站,安徽泗县 23431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显微镜下可见球杆状、长杆状与长丝状菌体,无芽孢,可见荚膜,是一种条件性、依赖性的致病细菌,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可引起纤维蛋白性肺炎、脑膜炎、腹膜炎及多发性关节炎等多种临床表现,断奶前后和保育舍仔猪发病率可达15%~20%,严重时致死率可达50%,近几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的又一种重要病原。

本菌具有多种血清型,目前至少可分15种,各种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差异较大,其中血清型1、5、10、12、13和14型毒力为最强;2、4、8和15型为中等毒力;3、6、7、9和11型为低等毒力,另有20%以上的分离株不能定型。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实验室报告,我国目前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以血清4型(14.6%)和5型(26.4%)为主,其次是血清12型(9.1%)和13型(10.9%),这四种血清型占分离株的65.9%;而血清 1、2、3、7、8、9、10、14和15型只有少数代表菌株,另有25.5%的菌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或不同菌株之间交叉保护力较低,具有地方特异性。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多发,但以5~11月份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不论营养状况及体重大小均可感染发病,以2~8周龄的猪最易感,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各种应激因素极易诱发该病,例如仔猪的断奶、换圈、阉割、长途运输、寒冷、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大等都容易诱发本病。一些养猪户自行屠宰病死猪及内脏未经严格处理即上市,或随地废弃,致使场地或周围环境被污染,也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流行因素。检疫不严,病死猪上市,猪不圈养,防疫注射或阉割等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饲料品质低劣或饲喂霉变饲料,气候变化,抵抗力低下等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近年来,随着多起副猪嗜血杆菌病暴发,本文就2012年7月15日安徽省泗县某猪场发生的一起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实验动物。4~8周龄地方品种仔猪。

2.药品及器械。

药品:普乐安、畜育诺针剂、清瘟败毒散、安替可、畜育诺粉剂恩宝、葡葡糖,复方电解多维可溶性粉等。

器械:解剖盘、高压灭菌锅、手术刀片、刀柄、手术镊子、剪刀、止血钳、骨钳、兽用金属注射器、仔猪专用短针头、医用橡胶手套等。

(二)诊断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凡符合下述流行特点,可判断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天然宿主,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尤其是2~8周龄的仔猪易感,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环境应激有关,如气温变化、空气质量、饲料或饮水供应不足、运输等。感染其他疾病时和抵抗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合并感染和创伤感染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临床检查。主要对病猪的体表、体温、食欲、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和检查。

3.病理解剖。对具有典型症状的病死仔猪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发病情况2011年7月初泗县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生持续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跛行、消瘦、咳嗽、皮肤发红、发紫、下痢、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情。发病的猪群为2~8周龄的仔猪,发病主要是正在吃奶和断奶后的猪,7月15日饲养员反映16号圈有3头仔猪体温较高,不吃食,精神萎靡,当天死亡1头。

7月16日,病情加重,体温上升到42.1℃,眼结膜潮红、流泪,鼻镜干燥,有浆液性鼻汁,口、鼻黏膜潮红,耳、颈下、胸、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有紫红斑块,死亡1头。

7月17日,新增发病仔猪5头,死亡2头,还有1头病情加重,当日对该圈的4头仔猪进行隔离治疗,并对该圈猪进行带猪消毒,整圈进行隔离。同一栋猪舍里的其他圈舍猪只采食量下降,被毛开始粗糙,扎堆,少数出现咳嗽和腹式呼吸。

7月18日,发病4头仔猪,体温在41.5℃,其中一头有病猪出现颈部强直、偏头或转圈等神经症状,死前倒地抽搐,四肢痉挛,呈游泳状划动。

7月19日,3头病猪,病情稳定。

7月21日,3头病猪中有1头已无可见症状,另2头病猪病情也有所好转。

7月22日,2头病猪均无可见症状,猪群精神状态和采食正常。

(二)临床表现猪只发病快,体温升高40.5℃左右,个别的可达到42℃,病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浅表呼吸,疼痛咳嗽,关节肿胀,跛行,颤抖,疼痛,共济失调,眼结膜发绀,体表发紫,有的皮肤苍白、贫血,侧卧,随之死亡。也有部分患猪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的病猪出现颈部强直、偏头或转圈等神经症状,死前倒地抽搐,四肢痉挛,呈游泳状划动。个别病猪出现跛行或站立不稳。

(三)尸体剖检对本次发病死亡的2头具有典型症状的病猪进行尸体剖检,观察其主要病变如下:病猪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粘连,腹腔积液,积液成黄色,有的呈胶冻状;胸腔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肺脏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肾脏肿大,肾乳头有出血点,膀胱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液。

(四)鉴别诊断

1.本次猪场发病的猪,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大致相同,可以初步断定为同一疾病所致。根据剖检变化和猪场免疫状况,可以排除猪瘟、蓝耳和伪狂犬病。再结合发病猪只的日龄,都是断奶前后的仔猪。体温升高、短咳、关节炎高发,剖检呈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变化及抗菌药效差,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情况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病特点。从用药方面来看,使用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治疗效果较差,可以排除链球菌感染。因此,根据这起猪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类症鉴别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2.副猪嗜血杆菌的确诊除了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类症鉴别等方法外,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来实现。实验室诊断主要是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3.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分离。需要注意:用于细菌分离的样品应选择未经治疗的急性病猪,最好选择浆膜表面物质或渗出的脑脊液及心脏血液进行分离。

(2)生化鉴定。

(3)PCR方法。可用于分离细菌的检测与鉴定。

4.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用于本菌血清型的鉴定与抗体的测定等。

(五)防治

1.治疗。及时隔离病猪,防止病猪与健康猪的接触传染,同时采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发病猪只采用普乐安(复方头孢),每千克体重0.1 ml,畜育诺每千克体重0.1 ml,分开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4 d。经治疗,从用药第3天开始,大部分病猪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采食量增加,2周后疫情得到控制。

2.预防。

(1)仔猪3、7、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普乐安 0.5 ml、0.5 ml、1 ml进行保健,效果良好。

(2)仔猪5周龄时,每吨饲料 中 添 加 畜 育 诺 1 000 g+ 安 替 可1 000 g,或恩宝(三仪药业有限公司)1 000 g,连喂 2 周。

( 3)生产母猪产前7 d至产后7 d,每吨饲料添加普乐新 1 000 g+大败毒散 1 000 g,连喂 2 周。

3.效果观察。采取上述综合防控措施,特别是提前使用有效药物进行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三、小结与体会

(一)免疫预防在一个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霉形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关,其中有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猪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与霉形体混感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应引起注意。

结合该猪场现状和诊疗情况,建议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可采用武汉科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对全场猪群进行接种,一个月后应用该疫苗对易感的保育猪再免疫一次;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每年对所有种猪进行2次免疫,新生仔猪在14日龄进行首次免疫,21~28日龄再进行一次免疫)。

(二)药物控制一旦在猪群中发现有该病的病猪,应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对该猪场易感猪群普遍进行一次药物控制,可采用普乐新 1 000 g /吨和畜育诺 1 000 g/ 吨连用2周。在母猪产前一周进产房时进行饲料加普乐新1 000 g+大败毒散 1 000 g,连用 2 周。

(三)饲养卫生管理全方位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争取做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

1.严格检疫引种制度,引种后要隔离观察1个月,补注疫苗,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猪,然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2.全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3.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生产区要定向流动。猪群要形成定向流动,即“后备母猪舍→妊娠配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

4.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猪舍内要保持冬暖夏凉,温度适宜,清洁卫生,安静干燥,空气清新。

5.配方合理,科学饲养。根据猪的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需求的不同,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营养,科学合理的饲喂。

6.定期消毒、驱虫、灭鼠。

7.做好疫苗免疫与抗体检测。

8.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9.坚持药物保健。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极强,对许多抗生素不敏感,甚至无效。对替米考星、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较敏感;对头孢类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不敏感。在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其药物的敏感性。

10.发生疫病时,及时隔离,全面消毒,紧急接种,合理治疗。发生疫病后,立即隔离病猪,用敏感的药物对症治疗,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并且要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圈舍消毒,增加消毒密度,对主要人行通道每天消毒2次。对假定健康的猪群进行紧急接种疫苗,不能接种疫苗的可先行药物保健。

做好上述十条综合防控措施,可明显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猪群亚健康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