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并豹文刺治疗腘肌损伤50例

2013-04-07温元强陈立温伯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压痛人民卫生出版社小腿

温元强,陈立,温伯平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成都 610017)

笔者自2010年至2012年以齐刺并豹文刺治疗腘肌损伤5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来自于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疼痛科门诊。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0~49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4年。50例患者多以膝后深部疼痛伴膝关节屈曲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下蹲、上下楼、爬坡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有膝前痛、小腿肚及足跟痛。查体见沿腘肌走行处可触及压痛,并扪及条索状改变。腘肌功能检查阳性[1]。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排除腘窝囊肿。

2 治疗方法

2.1 齐刺

以腘肌压痛最为明显处(多在肌腹处)定为直刺穴,以 0.35 mm×50 mm毫针垂直进针30~45 mm,行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然后以该针为中心,在其外上及内下方1 cm处定为傍刺穴,分别以0.35 mm×50 mm毫针与皮肤呈45°夹角进针35~45 mm,针尖分别指向直刺痛点一穴,使三针形成夹角会合之势。留针30 min,每10 min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激发加强针感。另可根据病情,部分患者腘肌起止点处亦有较明显压痛,可各刺一针。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2.2 豹文刺

齐刺后,以直刺穴为中心,于腘肌走行处,用 5.5号注射针头散刺放血,并辅以拔罐,留罐10 min。于每疗程开始时行豹文刺及拔罐,共行2次。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膝后腘窝处无肿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腘肌功能检查(﹣)。

有效:膝后肿痛减轻,上下楼梯仍有轻微疼痛,腘肌功能检查(±)。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

4 讨论

腘肌是膝关节后方一块重要屈肌,是屈小腿的肌群中最小最短且力量最薄弱的一块肌肉,易受损伤。该肌起于股骨外髁的外侧面上缘,止于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主要作用是屈曲和内旋膝关节[2],另有控制膝关节过伸,保持膝关节稳定的作用。腘肌损伤疼痛除在腘窝处局部疼痛外,膝关节前、小腿后及足跟部也会出现,是由于腘肌病变压迫刺激胫神经的关节支和支配小腿和足跟部的神经支造成的。有人认为,20%膝关节病变伴有腘肌损伤[3],但在临床中单发的腘肌损伤易被忽视,缺乏针对性治疗,故应引起重视。

腘肌损伤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治痹应以痛处为重点,病痛局部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外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即齐刺多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依照这一原则,采用豹文刺加拔罐,祛其瘀血、逐其病邪,使经脉通畅,腘肌复得气血荣养,恢复其应有弹性,减轻对胫神经关节支及支配小腿和足跟部的神经支的压迫刺激,而病痛痊愈。

[1]张云鹏.腘肌损伤 69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27-128.

[2]徐思多.局部解剖学[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7.

[3]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2.

猜你喜欢

压痛人民卫生出版社小腿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