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的育人功能与建设方略
2013-04-06沈红艳
沈红艳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1)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国梦”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最根本的素质在于师德。笔者拟就中学教师师德的育人功能、内涵以及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等问题略作探讨。
一、中学教师师德的内涵与外延
(1)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师先立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渗透到整个教育领域,其对学生所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教师只有从思想和行动中以身作则,才能为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起好榜样。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的“校长门”、“教师门”事件,就折射出极少数教师道德品质低下成了害群之马,严重损坏了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更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宽容他人的情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做父母的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无条件地付出一切。那么,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务必切实做到“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理解和支持。在对待所有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师要有包容一切的爱心,在教书育人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力量,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文明美好的教师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也不例外。一名教师从站上讲台开始,学生最先注意到的是你的“形象”。你的服饰,你的打扮,你的言行举止势必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如何树立美好的形象,培养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和言行举止,必须时刻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文明、稳重、端庄的教师形象。这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美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敬爱之情。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人生。
二、中学教师师德的育人功能
教师不仅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开拓者,而且是智慧梯田的播种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偏小,阅历浅,经验少,尚未形成正确完整的人生观,所以他们的“向师性”非常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人师者,德之为先,才能站得起、站得正、站得高、站得远,在教书育人时,形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良好效果,给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榜样示范效果。
(1)高尚的师德容易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归属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总是渴望自己归属于一个好的班级,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而一个好的班级或学校关键在于有一群师德高尚的教师,正是在他们的正能量带动下,才会形成一个好的班级或学校。
(2)高尚的师德容易形成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心理。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刺激影响,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似或相同。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模仿在学生中尤为显著。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育人的过程实质就是老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模仿的过程。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学识和言行,用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塑造自己榜样的形象,从而吸引学生模仿,就能达到传递正能量育人的目的。
(3)高尚的师德容易形成学生的遵从心理。遵从包括对人的遵从和对规范的遵从。它不同于模仿,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构成一定的文化模式,是为了维持社会团体所订立的标准,是个人自觉自愿地普遍进行的行为方式,是习以为常的、自然的。在师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遵从性强日益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高、执行力强。
三、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方略
(1)立足现实,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模式。我国现行的师德规范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偏重价值型约束,缺乏专业性规定等问题,致使师德规范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基层教师为主体,不忽视教师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促使教师在享受职业幸福的同时提升道德境界,追求教师职业道德提升与审美情趣提升的统一。
(2)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要推进师德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并且将监督和奖惩制度落实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在考察学校及教师的情况时,应将师德考评作为关键项的权重值加大,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前提是师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科学合理的。学校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师德评价体系是否落在实处,要严格执行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
(3)树立集体模范典型,以教研组的整体素质提升来促进个人素质提升。《我国教师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报告》指出,在领导重视师德建设的学校中66.3%的教师对教研组有很强的归属感。学校在树立个人模范典型的同时还要加强树立集体模范典型,从而有效促进教研组内教师团队合作交流,使其个人与团队价值体现更上一个台阶。
(4)将师德建设与关心教师有机结合。以往的师德建设过分重视对教师片面付出的要求,师德似乎就意味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师德建设目标是值得世代传承的,但忽视了教师个体生命价值,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人生示范作用。教师应当在传承文明的同时,展现一种更为严谨的治学态度,展现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多彩的生存状态。但后一点的展现,主管部门“口号”多于“行动”,教师因诸多原因还无法充分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