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差生”及其转化策略

2013-04-06

关键词:差生班主任孩子

吴 燕

(湖南农业大学 子弟小学,湖南 长沙 410128)

小学阶段的所谓“差生”,又称“后进生”,通常指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自信心不足,在校表现不良,上课容易分心,缺乏学习兴趣,作业不能完成,喜好惹事。他们令教师头疼,令同学退避三舍,令父母揪心。若听之任之,他们极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一味沉沦,从而辍学过早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潜在的隐患。有关“差生”转化的讨论成果颇多,见仁见智。[1-5]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略作探讨。

一、“差生”是必然现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6]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就没有色彩缤纷的世界。在学校,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有学生,就必有优秀、后进(差)之分。

“差生”的出现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一般而言,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学好学孬,上不上学随便,甚至经常侵占孩子的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不在意学习好坏,沦为差生。[2]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生活关心备至,对学习关心甚少,即便是孩子做错事,也予以包庇。有的家长则极端希望孩子学习好,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懂得恰如其分地教育,结果暴力管教导致孩子畏缩、逃跑、撒谎诸事出现。试想,孩子长期处于这样严苛的家庭氛围中如何不后进呢?此外,现在社会上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心灵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创伤,进而厌学,学习变差。就学校方面而言,部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是差生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对学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不仅不能使学生心服,相反让其越来越后进。就社会环境方面来看,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是差生出现的重要诱因。目前社会环境整体上尽管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如不良文艺作品、黄色网吧,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有关部门管理又不力。中小学生好奇心理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的书刊视频,往往要想方设法试一试,一试就可能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总之,差生的形成并非偶然现象。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对差生负责,要正视和面对差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其进行转化。

二、“差生”是暂时现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为此,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差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待差生,更反对一棍子把差生打死。面对差生的错误,一些班主任习惯说:“你算完了,不可救药了,朽木不可雕”,等等,这就没有把事物看成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是不懂得辩证法的表现。首先,“差生”不全差。差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除了纪律观念淡薄、调皮捣蛋、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等缺点外,也有乐于助人、关心集体、体育项目突出的“闪光点”。所以,只要教师打破思维定势,拿着放大镜发掘差生身上细小的优点和微弱的“闪光点”,学会“两个眼睛”看差生,给予差生改正的机会并适时鼓励,差生也会逐渐克服身上的缺点而成为优秀生。其次,“差生”是暂时的。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糟糕,即使这样,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差生通过教师爱心地诱导、耐心地疏导、细心地指导,就是明天的优秀人才。面对差生,教师不应忘记教育家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里有爱迪生!”

三、“差生”的转化

(1)把握特点,对症下药。每一位差生身上,都有所有差生的共性,但导致每一位差生落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只有找出“差”的根源,认清差生,也就是要认清差生到底差在什么地方,是双差生(学习差、纪律差)呢,还是单差生(学习差或纪律差),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助其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慢慢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主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做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可用几周的时间领着他们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再逐步放手,而后进行习惯强化,再放手,如此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差生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纪律差的学生,可抓住其思维活跃、好动的特点,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或采用随时抽查的方式,使其在上课时不敢懈怠。此外,还可让这些差生轮流值日,维持班级纪律。

(2)“软”“硬”兼施,以“软”为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像管理无生命的物品一样做单纯的“管理”者,而应该做倾注感情的教育引导者。小学生是处于成长中的有感情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在约束的反抗意识也日趋强烈,差生尤其如此。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以温和的态度、“软”的手法去管理,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感情的理解和道德的引导,使其心服;切忌采取简单、粗暴、高高在上的方式进行强行压制。即使是对那些言行强硬、态度恶劣的差生,班主任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针尖对麦芒”。教学实践证明,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的示人以亲的“软”的教育方式,效果是最好的。[3]“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不会有好结果”。

但在处理一些特定情况的时候,也必须施以恰当的强硬手段,必要时要“压”,要“凶”,给一点恰当的“暴风骤雨”。教师一味的“软”很多时候可能会害了差生。笔者认为,合理的、恰当的“硬”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种手段不可多用,过多地“狂轰滥炸”,必然会导致师生的“同归于尽”。

(3)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有位教育家说过: 如果你用痞子的眼光看他们, 他们就是痞子; 如果你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他们, 他们就是艺术家。其实许多差生不是缺乏上进的想法, 而是缺乏自信。班主任要设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找好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创造一些平台让他们展示另一面, 发现“差中之优”, 比如艺体特长、热心班务,积极劳动等,可以大胆让他们参与活动,不断地去感受体验和收获。

还应看到,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于差生转化,既要制定出长远的大的目标,更要制定出近期的具体方案。同时,转化差生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战胜差生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难度可想而知。其间必定会出现反复,班主任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一劳永逸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1]王大永.浅谈唯物辩证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3):62.

[2]胡俊斌.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法[J].中国德育,2007(8):76-77.

[3]黎炳献.“两面三刀”真情实意——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法及其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89-90.

[4]段纪录,王来金.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法[J].教学与管理,1997(3):20-22.

[5]许绍琨.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法[J].基础教育研究,1998(3):26-27.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差生班主任孩子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