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与上海金山区两地历史文化对比分析

2013-04-07

关键词:金山区宜昌两地

王 欢

(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上海 201599)

我出生在宜昌,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金山区文博单位工作,对宜昌和上海金山区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因此,笔者从两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就两地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略谈宜昌与上海金山区的文化特点。

一、两地地理位置

宜昌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称“川鄂咽喉”。宜昌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 29°56'~31°34',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上海一词最早始于宋代。上海市地处东经 120°52'、北纬 30°40'~31°53',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

二,两地历史文化

宜昌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同时也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宜昌先民奋发进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独具魅力的巴文化、丰富多彩的三国文化等,从不同侧面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宜昌历史文化的悠久。

上海历史悠久,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金山地区在6000年前即已成陆,东晋时期海岸线远在今岸线以南的王盘山一带,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金山地处滨海平原,古东江、青龙江贯穿南北,既有渔盐之利,又有航运、灌溉之便,经济开发较早。

金山历史悠久,是上海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冈身、查山、亭林、南阳港等古文化遗址,记录了先民们自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在金山的繁衍生息。金山区位置特殊,地处上海西南,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年间筑城置金山卫,清代镇压太平军之役,民国初年军阀“齐卢之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被强辟租界或完全割让,上海和宜昌也不例外。1842~1876年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中英烟台条约》,将上海和宜昌分别列为通商口岸。

三、两地的文物遗存

宜昌全市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3131处①,其中复查文物点942处,新发现文物点2189处,古遗址601处,古墓葬1289处,古建筑534处,石窟寺及石刻1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85处,其他11处。乡土建筑是宜昌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特色,不但数量庞大,而且精品较多,如秭归的凤凰山古建筑群,夷陵区南边古民居、杨家湾老屋、望家祠堂和晓峰古兵寨,兴山的古夫民居群,远安民居、五峰吊脚楼等。凤凰山古建筑布局规整,雕刻精美,堪称宜昌乡土建筑的杰作。

上海金山区不可移动文物173处②,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79处,古遗址14处,古建筑72处,古墓葬3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按文物点所属类别进行分类全区173处文物点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79处,古建筑72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点主要涵盖传统民居,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如名人故旧居。本文仅以明清建筑风格及特点作简要对比。

1.从两地的明清建筑风格比较

第一,从两地民居对比。“三普”发现金山区传统民居、名人故旧居和宅第民居(包括商铺)建筑共有34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前后幢布局,二层楼房。石门、天井、硬山顶、空花脊、七架果、穿抬混合式结构、两侧山尖处有封火墙,盖小瓦。雕刻工艺精细,隔扇门窗。前屋檐安如意滴水,门檐雕刻工艺上用如意、下饰中国古代传统结构,如唐、宋时代斗拱、师门、门檐下有垂花雕饰。白壁黛瓦,有徽派风格特色。时代为清代至民国。比如:金山区枫泾镇和平居委会和平街151号程十发祖居,清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幢布局,前为平方,后为二层楼房,共5间,建筑占地80平方米。隔扇门窗,雕刻工艺精细。前屋檐有如意滴水,盖小瓦。又如朱学范故居,清代。砖木结构,二层楼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440平方米。门檐雕刻工艺特别,上用如意、下饰仿唐宋时代斗拱,师门、门檐下有垂花雕饰。白壁黛瓦,系徽派风格。商铺如石少锋宅。属当地清代名药材商铺如“石泰山”商号,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呈四合院式布局;主要建筑有平房、二层楼房、厢房、共52间,石门、天井、阁扇门,占地面积668平方米。民居以叶家志宅颇有特色,清代硬山顶、空花脊、七架果、穿抬混合式结构、两侧山尖处有封峰火山墙。

宜昌古民居特点是:砖砌成的单丁错缝空斗墙,房屋大门门框为“垂花门”式的门头装饰。封火墙、房屋的瓦头和滴水都有精美的花纹图饰,极富装饰性和观赏性,整个房屋立面素雅古朴、端庄秀美。如秭归凤凰山古民居、夷陵区南边古民居可代表宜昌古民居特色。另欧式建筑有:原英驻宜领事、红星路建筑等4处。

第二,从两地石桥对比。上海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沟渠众多,水网密布。明、清时期以来水利星罗棋布,桥梁纵横交错,农业水利发达,尤以石桥众多。仅金山区现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桥57座,其中以明清时居多。桥的石质材料较好,雕琢精湛。

桥可分为石板桥、单孔石拱桥、圆拱桥、六墩七跨梁桥等。如秀兴桥,系双跨梁桥,又名隆昌桥。清代建。该桥花岗石质,东西走向,跨枫泾市河,全长14米,宽1.7米,净跨6.05米。桥面由8块长条石拼建,桥身两侧刻有正楷阳文字“秀兴桥”。又如跻方桥,系明成化单孔石拱桥。全长35.1米,宽3米,净跨5.45米,拱高2.9米。在古桥中保存有元代致和桥。明代石桥还有通津桥,跻云桥、瑞虹桥、宝源桥等5座。清代嘉庆年重建的广福桥,全长28.7米,宽1.7米,净跨18.05米,桥高2.6米,石桥由9块长条石拼建,桥身上侧刻正楷阳文字“广福桥”,桥墩上刻“两浙划开三吴界,渡尽天涯海角人;虹饮斜泾上下潮,船迎石庙参差庐”的诗联。此桥风格独特,石材硕大考究,雕刻精细,引人瞩目。这是上海金山区石桥的一大亮点。

宜昌的石桥保存下来的不多,桥为石板、单孔圆拱桥多,或依山就势架桥,或在溪河沟渠上架桥,其结构简单,石材小巧,便于行人。

2.宜昌与上海金山区两地的文化异同

上海与宜昌同是长江边上的城市,一个是长江出口处,一个是长江中、上游的节点,故两地有可比性。

(1)从地域文化上说,按考古学上的文化划分:上海金山一带原始文化属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系列,宜昌的原始文化属长江中、上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系列。至春秋战国时,上海一带属吴越文化,宜昌属荆楚文化范畴。从两地原始文化发展来看虽然不同,地域文化也有差异,但两地古代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大同越来越明显。

(2)从建筑上看:上海地势平坦,河流宽阔,水系发达。故有多跨和六墩七跨梁石桥出现。宜昌地区山区丘陵和平原相间,桥为单孔圆拱桥多。上海、宜昌都是开埠城市,上海中西文化结合较早,故有欧式风格建筑。如上海干望山宅、孙旭初宅为例证。宜昌欧式建筑为原英驻宜领事,红星路和桃花岭及邮政巷近代建筑,多为外国人在此办公和居住。宜昌民居中欧式建筑少见,这是两地地域文化的差异。上海民国时期民居中西合璧多,因本地人出国求学、经商多,开建筑文化之先河。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金山是上海市区最西南边,与浙江交界,吸收苏浙文化和徽派文化多、发展快。宜昌是楚之西塞,三峡门户,自古就是中转城市,吸收巴、蜀、楚文化多、两地虽相距千里,文化各具特色,各存奇葩;但也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特点。

注 释:

① 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M].湖北卷3.2011-09-30.

② 上海市金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上海市金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集[M].2009-01-06。

猜你喜欢

金山区宜昌两地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谁最重要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我与风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湖北宜昌卷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