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人物的发型研究

2013-04-07周丽艳张丽琴陈东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发式发髻满族

周丽艳,张丽琴,陈东生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2.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3.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红楼梦》人物的发型研究

周丽艳1,张丽琴2,陈东生3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2.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3.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志。小说《红楼梦》受当时服饰制度的影响,发型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试通过对原著中男性和女性发型和发饰特征的归纳分析,结合两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和等级制度,来揭示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式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尤其是满汉两族的发式风俗和演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红楼梦》;发型;文化特征;服饰制度

“发型”指头发的式样,古代称“首服”“首饰”等。这里的“首饰”指“发型”,即发髻的样式。

《红楼梦》中人物发型的描写颇具笔墨,在此摘取原著中的相应语句,加以分析说明。

以下分别阐述男子和女子发型的特征。

一 男子发型

1.男子发型的描述。

第3回写宝玉在家打辫子:“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到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第5回写宝玉:“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

第8回写宝玉:“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第15回写北静王:“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

第63回:“芳官在剃发之前: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

2.男子发型的分析。

汉族自古以来就是总发为髻,即留全发、涫髻。推说始于春秋战国之间,汉族男子早期的辫发,并不剃去任何头发,约束几股也不定,盘在头顶(或挽成髻),不是编得很长垂在脑后,像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各式各样的编发发式那样。考古学者在中国辽宁昭乌达盟地区和库伦旗地区发掘的辽代古墓内绘有壁画,一律是剃头,前额留两绺头发,分垂两耳之前或之后。[1]

编发作辫,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常见发式,例如契丹、蒙古、女真、满族都辫发。女真族是“辫发重肩,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妇人辫发盘髻”;契丹人的辫子藏于帽内;蒙古族的辫发多作双辫分列于左右耳旁;满族从女真旧俗,半薙半留,只留颅后头发,垂于脑后。

而宝玉的发型并不完全合乎满族习俗,在已能编成大辫时,仍在周围留有短发并编成小辫。第21回中,又专门提到“并不总角”,“总角”是中原汉族儿童传统的发式,一般是集发于顶,编成小髻,左右各一,形似双角,可见宝玉所梳发式有别于汉族儿童,又类似于另一种童子头样式—鹁角,即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的剃去,前发下垂至额,两侧的头发编成小辫。

对于宝玉的发型,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谭》中认为是作者创造出的假辫子,[2]而王云英的《从lt;红楼梦gt;谈满族服饰》中则认定正是当时八旗世家子弟的通常打扮,他们在辫子上用珍珠、宝石或金、银坠角来装饰,一方面限制辫子随便摆动,另一方面显示豪富,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反映。[3]另外,在郭若愚的《lt;红楼梦gt;人物的服饰研究》中认为是为了带冠而不能将短发剃去。[4]等等说法,意见各一。就本人一点浅薄的认识:冠自皇帝时便已有了,属汉族习俗,秦汉时期朝中文官有进贤冠,法官有法冠等称。[5]而满族统治时头上所戴称为帽,作者给宝玉带了各种华丽的冠,照理也应配以汉族发式,然而当时所处时期的特殊性,便巧妙地在汉族传统发式的基础上将原应盘发髻的发式改成为总归一根辫子,是从外观有意弄假的,并非明朝也并非清朝的典型发型,有一种二者兼而有之的味道。而芳官则是典型的满族发式。

二 女子发髻

1.女子发髻的描述。

第6回写凤姐:“那凤姐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又围着攒珠勒子。”

第49回写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第42回:“平儿悄悄的笑道:‘……还有四块包头,……是我送姥姥的。’”

第89回写黛玉:“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扁簪。”

2.对女子发髻的分析。

《中华古今注》中写到:“自古有髻,而古者墼也。女子十五而笄,许嫁于人,以墼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为笄,笄以约发也。”

古代妇女多将头发挽成髻鬟,为使发髻不松散以发簪贯连。发簪的前身是发笄。“笄”“簪”是同一物体的两种称呼。

先秦时期一般称为“笄”,秦汉后多称为“簪”。当时盛行“椎髻”椎是一种用木料制成的椎子,其上有把,是古人一种盘发工具。名重一时的堕马髻主要是下垂至肩背,侧在一边。这种发髻样式在汉代的文物中可以看到。唐代以前的高髻,比较著名的有飞天髻和盘桓髻。唐代高髻,常见的有云髻、半翻髻、反绾髻、三角髻、比环望仙髻等。宋代妇女也以高髻为尚,比较典型的有朝天髻、同心髻和流苏髻。明清时期的妇女发式,在高度上有明显的收敛,不但像半翻髻、峨髻这种高髻不易看到,就连朝天髻也少见,样式主要有牡丹头、松鬓扁髻等。

在我国妇女的发髻经过长期变异和发展,式样繁多。历代的诗词作家对其曾有过许多生动的描绘。欧阳询《凤楼春》说的“凤髻绿云丛”,是一种凤髻,李白《宫中行乐词》:“山花插宝髻”,说的是花髻等等,可见形式变化不一,不胜枚举。到了明清时期,原始的笄礼已不存在,但这种习俗的影响还在。

《红楼梦》中第71回,写为贾母庆八旬大寿时“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头的小丫头,都是小厮打扮,垂手侍候”。其中“小厮打扮”“未留头的小丫头”就是指周围头发尚未留起来仍着男装打扮的女童而言。满族女子幼童期间习骑射,发式同男孩子一样,薙去四周发,只留颅后发,后编成辫子垂于脑后,至成年待嫁方蓄发,或绾起抓髻分列额前或只梳一根单辫于背后。已婚女子多绾髻,样式有额前起鬅的鬅头、架子头、老样头以及两把头等。

书中有几种发髻:

“金丝八宝攒珠髻”是一种假髻,用金银丝穿聚珍珠并缠扭成各种花样挽发于顶的发髻,《天水冰山录》中记有“金宝髻一顶,重九两三钱;金髻三顶,共重一十五两八钱;金丝髻五顶,共重一十八两六錢”。另外,“珍珠髻二顶,连胎共重六两四钱。”凤姐的“金丝八宝攒珠髻”就是上面所说的髻。“髻”的样子和戴法,叶梦珠《阅世编》中说:

“所说的髻,一种是指头发梳成的‘髻’,一种是指套于髻上束发,压发的饰物。”[6]

“妙常髻”是明代高濂所传奇《玉簪记》中道姑妙常的发髻,是单髻,上覆巾帻,垂长丝绦,明末清初吴中一般女子颇好此髻,书中的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女子,所以要梳这种发髻。另几种所写都是松散的发髻:“纂”同“攒”,是一种随意梳成的发髻,“慵妆髻”是一种蓬松而偏垂向一边的发髻,“鬅头”是一种松挽的云髻,在额前起鬅。 我们发现梳着此类发髻的女子,多为丫头和身份稍显低微的尤二姐,说明这种发髻不为繁杂高贵之类,是一种随意居家的形式。

由此可见,书中女子的发式均为典型的汉女发式,否则按满制要梳两把头,这种髻式是在头顶后左右横梳二平髻,一若横二角于后,也由于它的形状像如意横在顶后,又叫“如意头”;因二髻间插以双架成双角,又叫“架子头”,望之如“一”字,又称“一字头”。

三 结论

从书中的描述,可以归纳出人物发型的一些特点:

女性,贵族的女子多戴假髻,年轻的姑娘和丫鬟家常则将头发比较随意地挽成松散的发髻。她们常用钗、簪等来固定发髻,或在额头上戴上勒子、昭君套、暖兜等来作为固定和装饰用。这种装饰平民和贵族都喜好,不同的是平民所戴的是简易的包头,而贵族人家很讲究质料和装饰,“貂鼠”“灰鼠”等类高档的皮货只有凤姐、贾母这样的贵族家长身份的人才可佩带,从中可见当时的女子保留了汉女的发式,这也符合清王朝“男从女不从”的规章。

男性,贵族的年轻公子常用装饰华丽的冠来束发,冠的质地常常非金即银,设计考究,并戴抹额与之配套。抹额上文饰的“二龙抢珠”和“双龙出海”,大概有期盼他“成龙”的含义。总的来说男子还是受到了当时制度的影响,在发型上呈现一种满汉结合的状态。

[1]杨英杰.中国清代习俗史[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9):63-80.

[2]邓云乡.红楼风俗谭[M].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7:139-172,422-432.

[3]王云英.从《红楼梦》谈满族服饰[J].红楼梦学刊,第1辑,1982.

[4]《红楼梦》人物的服饰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红楼梦研究集刊[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黄能福,陈娟娟,钟漫天.中国服饰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4-117,484-489.

[6]叶梦龙.阅世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56-182.

ClassNo.:TS941.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tudyofHairstylesofCharactersinADreaminRedMansions

Zhou Liyan1,Zhang Liqin2,Chen Dongsheng3

(1.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China;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3.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Hairstyle has been taken as a sign of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a nation . The hairstyles described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re regarded as a special kind. Because the Han and the Manchu nationality live in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ave different way of life, the hairstyle reveale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life at that time .But since the Manchu people has been the ruler of our country, the hairstyle of males has been blended with tha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hairstyle of woman still kept the one of Han nationality’s .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ancient dress system, especially the hairstyle customs of the Han and Manchu nationalitie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hairstyle; cultural features; dress culture

周丽艳,硕士,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672-6758(2013)12-0121-3

TS941.12

A

猜你喜欢

发式发髻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启发式提问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诗情画意:唐代女子的发与饰
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
汉服美人独家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