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血藤与大血藤的鉴别及合理使用

2013-04-07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周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鸡血藤长约

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周磊

鸡血藤与大血藤为两种不同的药材,但由于外观和名称都十分相似,故而在临床应用这两种药材时,时有混淆。

1 药材来源

1.1 鸡血藤 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又名“血风藤”(《中药志》)。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utholobus suberectus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1]。

1.2 大血藤 始载于《简易草药》,又名“血藤”(《本草图经》)、“红藤”(《浙江中药手册》)。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1]。

2 植物形态及产地

2.1 鸡血藤 攀援木质大藤本。长可达20~30m。枝圆柱形,灰绿色,老茎扁圆柱形,灰棕褐色,砍断后有鲜红色汁液流出,横断面可见数圈偏心环。叶互生,近革质,叶柄较长,小叶3,小叶柄上面有一条纵槽,被疏短毛;小托叶针刺状,顶生小叶片阔椭圆形,长12.5~22cm,宽7.5~1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稀疏短毛,下面淡绿色,脉腋间有短细毛,侧生小叶偏斜卵形,基部不对称,长宽与顶生小叶几相等。圆锥花序生于枝顶的叶腋内,长22cm,花多而密,花序轴及总花梗均被黄色短柔毛,花梗长约2mm,花萼筒状,外被白色短毛,萼片5,二唇形,肉质,上面2萼齿合生,两面均被淡黄色短柔毛;蝶形花冠黄白色,旗瓣肉质,近圆形,长约8mm,具爪,旗瓣,无耳;翼瓣同龙骨瓣,长约7mm,具爪及耳;雄蕊10,合生成二组,长约1cm;花柱稍向上弯,长约4mm,柱头小,头状,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短毛,长约5mm。荚果扁平,刀状,长8~11cm,宽2.5~3cm,顶端圆形,上部较狭,下部较宽,表面被绒毛,有网纹,沿腹缝线处厚,背缝线处薄,只于顶部有1种子。种子长约2cm,宽约1cm。花期7月,果期8~10月。生于林中、灌丛中或山谷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2]。

2.2 大血藤 落叶木质藤本,茎长可达10m,粗茎达4.5cm,外皮红褐色,老茎有厚木栓层。叶互生,三出复叶,具长柄,叶柄长4.5~10cm,中央小叶片菱状倒卵形至椭圆形,长7~12cm,宽3~7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小叶柄短;两侧小叶较大,斜卵形,全缘,基部甚偏斜,两侧不对称,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可达15cm,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的花梗长10~15mm,基部有一苞片;梗上有2小苞片;花萼6,花瓣状,长圆形,长8~12mm,黄绿色;花瓣6,退化成腺体,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丝粗短,花药长圆形;雌花与雄花同,有退化雄蕊6,心皮对数,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每室具1胚珠。浆果卵圆形,长8~10mm,成熟时蓝黑色。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于山野灌木丛及疏林中或溪边林中。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2]。

3 采收、加工与品质优劣

3.1 鸡血藤 秋、冬二季采收,砍断后有红色汁液流出,除去枝叶,趁鲜切片晒干。以树脂分泌物多者为佳[3]。

3.2 大血藤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以条匀、色棕红者为佳[4]。

4 饮片性状鉴别

4.1 鸡血藤 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有许多导管孔;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3]。

4.2 大血藤 本品为类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切面呈放射状花纹,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质硬。气微,味微涩[4]。

5 化学成分

5.1 鸡血藤 含密花豆素、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锐异黄铜、焦性粘液酸、间苯三酚、琥珀酸、β-谷甾醇[5]。

5.2 大血藤 含蒽醌类和糖类物质[6]。

6 药理及临床应用

6.1 鸡血藤 有研究报道:鸡血藤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麻醉兔及犬的血压下降;对离体兔耳及蟾蜍血管却为收缩作用[7]。《本草再新》曰:“补中燥胃”。《饮片新参》曰:“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实用中药》曰:“为强壮型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6.2 大血藤 有临床报道:以大血藤为主,配合其他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可治疗急性阑尾炎;大血藤研粉,制成丸剂可用于瘤型麻风结节反应治疗;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30g,煎服可使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用大血藤、金樱子各500g煎水湿敷,可促使灼伤创面清洁,加速愈合[7]。

7 性味与归经

鸡血藤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大血藤味苦,平,归大肠经。

8 功能与主治

8.1 鸡血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8.2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痈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9 用法与用量

鸡血藤和大血藤均为:9~15g。

10 处方药味应付

处方写鸡血藤、鸡血藤片付给鸡血藤;处方写大血藤、红藤付给大血藤。

11 讨论

鸡血藤与大血藤为两种不同的药材饮片。这一点无论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8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还是在2011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中均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无论医师还是中药药学人员均需引起重视,不应再将其混淆。从以上对比也可以看出,这两种药材的功能主治有很大不同,虽然两药均有活血、祛风湿的功效,但鸡血藤偏于活血补血;大血藤偏于清热解毒。

综上所述,建议医师在用药时,仔细斟酌,根据患者病情区别使用,以使药尽其用。同时在书写处方时要注意准确书写,即需用豆科植物密花豆Sputholobus suberectusDunn 的干燥藤茎时写“鸡血藤”;需用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时写“大血藤”(建议写大血藤的别名“红藤”,这样从字面上可明显区分于“鸡血藤”,更便于调剂人员正确调配)。中药调剂人员亦应熟练掌握这两种药材饮片的特征,调配处方时,应按2011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处方药味应付规定,准确调配。希望此文能对医药结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所益处。

猜你喜欢

鸡血藤长约
鸡血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关系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鸡血藤药膳五款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南蛇藤、鸡血藤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学与毒性的影响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我们都是“大个子”
不同规格不同浸泡时间鸡血藤水煎物含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