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探索
2013-04-07韩垚马金虎冯伟荆彦丽
韩垚,马金虎,冯伟,荆彦丽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新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高中生又不同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的独特心理,他们经过激烈的竞争步入大学,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我意识强,有很强的表现欲,很多同学有着较高的志向,面对新的学习踌躇满志,但他们毕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加之在上大学前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在新集体中的角色转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苦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不适应。事实表明,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的如何以及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尤其作为一名辅导员,研究探讨如何开展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承担着教育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进行工作总结和创新的责任与义务,他们是与新生接触机会最多,对新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人际关系状况、以及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了解得最为清楚,能够及时发现新生所出现的适应不良现象,从而纠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工作,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辅导员的言行对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高校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全面发展的主力军。
二、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生活的不适应
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生活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校园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而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初次离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进入大学后,由于缺少了父母、老师的照顾和管束,面对大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独立生活方式,一些新生茫然不知所措,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课余时间不会合理安排,无所事事,甚至沉迷网络、堕落消沉。
(二)学习的不适应
新生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十分明显。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学习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缺失和学习方式、方法的不适应。[1]考上了大学,原有的学习目标已实现,新的学习目标还不明确,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有的新生进校后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对专业前景不了解,对未来感觉迷茫,同样导致了学习动机的减弱。此外,大学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拓宽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的新生就会出现上课听不懂,下课不会学,考试不理想,从而导致自信心丧失荒废学业。
(三)心理的不适应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尤其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较不稳定,心理冲突时有发生,且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安逸,不少是独生子女,较为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失望、迷茫、自卑、孤独、空虚、焦虑等,[2]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行为异常,面对重大挫折或突发性事件容易采用非理性的处理方式,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缺乏独立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经验,交往中过分敏感和苛刻,[3]无法坦诚相待,猜疑嫉妒他人,导致与人交往沟通困难,严重影响学生学业和个性的发展。此外恋爱关系处理不当,不能理智面对失恋分手等问题,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三、辅导员如何开展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一)合理安排时间,加大教育力度是开展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前提
新生适应性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刚入学的几天或几周的时间,而是应该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新生个体间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适应性教育应该持续开展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因此辅导员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可分为短期教育计划和中、长期教育计划,针对不同时间段所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开展高效的集中强化教育。比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周计划,进行校史校风、校规校纪、集体观念、安全意识等教育。[4]在新生军训这一特殊时期,可重点开展人际关系培养月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及各种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好感。军训结束后可分阶段开展专业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普及等来增强新生的适应性。
(二)提高自身素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开展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保障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刚进入大学这个陌生环境的新生,辅导员自身形象的塑造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是开展好适应性教育工作的保障。因此,辅导员在工作生活中必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树立起高尚的人格形象,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5]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学生的宿舍、食堂、教室以及他们的活动现场,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适时扮演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分担、解决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利用好手机、QQ、飞信、博客、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实现与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 “113工程”是开展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核心
“113工程”即1个中心、1个抓手、3个结合,指的是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要以班风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完善 “三全育人”机制为抓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党团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
1、以班风学风建设为中心
班风学风建设是教育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优良的班风、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基础。能否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级,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学风直接关系到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快慢以及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因此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班风学风建设为中心。一方面,辅导员应精心选拔、培养班干部,[6]教会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他们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自觉帮助新生协调发展。辅导员还应积极制定班级综合量化考核办法,鼓励各班开展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班级活动并将其纳入考核机制,引导各班参照考核标准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予以贯彻执行,营造出团结一致、充满活力的良好班风。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在专业前景、就业方向上给新生以指导,让新生对专业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帮助新生客观评价自己,[7]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学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大学学业生涯规划。此外,辅导员要不断激发新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号召新生提前预习、认真听讲、主动求教、参与讨论,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文献,选择性地聆听学术讲座等,[8]逐步学会研究式学习,并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辅导员还应制定学习相关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强化考勤、举办学科知识竞赛、将学习成绩与评优入党挂钩等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勇于赶、拼、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2、以建立完善 “三全育人”机制为抓手
在深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建立健全 “三全育人”机制,即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发挥和利用好全体教职员工的优势和力量,尤其是专业教师在知识获取和专业教育方面的引路和熏陶作用,以及高年级学生群体的示范带领效应和家长、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的助推帮扶作用,从新生入校到他们毕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贯穿全程。首先,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引导、日常管理及党团建设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帮助新生进行大学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经常与学生谈心,抓好班级与宿舍两个阵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其次,辅导员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共同抓好上课出勤率,加强课堂管理,及时了解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帮助新生调整学习状态;邀请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在专业前景和奋斗方向上给新生以指引;创造党政管理干部、成功校友和新生见面互动的机会,比如 “迎新晚会”、“新生见面交流会”、“成功者之路报告会”等,拉近彼此距离,以知名校友的成功经历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目标,让新生感觉到温暖和激励;再次,辅导员应重视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影响力,从高年级中选拔出一批综合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优秀学生负责新生各班级的指导与帮扶工作,通过他们与新生实施无障碍交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诫新生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活,以及每个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在育人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保持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帮助新生调整好学习生活状态。
3、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都属于育人工作,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者侧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两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实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两项工作,对那些由思想认识引发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引起的思想偏颇应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并运用心理康复的方法帮助新生改正偏激观点、消除心理障碍,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比如针对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心理不适应,辅导员应在思想上帮助新生准确地对自己进行新的角色定位,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挫折,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避免陷入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中。
4、将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
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纪律教育常可融入日常管理过程中,而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纪律教育做保障。辅导员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时,应强化教育管理力度,不仅要让新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大学阶段应遵守的校规校级,更要严格管理,让新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遵纪守法意识。针对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辅导员可帮助新生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9]通过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服从学校管理,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党团支部纪律、宿舍规章制度、奖助学金评定制度等,号召新生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团体活动,理解尊重他人,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如贫困生、残疾生、单亲家庭学生等,从而督促新生实现生活自理、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增强新生适应性的目的。
5、将党团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党团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工作上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但传统的党团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吸引力有所欠缺。而校园文化蕴含着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发展学生的个性。[10]将党团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会对新生起到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激发他们爱国爱校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能够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党员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坚持党建带团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鼓励党团支部创新性开展品牌活动,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团史情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树立党团员在广大师生中的先锋模范形象,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主动、热情、积极地接受党团教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胡玮玮.高校新生心理不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 (5):154-156.
[2]赵世龙,贾玥.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探究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 (12):138-139.
[3]李桂林.大学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 (5):87-89.
[4]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0 (4):100-103.
[5]马金宝.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12):147-148,153.
[6]段晓萍.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11):179-181.
[7]牛春艳,王伟.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与调适对策 [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38-45.
[8]刘宇.大学新生的 “适应性教育”初探 [J].理论界,2011 (3):195-196.
[9]王强.针对新生思想特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9 (3):79-80.
[10]刘少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J].教育与职业,2008 (3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