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菇菜共作方式及其对菇房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

2013-04-07李辉平宋金俤曲绍轩林金盛侯立娟

食药用菌 2013年5期
关键词:双孢培养料蘑菇

李辉平 宋金俤 曲绍轩 马 林 林金盛 侯立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1]。基于食用菌和蔬菜代谢方式的不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学者在研究食用菌和蔬菜的套种、轮种,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成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食用菌弱光需求与蔬菜强光需求矛盾;食用菌的高湿与蔬菜的排湿矛盾;蔬菜和食用菌对温度不同要求矛盾等[2~4]。基于上述情况,作者利用传统双孢蘑菇砖砌菇房前留出的空地,搭建与菇房连通的温室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形成一种菇房种菇、大棚产菜的菇菜共作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菇房建造

选取我国传统双孢蘑菇砖瓦结构菇房为改造菇房,或者按此规格新建[5]。菇房规格一般以长12~15 米、宽7~8 米、高5~5.5米为好,山形屋脊。菇房南北朝向,前后墙体上按房内过道位置,开30×40(厘米)通风窗4~6个,底窗下沿要高出地面 20厘米。房门前后对开或南侧单开,以便于培养料的进出和采菇。房内墙体要粉刷使其不漏风,地面应硬化,使其能够承受一定重量。菇房南侧要有相应面积的场地以用于堆制培养料,一般宽度不少于10米。

2 连体温室建造

菇房南侧空地上建造永久或临时性温室,与菇房形成连体温室。温室的建造可参照常规日光温室建造材料和规格,可为钢架结构,也可用竹木结构。房檐下墙体预埋铁件或者打入膨胀螺栓,用于连接温室钢架。北侧接在菇房南墙檐,长度同菇房长度,宽6~10米,南侧肩高1~1.5米,冬天覆草帘或者毛毡保温。考虑冬天下雪压棚,可以在温室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支撑柱,加大温室的牢固度。温室东西两侧及南侧薄膜可利用卷帘通风及封闭,便于蔬菜通风需要,并安装防虫网进行病虫害的物理防控。

3 场地堆料

此菇菜共作方式可用于双孢蘑菇栽培,又不限于双孢蘑菇。双孢蘑菇可参照常规栽培季节安排,即在 7~9月份安排场地堆料。在堆料开始时,把温室顶部可以用薄膜覆好,四周开放通风,这样可以形成一个防雨环境,减少雨水对培养料堆制的影响。加盖遮阳网还可减少翻料时的太阳暴晒,改善劳动条件。

江苏双孢蘑菇栽培一般以稻草和牛粪为主要培养料,其配方为:干稻草57%,干牛粪40%,尿素1%,石灰粉1%,过磷酸钙1%。建堆时稻草和牛粪先用水泡湿或淋湿,堆料一般以宽2米、高1米为好,稻草每堆20厘米高加上1层牛粪,粪草搭配要上下均匀。从建堆到进房全程18~21天,期间翻堆3~4次,相隔时间一般为6天、5天和4天。在第1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第2 次加完尿素,第3次加入石灰粉。

4 进料发菌

把发酵好的培养料搬到菇床架上整平,料厚度约 20~30厘米,关闭所有门窗,待房内温度不再上升时,开始蒸汽加温,并使温度尽快升至65 ℃,保持1天。然后使温度逐渐降至50 ℃,再保持2天,停止加热,再打开窗户通风,料温降至 28 ℃左右时,开始播种。把菌种均匀撒到床面上,盖上湿报纸或者薄膜,然后关闭门窗。菇房南窗和门一般保持关闭,顶窗和北窗打开通风散热,保持菇房内温度在 18~28 ℃之间。播种7天后菌丝走入培养料后加强通风,吹干床面,使菌丝向深度生长,防止床面过湿而被杂菌污染。

5 场地蔬菜管理

场地进行双孢蘑菇栽培料堆制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牛粪、稻草和尿素等营养物质有很大一部分留在场地上,在培养料移入菇房之后,先对场地进行一次暴晒,深翻后再进行一次暴晒,杀死一些虫卵和病菌。蔬菜的栽培管理大体上可以按照温室和大棚蔬菜的方法。

若温室带有草帘、毛毡等保温设施,两端有土建墙,则可选择辣椒、蕃茄、黄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反季节蔬菜进行栽培。若温室保温性能差,无毛毡和草帘设施,则可安排芹菜、莴苣和一些相对耐寒的蔬菜进行栽培。

6 菇菜共作的通风管理

在进入 11月下旬之后,江苏平均气温降到10 ℃以下,这时通风管理尤为重要。可采取早晚减少通风,保留温室内热量,白天利用菇房南墙上的门窗与菇房进行气体交流,必要时可以在门窗上安装轴流风扇增加菇房与温室之间的换气量。菇房北墙上门窗尽量少开,减少热量损失。在菇菜共作方式下,温室发挥其升温特性,其高温气流可流通到菇房内,提高菇房温度,为食用菌生长提供能量,延缓秋冬菇的下市和提早春菇的上市,并可减少加温辅助设备投入和能源消耗。在气流带进热量的同时还可将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并带入,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氧气,以减少与外界的通风,更可减少热量损失。同时菇房内二氧化碳气体流通到蔬菜棚内,充当蔬菜光合作用的碳素原料,使蔬菜光合作用加强,产量和品质提高。

7 菇菜共作环境因子监测

在12月到次年2月份的冬令季节,菇菜共作方式连体菇房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 ℃,日间温度平均为11 ℃,最高达到18 ℃,昼夜温差3~6 ℃左右,早晨 6:00~7:00温度最低,下午14:00~15:00温度最高。整个冬季菇房内可一直有鲜菇采收,但潮次不明显,产量较低。而蔬菜温室内,最低温度接近零度,日间最高气温可达到37 ℃,晴天昼夜温差平均在20 ℃以上。

由于窗户对外通风很少,菇房内湿度比较高,约在86%~97%,平均在88%左右。湿度在中午开始上升,傍晚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翌日上午达到最低。蔬菜棚内湿度保持在50%~75%之间,平均在65%左右;与菇房内湿度变化相反,菜棚随着白天温度的升高,其湿度下降,中午最低,下午开始回升,晚上最高。

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在500~2 000毫克/升(ppm,下同)之间变化,平均为1 100毫克/升,在中午达到最低值,夜间达到最大值。而蔬菜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则低得多,约在200~7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平均为341毫克/升,但夜间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白天低得多,白天二氧化碳浓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8 小结与讨论

在我国传统双孢蘑菇生产模式中,到了冬季低温季节,菌丝生长十分缓慢,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若想有产品上市,只有通过煤炭、燃油等加温,同时双孢蘑菇出菇时需要新鲜空气,低温季节通风将损失大量热能,需要更多的燃料补充,冬季反季节菇的燃料成本很高[6,7]。

菇菜共作栽培模式有效利用堆料场地,搭建蔬菜温室,利用蔬菜大棚储存热量延长和提前出菇期,降低因加温造成的燃料及人工成本,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形成菇菜互利共生的小气候。对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发现,白天通过气体交换,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而蔬菜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除了有温度高蔬菜代谢加快的原因之外,菇房内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贡献也很大[8]。

菇房和蔬菜棚的保温措施是该项技术成败的关键,蔬菜大棚若没有保温措施,在冬季夜间温度很难保证,温度多在零度左右;而菇房一旦出现漏风和保温差的情况,夜温同样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提高现有双孢蘑菇和蔬菜种植设施的保温能力。

[1]吕作舟.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王少先. 菇菜兼用日光温室的合理利用[J]. 食用菌, 1999, 21(3): 26-27.

[3]李菊芬, 叶枫. 菇菜轮作及套作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04, 6: 112.

[4]郭喜芳, 吕文顺, 张壬午. 菌菜共生的农业生态技术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 1990, 9(6): 19-21.

[5]余荣, 周国英, 刘君昂. 双孢蘑菇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 5-6.

[6]魏景臣, 石文权, 许爽, 等. 北方地区冬季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 3: 085.

[7]潘琳, 颜伯霖, 陈才康. 浙东双孢蘑菇延时反季节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06, 28(1): 29-30.

[8]赵冬梅, 夏勇, 雷建军. 菌菜立体栽培的原理及应用[J]. 西南园艺, 1999, 27 (1): 29-30.

猜你喜欢

双孢培养料蘑菇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爆图团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蘑菇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