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教学模式与外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3-11-29李,
李 ,
(1.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鲁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4P教学模式与外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李燕1,张建惠2
(1.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鲁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4P教学模式,即项目(Project),课堂展示(Presentation), 同伴评价(Peer-evaluation) 和学习档案夹(Portfolio)。在对鲁东大学2010级和2009级为期两年的实验教学后,发现4P教学模式与外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关联性。
外语专业基础阶段;4P教学模式;综合能力
一 引言
由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种知识结构的拓宽、三种能力的培养和三种素质的提高构成了英语人才培养、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学生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总框架。而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据统计,全国有626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但很多高校英语专业实际的英语学习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主要依赖教师在课堂里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与指导(戴炜栋,2001);教师讲解多于学生语言运用活动,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少,学生忙于记笔记,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想走,课堂气氛十分单调、枯燥,也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文旭,张绍全,2007)。所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证明为不是外语教学的理想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想性,抽象思维和议论能力不强,分析问题找不到切入点、语言水平浅薄没有深度,缺乏思辨能力,缺少逻辑性,这与大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而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活动和教学要求,提供或创造真实有效的交际需求,教给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和策略,同时解决学生在外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束定芳,王惠东,2004)。
二 4P 教学模式
为打破传统英语教育的刻板灌输的局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形成足以应对新型市场要求的综合实力,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苏勇副教授提出了4P教学模式,力求“从做中学”,全力改革一套教材沿用多年、教师盲目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引领学生设计教学项目,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或真实的情境,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完成教学项目,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和能力。
4P是四个以英文字母P为开头的英文单词的缩写:Project (做项目)、Presentation(课堂展示)、Peer-evaluation(同伴评价)以及Portfolio(学习档案夹)。 4P模式以“项目研究”作为载体,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系统思考、全方位寻找问题答案,同时发现和弥补语言学习中的空白,锻炼沟通、协作能力。每个项目(project)都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问题既是学生的最初动机,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牵引力。学习者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然后通过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把各自的研究呈现出来,接受班级同学的各方面的评价(Peer-evaluation),最后把研究的过程、感受以及教师同学的评价都记录在学习档案夹中(Portfolio)。
三 研究过程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和2009级实验班的同学,实验周期为两年(从大一到大二,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实验结束时以实验班和普通班英语专业四级笔试作为对比和参照以及其他一些可测量的方式,来评价实验结果。
2.研究过程。
(1)选择课题(Project)。首先,班级分成六组,每组5-6人,由教师指定或协助确定研究项目(1-2日)。选题应当注意时效性、可操作和实际意义。Project的制定原则是:使学生接触社会实际或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锻炼有关基本技能;具有社会和历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科学人文精神;能够与现行课程教学及评估手段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劳有所成。所选题目例如:烟台市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明星社会责任感问题等。很多问题由于比较前瞻,没有明晰的答案,具备较大的争议性,引起Peer-evaluation(同行评价)中的热烈讨论,激发了了很多原本未参加研究的别组组员的研究兴趣。研究课题确定后,要求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分配研究任务。
(2)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查询资料,形成文献综述,确定国内外在本领域研究中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尚存在的问题和最新的研究动态。然后做出初步研究计划,包括拟研究设想和计划,研究问题的定位,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项目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预期的研究成果和经费预算。最后确定实施研究的方案,包括信息收集方式、时间安排、任务分工(具体由谁负责调查问卷、访谈、拍照、录音、上网查询等)(3-5日)。
(3)实施研究过程。项目研究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者根据研究计划进行项目研究。教师提供咨询、方法指导和对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学校提供研究的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和经费支持。项目学习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各自的研究任务,定期相互进行切磋讨论并作好研究记录(2-3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观察、访谈(对自己展示的评价、采取某些行为的理据、对其它可选方法的反思等)、录像等方式。这个过程占据研究过程的大半,用于设计问卷、实施调查、分析问卷、查阅专著、期刊、网络等来源,汇总和梳理信息,整理成文,最终编辑之后做成PPT文件。
(4)班级展示(Presentation)。项目学习小组完成了项目研究计划,并用一周左右时间将研究成果清晰条理、富有逻辑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负责其中一部分的介绍,同时配上有效的辅助手段,如音频、视频、图片等,穿插互动问题,简洁而生动地向全班汇报研究的过程和结论(30分钟)并现场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与研究相关的问题。项目组员可以对真实课堂进行录像,主要针对课堂展示和同伴评价环节,不对课堂进行任何干扰,所获录像能客观、自然地反映实验过程、项目组成员对分析成果的展示以及生生、师生的互动情况。
(5)同伴评价(Peer-evaluation)。即其他各组学生评估研究小组的表现。评价的主要方面包括语言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能力指语言的准确度(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流利度,清晰度,简洁度;展示语言的整体性,逻辑性;研究能力指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选定和使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指参加讨论,各自分工,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的程度;应变能力指对互动环节中具体问题解答的及时性、恰当性和灵活性;创新能力指在题目选定、展现方式、研究思路、研究结果方面的创新点。
(6)学习档案夹(Portfolio)。写作和汇报的内容以及同行评价的主要问题及回答汇集成Portfolio,也就是学生英语学习档案的记录。
3.研究结果。
(1)根据实验班同学的总结我们发现,4P教学模式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清晰地分析与归纳所要研究的数据,怎样一步一步做调查,也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大大锻炼了自我的实践能力;根据实验班教师的总结发现,4P教学模式下的同学变得更加自信了,会积极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而且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变得更自如得体。
(2)2009级和2010级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参加了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表1和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项目研究有效提高了实验班学生英语专业四级的通过率,比本校平均、全国师范类院校的同级以及全国同专业的都要高。
表1 实验班、本校、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国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比较
图2 实验班、本校、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国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柱形图
(3)项目研究提高了学生在各个级别的英语竞赛中的实战能力,从2009年开始,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科技英语竞赛、山东省英语演讲比赛等重大赛事奖项的鲁东大学外语学院共7名学生中,出自项目学习实验班的共有3人,占总人数的43%。
以上数据表明,对比传统学习方式,4P研究性学习的明显优势在于:
(1)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系统和全面,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的中心”的教学理念。
(2) 4P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角色的根本逆转,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充分分析和研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出具备主观能动地去摄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同伴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在自己的学习档案中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表现的评价,时时温习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4P教学模式解决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割裂的矛盾,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断增长的专业水平允许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一手的资料,积累更为雄厚的知识,从而以更加开阔、合理的方式思考问题,融入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
四 结论
“基于4P模式的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一新模式具有实践性强和易于推广的特点。首先,这一教学模式不受课程的限制,既可用于专业基础课,又可用于专业知识课;第二,这一教学模式可适用于英语专业的各个年级的学生;第三,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有关课程。基于这三点,我们相信“基于4P模式的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综合能力培养”这一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高的实践应用性和推广性,因此该模式也具备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胡文仲.高校基础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束定芳,王惠东. 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5]文旭,张绍全. 我国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6]邹晓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7]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4PTeachingModelandComprehensiveCompetenceCultivationofBasic-stageEnglishMajors
Li Yan1,Zhang Jianhui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 Ludong Univeristy,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
4P teaching model, Project, Presentation, Peer-evaluation and Portfolio,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at university. After two-year experimental teaching by 4P teaching model to the English majors of grade 2010 and grade 2009 in their basic stage of English learning, the author finds that 4P teaching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students’ emotional attitude and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capacity.
basic-stage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English majors; 4P teaching model;comprehensive capacity
李燕,硕士,讲师,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法、教师教育。
张建惠,硕士,讲师,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1672-6758(2013)11-0079-3
H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