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3-04-07童晓燕
童晓燕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旁观的位置,很少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情感互动,共同探究和进行审美体验的动态过程。如何变过去枯燥呆板的一言堂为互动交流的开放式课堂,以凸显现代教学民主、主动、开放、科学、高效等特征,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课题。
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呼唤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着力于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努力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遨游在广阔的语文世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把语文课堂演绎成人文课堂、审美课堂、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叶澜教授建立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使之自觉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行为。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度。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呢?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先循序渐进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关的简单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先予以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而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此外,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把疑难问题记在本子上,大家一起在课上讨论研究,教师从旁指导。如此一来,师与生的关系不再是被动的教与授,而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气氛自然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和学生探究疑难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而教师的充分肯定会使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板加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得不亦乐乎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开展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课本中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光靠老师上课讲述,并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体会。而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充分融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再经教师循循善诱,发展抽象思维,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教授孙犁的《荷花淀》一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当她得知丈夫第二天就要去部队时,原本灵巧的手指突然震动了一下,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消息无疑使水生嫂的心理产生变化,一个小小的动作背后包含了可能的不测风云和丈夫走后家里的难处等等,这些都使人物的心理发生冲突,但水生嫂很快平静了自己的情绪,“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调整自己的心理,并迅速对此作出决定:不能拖后腿,必须坚强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片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挖掘细节背后的潜台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诗歌部分时,可找些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悠扬的配乐朗读中,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抑扬,哪里需要顿挫基本上听两遍就可以掌握了。通过反复吟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2)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关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就必须精心设置活动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安排。如讲授莫泊桑的《项链》时,可指导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表演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很好地贯彻了“能力本位”的要求。
(3)建立学习小组。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同时经常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如诗词会、演讲比赛、文学常识比赛等等,然后小组之间互评,共同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予以嘉奖,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指导学生积极撰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定期开展互动交流,举办“阅读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体悟语文的活力、灵魂与诗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审美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缓缓流淌。
(5)启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在课堂上能就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6)带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通过郊游、参观、寻访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课堂应是向未知世界前进的旅程,途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收获,而并不一定必须完全遵循原有的固定线路;课堂应该向全体学生敞开温暖的怀抱,没有人会被忽视或被无情的拒绝;课堂上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给予火种的就是一个个精心设计、发人深思的的问题。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化为自己的财富,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教学是一门极为复杂而高深的艺术,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 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3]姚本键.简论中学语文课堂改革[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4]何翠华.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确立的几个理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李健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河南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