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发展愿景

2013-04-06湖南省农机局文海波

时代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社会化农机

■湖南省农机局 文海波 刘 毅 张 键

近年,随着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组织的逐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及重要性凸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益,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2012年,湖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6%,其中机耕水平达到90.21%、机收水平达到66.71%、水稻机插水平近10%。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功不可没。那么,湖南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有何特点及问题?笔者对最近调研所得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

1 服务组织规模

经统计,目前湖南全省农机户达213.62万户、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近333.4万hm2(5000万亩),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22.36万户、人员37.86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近66.7万hm2(1000万亩)。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41万个,从业人员近8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近266.7hm2(4000万亩);其中已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632个,人员1.36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达80万hm2(1200万亩)。农机维修点5358个、从业人员1.44万人、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达500万台次,其中一级维修点96家、二级维修点430家、三级维修点2372家。农机供油点977个,从业人员3050人,年供油能力110万吨;农机经销网点3800个,从业人员近1万人。

2 服务模式

据调查归纳,湖南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有: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承包和土地流转承包等几种模式。

(1)订单作业及跨区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或村委会达成口头协议或签订作业合同,按照协议或合同规定的时间和作业要求标准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一方按合同规定提供劳动者报酬。农机跨区作业主要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现在全省跨区作业主要是省内跨区作业,2012年参与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达1万台以上。

(2)全程机械化作业承包。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农机大户根据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等一系列的机械作业服务,农户按约定支付服务费用,农产品归农户所有。如浏阳市等地实施的“代耕、代育、代插、代植保、代机收、代烘干”等农机社会化服务。

(3)土地流转承包。有租赁式、转包式、“托田所”式、连片开发式、集体农场式、反租倒包式、股份合作式等,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 发展特点

(1)组织形式多样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经纪人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呈现多样化发展格局。

(2)服务内容专业化。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业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等服务内容越来越专业化;插秧作业队、植保作业队、机收作业队、机耕作业队等专业作业公司大量涌现,农机经纪人、农机协会等专门从事中介、信息服务的组织也在蓬勃发展。2012年,全省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350亿元。

(3)投资主体多元化。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扶持农机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注入,如工商企业、城市下岗职工、村委会、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纷纷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12年,国家财政投入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多亿元,带动农民投入35多亿元、社会各类资金4多亿元,形成了国家投资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 主要做法和经验

(1)积极培育扶持。湖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2012年底全省评选出了40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以优秀、典型的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13年6月27日,湖南省农机局在衡阳县召开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对衡阳县安邦、梅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经营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学习交流。2013年将评选出全省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

(2)打造服务产业链条。一是推动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如涟源市的农机大户邓孝敬在本市梅林、官庄推行“统耕统种、统防统治、统管统收”的“六统”作业模式,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二是服务范围由田间作业服务延伸到加工、销售等综合经营。如双峰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打造“金土地”优质品牌水稻、蔬菜、淮山,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向“一条龙”服务拓展。带动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业务的发展,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

(3)促进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从自身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着手,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服务和指导。二从市场监督管理机制着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规范的农机作业经营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全省各级农机部门都设立了投诉工作电话,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环境。三是从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着手,帮助建立和完善机具台帐、作业台帐、维修台帐、作业服务质量标准、财务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等。

5 遇到的几个问题

(1)企业化管理问题。不少农机服务组织内部管理不够严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生产管理、作业调度、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亟待完善规范。

(2)发展资金问题。农机服务组织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购置农机装备,由于融资渠道少、贷款审批难、自筹资金有限,限制了服务组织购买能力。农机装备尤其是高性能农机具更新升级速度慢,服务扩规模、拓领域、促增收后劲不足。

(3)建设用地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和地方用地政策的制约,农机服务组织机库棚、维修用房用地及粮食烘干机等大型设备厂房用地审批困难。全省大部分农机具无专用机库停放,露天停放直接导致机具老化迅速,锈蚀损坏严重。机库棚的短缺,也限制了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

(4)维修及零配件供应问题。农机具维修难及时、配件难买,费用高,是农机户反映最普遍最尖锐的问题。“三包期”内,因制造商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或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影响了机具效益的发挥;“三包期”过后,多因配件难买、维修人员难请、维修费用高等使矛盾更为突出。

(5)经营管理人才问题。由于目前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机服务组织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高性能机具会操作能维修的技能型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6 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

(1)发展目标。目前,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湖南农机部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措施。预计到2015年,每个乡镇扶持建设1个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全省经工商注册的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0个。省农机局提出的目标任务是:近5年内,省市县三级扶持建设1000个资产过千万、覆盖上万亩、装备齐全、管理规范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专业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以上,农机作业服务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

(2)政策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倾斜力度。二是制定出台农机化用地支持政策。农机化用地主要包括机库、维修车间、储供油场地、大型烘干及加工设备厂房等,要合理安排农机维修点、储供油点布局,确保其满足农机作业的需求。三是实施农机报废更新制度。目前,大量陈旧的农机具的使用,带来了能耗高、安全性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而且迟滞了农机装备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建议国家对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尽早在全国普遍实施。

猜你喜欢

农机化社会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