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的误区及其规避方略
2013-04-06杨盛强刘庆华任左华
杨盛强,刘庆华,邹 亚,任左华
(湖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
学风是一所高等学校传统底蕴的展现,是高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风的好坏。学风是学校全体学生学习态度、学术风气、钻研精神、言行规范的全面反映,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1]1993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加强学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1)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问题。社会物质文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社会诱惑日益增加,导致部分大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不思进取,纪律涣散,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动漫,在专业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2]缺乏理想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学风建设难度加大。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问题。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促使部分大学生发愤学习和报考研究生,但也让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认为有一个好爸爸比学习成绩好管用,考上研究生也不如本科生有一个好爸爸的帮助的就业单位好;找一个事业成功的男友比学习成绩好管用。3)不良社会风气引发的问题。政府官员学历造假、公务员招考的不规范、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谋取非法暴利等不良社会风气,导致部分大学生缺失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学风建设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三大误区
有效化解大学学风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必须根据其深层次社会诱因,举全校之力,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然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诸多误区,严重阻碍了大学学风的建设,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误区一:学风建设仅仅是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高校各院(系)学生工作组(简称学工组)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工组由政治辅导员组成,政治辅导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使大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开展政治思想、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科技创新、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文化体育艺术、学生资助、评奖评优、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等多项工作。可以说学风建设是政治辅导员重要工作之一。但不少人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与任课教师及其他部门没有多大关系。这导致高校学风建设绩效不彰的重要诱因。学风建设是全校师生都必须参与的自我教育。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好的育人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全校教职员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学风建设的主体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又有教学管理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学风建设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的广泛参与。
误区二:学风建设仅指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许多高校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不太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学风建设时也片面强调和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改进。高校既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熔炉”,因此,学风建设不仅包括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者管理育人,全体教职员工服务育人,也就是一切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应从不同的岗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校园文化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误区三:学风建设效果只需课堂风气来测度。部分人认为课堂纪律、考试成绩好就是学风好。这明显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学风建设的内涵及其成效的观测点十分丰富,包括学生参加课堂纪律与考试(查)成绩;实验实践性教学纪律与学生动手能力;外语学习自觉性及一次性过级率;全体学生的学习纪律观念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参加就业指导实践情况;公寓学习氛围与良好学习环境的维护;校园文化活动及其社会影响;各类社团(协会)活动的氛围与影响;教师治学氛围等。
二、规避学风建设“误区”的基本方略
高校面对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要避免走入上述“误区”,扩大学风建设的成果,必须在学风建设中坚持以下方略。
1.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开展学风建设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在当前社会知识的重要性,好的学风对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同时要培育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建设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干部及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及先锋带头作用,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同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人;此外还应坚持以任课老师为主导,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通过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成才动力。
2.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由于受大环境和家庭教育、父母观念的影响,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强调自主,追求个性,且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凡事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接受被别人强加的观点,但自治能力弱。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疏导,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好的学风、学习氛围对完成学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同时学校及学院也应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有效约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大学也有一个大学的制度。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强化纪律观念,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3.坚持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及长期性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影响学校学风的因素日益增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的认知水平,家庭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等都对学校学风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系统化,既要考虑当代大学生性格特征等自身因素,也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即要注重个性,又要重视共性;[3]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研究和调查,系统分析,寻求符合校情的学风建设方法和途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形成;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整改和完善、不断创新,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到位。
三、规避学风建设“误区”的制度创新
避免学风建设走入“误区”,必须在学风建设中坚持上述方略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有关制度创新。
1.健全“三全”育人机制
所谓“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应建立由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科技创新导师、政治辅导员、行政及后勤服务部门及高校党政领导等组成的全员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深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班主任、行政人员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如当代大学生部分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缺乏使命感、责任感等消极的一面,班主任应适时召开班会,组织演讲、主题辩论会等方法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班级建设及情感疏导中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各学院(系)分年级开展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合理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高尚情操,全校范围内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人文环境。
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教师员工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当中。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管理干部、工勤人员及学生干部等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氛围更浓。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形成教风、学风良性互作,共同营造出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2.健全学风建设引导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管理制度以促进学风建设。如完善学生早晚自习及管理制度,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早晚统一到指定地点参加自习,养成良好的自修习惯;健全课堂纪律检查制度,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可不定期抽查课堂纪律并予以通报;建立学生在宿舍私人电脑使用制度,明确新生不得在寝室使用电脑,如需用电脑可去学校机房及有关公共场所。对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进行监控和戒免谈话;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当中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以此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建立健全学业评价及奖惩制度,在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基础上,改革奖学金发放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办法,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设立单项奖,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3.健全教风学风互动机制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操守。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生的治学态度、学习风气无不与其老师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在学风建设中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要求广大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同时还应通过开设名师讲堂、人文讲坛等,延请品格高尚、学习勤奋、知识渊博的名师大师开坛设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发愤成才。针对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规划,学习动力不足,学校或学院推选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业绩,并在校内外形成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学生个人或优秀团队,如专业学习类,创业实践类等,组成典型报告团,大力宣传大学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和运用学习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报告团可在校内做事迹巡讲,由此倡导向优秀典型学习的新风尚,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开展有关主题活动,如学术科技节、创业计划大赛、人生理想教育活动等,并邀请一些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或有较高成就的科研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由于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部分教师功利思想严重,对教学和育人工作敷衍塞责,把自己晋升职称作、社会兼职作为第一要事,且在学生面前毫无保留自己的名利观。这必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对此,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师德存在严重缺陷的教师应辞退或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纯洁师德和教风,并通过好的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总之,没有好的师德就没有好的教风,也不会有好的学风。
4.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除了听课、实验、实习等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在公寓度过,公寓秩序和环境的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有关方面应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公寓秩序和环境。学校及学院可成立文明督导队,负责公寓学习、生活、卫生专监管,重点检查在学习时间是否有人进行网络游戏等违纪现象;对于有学生党员和干部居住的寝室,门牌上可标注干部和党员姓名、职务及责任,以此督促其带头遵守纪律;学生会应认真组织开展公寓楼层值班、文明寝室检查与评比;文明督导队应认真正在学生按时作息督查,对学生参加按时起床及参加早晚自习、英语晨读等情况及时发布公告,以此督促有课学生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有效治理在上课时间滞留在寝室睡懒觉、玩游戏等违纪行为和盗窃违法现象,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维护公寓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生活环境,进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总之,学风建设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育人工程,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有效规避高校学风建设“误区”,而规避“误区”必须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开展学风建设;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坚持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及长期性。同时要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学风建设引导机制、教风学风互动机制。
[1]熊友华,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2]王正昱,杨 光,周亚楠.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05-108.
[3]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