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观察
2013-04-06沈华军
沈华军
(浙江省绍兴县中医院手外科,浙江绍兴312030)
·论 著·
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观察
沈华军
(浙江省绍兴县中医院手外科,浙江绍兴312030)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方法不同原因造成的下颌面部缺损且有骨外露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A组采用游离腓肠肌皮瓣进行修复,B组给予临床常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修复。随访观察术后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出院,均可以口腔进食,无明显障碍,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未出现面部不对称及健侧咬颌偏斜等。A组及B组均有1例因静脉炎放弃皮瓣手术,A组有1例皮瓣尖端3/5出现坏死,均记作失败,其余皮瓣均成功存活,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皮瓣外形恢复均良好,A组有3例、B组有1例出现面部臃肿,未作特殊处理消退,其余未见明显臃肿;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一致,未见色素沉着;皮瓣与周围皮肤温度差别在0.5℃内;A组皮瓣感觉恢复比较慢,平均为(8±3)个月,B组皮瓣感觉恢复平均(7±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皮区皮肤形态、颜色与周围皮肤稍有差别,B组植皮区皮肤形态、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植皮区温度与周围皮肤差别在0.5℃内;2组植皮区皮肤感觉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供区均为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腓肠肌皮瓣对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成功率比较高,可以恢复面部的外形及功能,满足患者对面部功能及形态的要求,且受区及植皮区的并发症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下颌损伤;外科皮瓣;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不同原因引起的下颌面部缺损且骨外露患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5~62岁,平均(40±8)岁,皮肤缺损面积(6.1±1.2)cm2。其中肿瘤引起缺损35例,外伤引起缺损例15例,其他原因引起缺损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2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记录患者相关疾病病史,使用专门制定的统一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术前所有患者均测量下颌骨缺损长度和黏膜缺损的大小。A组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根据其实际在腓肠肌内或外侧头肌皮瓣进行切取;自腘横线内或外侧切开皮肤,并沿小腿正中线延长,显露腓肠肌内或外侧血管束及伴行神经后,小心游离并保护,钝性分离把腓肠肌,拉拢缝合创面;调整切取的皮瓣并移植,覆盖骨外露,吻合血管后放置引流管。B组给予临床常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按冯丹等[4]治疗方法进行。所有患者术后2周头部及下肢制动,给予抗凝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6~12个月。观察受区皮瓣的大小、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的一致性、皮瓣的温度、皮瓣的感觉等。观察植皮区的形态、颜色、温度、感觉等。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出院均可以口腔进食,无明显障碍,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未出现面部不对称及健侧咬颌偏斜等情况。A组及B组均有1例因静脉炎放弃皮瓣手术,A组有1例皮瓣尖端有3/5出现坏死,均记作失败,其余皮瓣均成功存活,2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受区,2组术后皮瓣外形恢复均良好,A组有3例、B组有1例均出现面部臃肿,未作特殊处理消退,其余未见明显臃肿;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一致,未见色素沉着;皮瓣与周围皮肤温度差别在0.5℃内;A组皮瓣感觉恢复比较慢,平均(8±3)个月,B组皮瓣感觉恢复平均(7±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供区,A组植皮区皮肤形态、颜色与周围皮肤稍有差别,B组患者植皮区皮肤形态、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植皮区温度与周围皮肤差别在0.5℃内;2组植皮区皮肤感觉恢复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3)个月vs(9±2)个月]。2组供区均为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
3 讨 论
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提高,游离皮瓣修复骨外露的成功率亦不断提高。游离皮瓣修复优点,与传统的带蒂皮瓣修复相比,游离皮瓣修复不仅可以一次完成创面的修复,减少了患者手术修复次数及住院时间,而且游离皮瓣均提供可吻合的血管,使得皮瓣的血液供应较好,抗感染能力提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临床上,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6]。
本研究探讨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相比,腓肠肌游离皮瓣修复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受区皮瓣大小、颜色、温度、感觉及植皮区的形态、颜色、温度、感觉等恢复均比较好,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
刘曙光等[7]通过对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研究发现,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及腓肠肌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均能恢复得到比较好的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2组之间成功率(100%vs 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术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腓肠肌游离皮瓣修复的优点:①腓肠肌远离头面部,因此可以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同时对患者面部及下肢进行手术操作,在面部清创同时可以进行组织瓣的制备[8];②腓肠肌皮瓣的血管蒂比较长,制备时一般可以取到10cm,避免了血管蒂长度不够引起的再次静脉移植术;③腓动脉的血管口径比较大,使得吻合更容易成功,且术后血栓形成可能性比较小[9];④有研究[10-11]发现,腓肠肌上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且严重程度亦比较小。本研究认为临床上由于下颌部位的特殊,其与口腔相通,常常引起皮瓣与修复部位组织的贴合不紧密,容易局部造成死腔,引起局部感染的发生。因此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皮瓣与皮瓣下组织贴合,尽可能地使创口密合,引流通畅,减少了感染的发生,2组均未出现局部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受区感觉恢复时间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而言皮瓣感觉的恢复受到受区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如果受区有良好的软组织及正常的神经支配,皮瓣的感觉恢复一般比较快,同时受区的血液供应亦影响皮瓣感觉的恢复。因此,有研究[12]认为瘢痕比较多的受区由于不能形成更好的神经纤维再生支配,在该区行皮瓣修复会明显影响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皮瓣受区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均未有明显受损,因此感觉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游离腓肠肌皮瓣对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成功率比较高,可以恢复面部的外形及功能,满足患者对面部功能及形态的要求,且受区及植皮区的并发症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等.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3):110-112.
[2]徐玉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25(1):90-91.
[3]胡永杰,曲行舟,郑家伟,等.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2549例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5(5):335-339.
[4]冯丹,熊亚茸,郑延.前臂皮瓣移植舌再造患者的修复治疗1例[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3):174-175.
[5]徐中飞,谭学新,秦兴军,等.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因素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3):265-268.
[6]YU P,CHANG DW,MICHAEL J,et al.Analysis of 49 cases of flap compromise in 1310 free flaps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J].Head Neck,2009,31(1):45-51.
[7]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742-2744.
[8]谭学新,段维轶,王哲,等.背阔肌游离肌皮瓣应用于口腔颌
面部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2):109-111.
[9]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等.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J].广东医学,2008,29(7):1173-1175.
[10]翟沁凯,王绪凯,卢利,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2011,31(3):162-165.
[11]WONG CH,WEIFC,FU B,et al.Alternative vascular pedicle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the oblique branch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3(2):571-577.
[12]郝建清.游离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6):93-94.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82.4
B
1007-3205(2013)06-0697-03目前,临床上下颌面部缺损且有骨外露患者多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的修复,研究[1-2]已证实其疗效满意,成活率高。临床上,游离腓肠肌皮瓣多用于胫骨骨外露的修复,疗效亦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手术操作比较简便,成活率亦比较高[3]。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讨游离腓肠肌皮瓣修复下颌面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报告如下。
2012-06-21;
2012-08-27
沈军华(1976-),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省绍兴县中医院主治医师,从事骨科创伤及显微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6.028