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寤寐思服”之“服”义考

2013-04-07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义素心思本义

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寤寐思服”之“服”义考

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寤寐思服”之“服”义历来学界有诸多不同的解释,有“怀念”“郁结”“慕”“反复”“得”“事”等说法。通过对“服”的词义系统的研究,指出该“服”为“依附,围绕”义。

寤寐思服;服;词义系统;核心义

一 对“寤寐思服”之“服”的不同理解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朱熹《诗经集传》曰:“服,犹怀也。”[1]《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也以“思念”解释之,但却不乏争议。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服,通‘伏’,隐藏,指怀念。”[2]聂振欧认为“此‘寤寐思服’当即‘寤寐思畐’。思畐者,思虑郁结之谓也。”[3]孙雍长认为“‘思服’即‘思愊’。‘思’者,忧也,悲也。‘愊’者,慈也。‘思愊’犹‘愊臆’,忧思烦慈之谓也。诗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意思便是:‘美丽娴静的好姑娘,醒里梦里思念不能忘,想啊慕啊不到手,日日夜夜愁结肠。’”[4]陈鸿儒则认为“慕字与服字古音相近,慕古可书作服。凡训习训思之服皆读作慕。服之所以训‘思之’,是用为它是慕的借字。《诗·关雌》‘寤寐思服’即‘寤寐思慕’。”[5]唐元发认为“‘思’与‘念’义近,‘服’与‘复’相通,则‘复思’‘服念’‘服思’三者自当义通。是‘服思’即为‘复思’明矣。”[6]吴贤哲认为“寤寐思服”的“服”“可训‘得’”。[7]张春雷认为“‘寤寐思服’中的‘思’当训为‘思念,想念’,‘服’当训为‘事’。”[8]

异义错出,令人莫衷一是。“思服”的“服”究竟作何解,我们先来分析“服”的词义系统及其核心义。

二 “服”的词义系统及其核心义

核心义指在一个多义词中,各个义项间的语义联系。也就是说一个词除假借义外的各个义项形成一个词义系统,其中一个语义成分在该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统摄着各个义项,这就是核心义。张联荣指出研究词义的发展有赖于对核心义的认识,[9]王云路师亦指出核心义磁场产生词义并制约义项发展,能清楚说明大部分词义项产生的原因和联系,是研究词语的根本办法。[10]

《说文·舟部》:“服,用也。一曰车右騑,所以舟旋。从舟 声。”所释为引申义。戴侗曰:“服,小舟附大舟者也……凡言服者皆亲附服从之。”[11]朱骏声曰:“服字本义,舟两旁夹木也。”[12]张舜徽认为“两家所言,语异而义近。服字从舟,当以此为本义……古者车两旁有木护之,谓之辅。舟之有服,亦所以夹护其舟。或附小舟,或夹两木,其用一也。盖服之言坿也,谓坿益其旁也。木之在车旁者为辅,在舟旁者为服”。[13]不管是“小舟”还是“两木”,都是“依附”于大舟,起保护作用。

《汉语大词典》收录“服”的义项四十个。我们择取其中的十一个义项进行义素分析,如下:

(1)舟旁两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服字本义,舟两旁夹木也。”

(2)任用;使用。《文选·屈原〈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吕向注:“服,用也。”

(3)实行;施行。《书·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孔颖达疏:“谓几世之君及其时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

(4)招认。《后汉书·班超传》:“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5)顺从;降服。《书·舜典》:“﹝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6)平服;平息。宋洪迈《容斋随笔·裴潜陆俟》:“曹操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服乌桓三单于之乱。”

(7)信服;佩服。《书·康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

(8)驾;乘。《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六》:“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

(9)整治。《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无斁。”郑玄笺:“服,整也……整治之无厌倦。”此指蒸煮、纺织等劳作。

(10)习惯;适应。《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王逸注:“服,习也。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树,异于众木,来服习南土,便其风气。”

(11)穿着。《诗·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12)禾藳的外皮。一说为附着。《诗·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马瑞辰通释引清程瑶田曰:“凡附于外者谓之服……附于藳者,遂谓之服,亦谓之役,盖藳之衣也。”

“服”各义项的语义结构分析如下:

(1)舟旁两木。 将两木+依附+大舟边上

(2)任用;使用。 使+依附之人+做事务

(3)实行;施行。依照+准则、命令等+行事

(4)招认。归顺+并承认既往案情事实

(5)顺从;降服。归顺于+他人

(6)平服。 平定叛乱等+使归顺

(7)信服;佩服。 认同+遵从于+他人见解等

(8)驾;乘。 牛马等+顺从+使之驾车

(9)整治。 使+秩序等+服帖

(10)习惯;适应。 行为等+依随+某种状态

(11)穿着。 将衣裳等+依附于体外+裹住身体

(12)禾藳的外皮。依附于+植物茎秆+外层组织

从以上义素可知,“服”的各个义项都有一个共同的义素“依附”,这“依附”就是“服”的核心义,就是“服”的其它众多义项产生的根源,以它为中心形成一个严密的词义系统。

三 “寤寐思服”之“服”义

从以上分析可知,“服”的核心义素“依附”统摄着整个词义系统,并制约各个义项的发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服”处于这一词义系统中,也由本义引申出,也具有核心义素“依附”,是具体事物的“依附”抽象化为人的情感依附于特定的人事物,即依附围绕义。其中“思”为“心思、思索”义,整句话是说“追求而不可得,梦里醒来心思都依附、围绕着她”。“服”的意思就是“(心思)依附围绕于一定的人事物”。

“服”作为“(心思)依附围绕”,可以表现为两方面的含义:“向往”义和“专注;反复考虑”义。

1.“服”表现为“向往”义。

“向往”是指心思依附于认为美好、强大的人事物或渴望接近。上文“寤寐思服”的“思服”就是这个意思。又《魏书·契丹传》:“归而相谓,言国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东北群狄闻之,莫不思服。”意思是说契丹人对魏朝的美好心怀羡慕,东北部各夷狄听后也都想臣服、依附于魏朝。《艺文类聚》:“自东西与南北,咸思服而来同。”王符《潜夫论》:“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自彼氐、羌,莫不来享,普天思服,行苇赖德。”两句都是想依附于特定的对象;《宋书·顾觊之传》:“虽复钳桎羿、奡,思服巢、许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蹻、跖之虑。不然之事,断可知也。”是对巢父、许由的向往之情。

2.“服”表现为“专注;反复考虑”义。

“专注;反复考虑”就是心思依附于一定事物,思考相关问题。《韩诗外传》:“孔子曰:‘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例中“思服之”即“将心思精力专注于思索、学习它”。《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孔传曰:“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既得其辞,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既然“念”的对象是“要辞”,那就要做全面深入的思索,要“五六日至于十日”的长时间里,心思停留依附在案情上,做慎重的考虑,因此,“服念”的“服”也有核心义“依附”,表“专注”的意思。

四 结语

词义是发展演变的,一个词语由产生之初的单义发展为多义,除了假借义外的各个引申义项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一点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照各民族的习惯,不断产生相关的新义或派生同源的新词,从而构成有系统的系列。”[14]词义引申是由“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特点也就是词义系统的核心义,也就是说一个多义词除了假借义外的各个义项都具有该核心义特征,因此词语的核心义分析提供了一个方向,对词语核心义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正确分析多义词的词义。

“寤寐思服”的“服”作为“服”词义系统的一员,也必须符合“服”的核心义特征。文中我们通过对“服”的核心义分析,认为“寤寐思服”的“服”字为“依附;围绕”义,就是心思依附、围绕于特定的人事物。

[1]朱熹.诗经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4.

[2]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12.

[3]聂振欧.说“寤寐思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

[4]孙雍长.《关雎》“思服”解[J].中国文学研究.1987(3).

[5]陈鸿儒.《诗》“寤寐思服”解诂[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6]唐元发.《诗·关雌》“思服”当为倒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7]吴贤哲.《诗经》注释新解[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S3).

[8]张春雷.释“寤寐思服”的“服”[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

[9]张联荣.谈词的核心义[J].语文研究,1995(3).

[10]王云路.论汉语词汇的核心义——兼谈词典编纂的义项统系方法[A].中古汉语论稿[C] .北京市:中华书局,2011:1-4.

[11]戴侗.六书故(卷二十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23.

[12]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影印本) [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223.

[13]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十六)[M] .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7.

[14]王宁.训诂学原理[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54.

ClassNo.:H1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ExpositionoftheChineseWord“Fu”intheExpressionof“WuMeiSiFu”

Chen Pi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Teacher Education,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China)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ord Fu in the Chinese expression “WuMeiSiFu” .Considering the semantic system of vocabulary , the Chinese word “Fu” u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attach oneself to”.

a Chinese expression “WuMeiSiFu; Chinese word Fu; semantic system of vocabulary;core meaning

陈平,博士,讲师,武夷学院。研究方向:词汇、训诂学。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魏晋南北朝卷)》(项目号:11JJD740016)。

1672-6758(2013)11-0135-2

H13

A

猜你喜欢

义素心思本义
她的小心思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义素分析法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危险的心思
心思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
俄语“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