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根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3-04-07高玲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残冠残根牙根

高玲丽

随着口腔医学理论的更新,诊疗技术的发展,利用残冠、残根进行的桩核修复已成为临床保存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利用现有牙根、最大限度地提高修复结果的有效手段[1]。从保存牙医学的角度看,许多磨牙残冠残根经过恰当的处理是可以继续保存的。而这种保存性处理,对维护患者的牙颌生理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笔者对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序贯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及桩核联冠修复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 ̄01—2011 ̄01于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伴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患者共33例34颗患牙,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8~65岁。纳入标准:患牙近远中根已分离,或去腐质后髓室底菲薄,牙周骨吸收不超过牙根1/2,牙齿动度<Ⅱ度。排除标准:进行性牙周炎、急性根尖周炎伴有间隙感染、根尖明显弯曲、牙根吸收超过1/2或牙根短小者。

1.2 治疗方法 术前进行客观详尽的医患沟通,将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均告知患者,经患者同意后行以下治疗:①根管治疗:去腐后探查根管口,然后根管预备、消毒,封药1~2次,待患牙炎症基本消失后行根管充填;观察4周;②分根术:患牙区域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侵润麻醉,于根分叉处应用高速涡轮机将下颌第一磨牙残冠颊舌向分开,形成2个独立的牙根,调整咬合,使其与对颌牙留有>2 mm的间隙;继而进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术以去除根分叉区域牙石和肉芽组织等异物,根面平整,选用适当的车针于根分叉处抛光以免影响软组织附着,最后牙周塞治以保护牙周软组织,术后口服抗生素3 d,观察4周;③桩核预备:常规牙体预备,确保牙本质肩台处厚度不小于1 mm,高度不小于1.5 mm;桩的长度和直径设计与根管预备要符合固位形与抗力形要求;而后选纤维桩,用树脂粘结剂粘结,用复合树脂作核;近中根、远中根均用1~2根纤维桩;再对两个“单根牙”分别牙体预备后做钴铬合金烤瓷以联冠形式修复[2];其中,肩台设计:颊侧为龈下0.5 mm,舌侧为平龈或龈下0.5 mm,且适当减少全冠颊舌径;定期(1、4 周,6、12 个月)复诊,对牙松动度、牙周组织形态、咬合关系、口腔卫生维护及根尖X线片等常规检查。

1.3 疗效标准 ①成功:无自觉症状,牙齿动度较前无明显变化,咀嚼功能正常,牙龈颜色正常,无牙周袋,修复体边缘密合,完好无松动,叩诊无不适感,X线片根尖区无阴影或病变无进展;②失败:有自觉症状,牙齿动度增大,不能行使咀嚼功能,牙龈红肿,牙周袋深,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牙根劈裂,修复体松动或折裂、脱落,X线片显示根尖周有病变,阴影扩大。

2 结 果

分根后初期,根分叉处较为红肿,4例患者有轻度炎症,经牙周基础治疗和全身抗炎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待完善的根管及核桩联冠修复治疗结束时患牙即可行使咀嚼功能。随访时间12~48个月,2例失访。其余31例中,32颗患牙中的28颗疗效理想,牙齿动度在Ⅰ度以下,牙龈及牙周组织无明显异常,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无明显变化,能正常行使咬合功能。1例因咬硬物致修复体折断脱落,3例因牙周卫生差导致牙龈红肿,牙齿动度超过Ⅱ度,无法正常行使咬合功能。成功率为87.5%。

3 讨 论

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域严重病变或者是个别牙根牙周严重病变时,多数医师囿于技术原因或者观念因素或者是无法得到患者的认同,多拔除后通过烤瓷冠桥修复和种植修复;其实对一些经过努力仍可以保留的牙根,通过根管治疗消除根尖区域病变,再行分根术,最后冠修复,效果一般不错。磨牙的残根经过完善的根管充填术后可恢复牙冠正常解剖外形,行使咀嚼功能。除此之外,残根当中还保存着牙周膜本体感觉器,起到支持作用,延缓牙槽骨吸收,起到了控制自身炎性反应的作用[3]。

分根术适用于下颌磨牙Ⅱ度以上根分叉病变,两根周围有充分的支持骨,无明显松动的患牙。这些患牙牙周基础治疗及单纯的翻瓣术已不能改善牙周状况。应用分根术把2个牙根分开后,根分叉病变区暴露清楚,医师能较彻底地将病变组织刮除干净,使牙槽骨的病变得以控制。手术时,在尽量消除根分叉病变的同时,完全消除独立牙根的悬突可以防止术后潜在过深龈袋,有利于牙根的牙周健康。随着牙齿牙槽内段外露的增加,手术过程中需修改牙冠形态,减径,降低牙冠高度以利于牙根的保护。

分根术后应保证近、远中根根间距满足于联冠修复空间,即应>1.5 mm;尽量避免做成2个前磨牙形态,因为应用联冠恢复患牙与上颌牙的咬合关系稳定性好且更符合原有的咬合关系。同时遵循行分根术后的联冠修复设计应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的原则。桩道的制备依据磨牙牙根方向分别预备,袁雪岩认为深度约为各根长的2/3~3/4[4]。临床上分根后的患牙根长一般较短,所以在制备桩道应充分考虑冠根比例,应选择自根管口至根尖狭窄处可用根管长度不小于10 mm的病例,尽量保证根尖区有3~5 mm的封闭,避免根尖微渗漏。

本文中成功率为87.5%,显示对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贯序进行根管治疗术、分根术及桩核联冠修复,疗效较好,也提示残根残冠要尽量保留。4例失败提示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修复体维护及术后冠修复时机等因素的影响[5]。因随访时间较短,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1]陈吉华,邢 倩.分根术对磨牙根分叉病变或残根的保存治疗[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12):667.

[2]张占利,管宏伟.不同桩核修复根管治疗牙抗疲劳强度的体外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6):787.

[3]王佳敏,刘世森,孔令华,等.严重缺损牙38例的保存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4):1000-1001.

[4]袁雪岩,周 秦.环绕分体式铸造核桩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2):298-299.

[5]李玉荣,侯文殿,冯维佳,等.残根残冠保存修复的临床体会[J].黑龙江医学,1992,36(8):26.

猜你喜欢

残冠残根牙根
玻璃纤维桩主辅桩在老年患者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研究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不同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
微型种植钉压低过长牙后牙根吸收的CBCT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