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月经后期验案一则

2013-04-07周继福指导王晓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血海血块太溪

王 娇,周继福(指导),李 艳,王晓娟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针刺治疗月经后期验案一则

王 娇1,周继福(指导)2,李 艳1,王晓娟1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R249.7

B

1004-2814(2013)12-1063-01

2013-07-29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且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常与月经量少伴发,重则发展成为闭经,甚至影响生育功能。我们用针刺治疗月经后期常能收到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病例:王某,女,22岁,未婚,2010年9月10日初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后期,一般为45~60天月经来潮1次,每次行经3~7天,月经量少(每次用3~4片卫生巾)、色黑、时有小血块,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甚至不能触摸,偶有经来小腹胀痛,观其面色晦暗,舌红苔薄白,脉弦缓。平素性情抑郁,悲忧喜哭。彩超、性激素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肾虚肝郁,气滞血瘀)。西医诊断为月经不调。治以补肾疏肝,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取太溪,三阴交,太冲,血海,合谷,足三里。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各穴均以50mm×0.34mm毫针针刺,太溪及太冲直刺0.5寸,针刺合谷时微握拳,直刺0.8寸,余穴均直刺1寸,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采用毫针补法,太冲,血海、合谷采用毫针泻法,得气后留针15min,每隔5min采用循法、刮法或震颤法加强针感,每隔2天治疗1次。治疗5次后,当月月经周期提前为28天,行经3天,月经量增多(用6片卫生巾),血块较前减少,经前乳胀较前明显缓解。经净后再隔2日治疗1次,第2次月经周期为30天,月经量正常(10片卫生巾),无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轻微。此后随访观察3年,月经周期为30~35天,每次行经4~7天,月经量正常(卫生巾12片左右),色红无血块,经前乳胀症状不明显。

体会: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一开一合,一藏一泄共同维系着月经正常调节。若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滋养,则肝肾亏虚,冲任失养,月经源流匮乏,血海不能盈满而致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子病及母,致肝肾不足、血海不盈,冲任气机不畅、血行受阻,亦可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妇人大全良方》谓:“妇人以血为用,惟气顺则血和。”患者平素性情抑郁,悲忧喜哭,久则导致肝气不疏,肝气郁滞,气滞不能行血,气血不和,经脉滞涩,久则成瘀,瘀血阻滞脉络,脏腑之血不能按时下溢冲脉血海,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色黑、夹血块。肝木难遂调达之性,故见经前乳房胀痛,经来小腹胀痛。肝气郁滞,子病及母,导致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失调,调节月经的功能亦下降,《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治当补肾疏肝,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太溪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流注,刺之可强肾调经利生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及冲脉交会穴,补法针刺可调补足三阴经及冲脉经气,为妇科调经要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泻法刺之有疏通畅达肝气之效;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位,配三阴交可治疗月经不调;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可行气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补法刺之可调补全身之气,使全身之气充而不滞,则全身之血行而不瘀,气血调和[1]。针刺疗法后,肾精肾气充盛,肝气肝血调和,冲脉血海能按时满溢,则月经能按时而至,经量如常。

猜你喜欢

血海血块太溪
经血发黑还有血块,超过3天要警惕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磕掉了牙齿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血海穴 养血活血去疹风温通血脉祛寒毒
美颜多按血海穴
太溪穴 填精壮阳太溪妙 通络安眠堪称奇
太溪穴: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