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 趾腓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例报告

2013-04-07刘林峰王增涛王云鹏

山东医药 2013年46期
关键词:皮支指端皮下

刘林峰,王增涛,王云鹏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患者男,18岁,因右中指挤压伤,疼痛流血4 h于2013年4月29 日入院。查体见右中指末节指骨及甲床部分缺损,创面大小约1.5 cm ×1.5 cm。在左足 趾腓侧设计 趾腓侧动脉皮支供血的微型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手术方法:受区清创后,解剖游离出双侧指固有动脉,保留末节指动脉弓及小分支,末节指掌侧正中解剖出皮下浅静脉,指神经终末支修剪后备用。根据创面缺损面积在对侧 趾腓侧设计 趾腓侧皮支皮瓣,先切开背侧,在靠近甲基质处找到并解剖出皮下浅静脉,趾腹侧也游离出皮下浅静脉,游离约0.5 cm 后切断结扎标记,沿皮瓣边缘向深部分离,在皮瓣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找到 趾腓侧动脉,沿着趾动脉周围间隙分离,根据趾动脉皮支和趾神经的解剖规律,保护近节中份及中远1/3 处发向皮瓣的皮支,标记并切断趾底固有神经发至皮瓣的皮支,将皮瓣游离至仅皮支相连。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在起始切断 趾腓侧动脉皮支,将皮瓣完全游离。将患指指动脉弓及其分支找到的2 根血管与皮瓣的两个皮支用12-0 无损伤线吻合,缝合5 针,皮支约0.2 mm,将皮瓣中趾底固有神经发至皮瓣的皮支与指神经终末支吻合,皮瓣静脉与指掌侧皮下静脉以12-0 无损伤线吻合,观察静脉回流及皮瓣的颜色。皮瓣供区全厚皮片打包植皮。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好,两点辨别觉6 mm,供区外形功能良好。

讨论: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多种多样,如利用指动脉岛状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采用游离指动脉皮瓣或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等。这些术式的最大不足是需要损伤一侧的指动脉,引起患指萎缩、怕冷等术后并发症,且术中易损伤指动脉的伴行静脉,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色素沉着或萎缩坏死。为使供区隐蔽采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趾腓侧皮肤质地、结构与拇、手指掌侧皮肤相似,表面有螺纹,皮瓣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移植后外形逼真,厚度适宜,精细感觉恢复优良。我们在临床解剖中发现 趾的血供主要靠 趾腓侧动脉及其发出的 横动脉向胫侧的交通支,传统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往往切取 趾腓侧动脉,很大程度破坏了 趾的血供,供区 趾出现耐寒能力差的并发症。因此我们设计 趾腓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将趾底固有神经发至皮瓣的分支作为皮瓣的感觉神经,不破坏 趾腓侧动脉及神经。本例结果表明该术式效果良好,手术创伤更小,减少了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皮支指端皮下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
应用指固有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腓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手指带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
同指近、中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指端损伤创面的临床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